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其质量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逐渐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为此探索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应从提高生源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发挥导师作用,敢于创新突破,调动研究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等五方面,来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合格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笔者通过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目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保证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的措施,希望与同行们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3.
以大教育观的视野思考当前我国移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对于定位和把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自身内涵颇显重要。从大教育观下的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三大视角横向透视和观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招生、培养、评价等历时性过程,可凸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独特优势,并对其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彬  李玲  朱佶 《北方论丛》2001,(5):124-125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一种的学位教育,该教育模式是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等要素构成的,且各要素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要注意该教育式要克服培养目标的学术化倾向,课程设置要综合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具备一技之长的专业化、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使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及时合理的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认真思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目标,深化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是交叉应用较强的学科,综合了生物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计算机学、数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十分广泛。为了提高生物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生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历史沿革、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培养年限、入学考试科目和培养模式改革建议等方面对以上两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为优化新时期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创新和课程体系构建提供案例参考。力求培养出高层次人才,更好地顺应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形势,满足社会对生物学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学院,是专门承担学校管理类和法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学单位。大连海事大学的管理类、法学类研究生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培养能力。学校现有国际法学博士点及法学类一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企业管理学、行政管理硕士点。近年来,学校的学科建设又取得了新的重大发展。2005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和法律硕士(J.M)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05年3月,学校分别成立了以上三个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进入2006年,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随着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自身的课程体系设置以及现有的教育资源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所以,必须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借鉴国外、国内知名高校的做法,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采取多学科综合、校企结合及双导师制的联合培养机制,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多学科综合的知识背景、专业特色明显、实践技能娴熟的研究生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求大批量、对口径、高层次的专门型人才。教育部从2009年起扩大了应届本科生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范围,为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提出了新的培养理念和4P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不问行业背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先后批准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等11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是一种特定的具有一定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对象是高层次的在职人员.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以攻读专业学位为主,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教育硕士已成为我国培养规模最大的教育类专业学位之一.但其发展还存在着诸种不足,整体来看,全国尚未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笔者通过调查分析,结合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理论,尝试构建一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以期给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提供些许建设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大力发展的高等教育,是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有着同等重要性的高等教育。在此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异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等方面入手,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课程阶段作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阶段培养模式发展到现在,课程设置具有稳定性、统一性和明显的版块组合特征及开设政治理论课重视思想教育的模块特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学能力差、为考证而学及参与导师项目少、考核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等是影响省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自身因素是影响课程阶段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应采取通过设置试听课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动机、参与学术活动、注重实践和能力、改革考核方式等,使学校和学生共同为提高研究生质量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依托福州大学强大的工科背景及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学科综合、应用研究能力突出的优势,大力发展工商管理硕士(MBA)、工业工程硕士(MIE)、项目管理硕士(MPM)、金融硕士(MF)、会计硕士(MPAcc)、国际商务硕士(MIB)、应用统计硕士(MAS)、工程管理硕士(MEM)、物流工程(MLE)、共公管理硕士(MPA)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行政管理(同等学力)教育。其中工商管理硕士  相似文献   

15.
温向莉 《学术论坛》2012,(6):217-219
教育教学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研究性的实践"是全日制教育硕士与本科师范生在实践中的本质区别。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加强管理、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选拔优秀生源等措施,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育教学实践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相对集权化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具有统一计划、宏观调控力度大等优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硕士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已经成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分析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优化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现状入手,结合传媒改革的社会背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必须走强化自身特色、突破专业壁垒、引进竞争机制、实施科技整合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网络化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趋势,我国西部地区的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西部地区新闻高等教育必须从教育观念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尽快实现网络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李林源 《南方论刊》2014,(11):75-76
随着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对财经新闻高端人才需求增加。但由于高校新闻传播类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有条件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学校并不多。本文通过对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提出了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交叉培养"3-3-3"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新观念、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不断优化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研究步骤,探索基于合作翻译项目的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策略:依托合作翻译项目,提高人才培养和国家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协调四方主体完善政校行企联合培养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教”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