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梦。大学生实现中国梦,要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包括大学生在内中国人民的力量。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和斗志。"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对"中国梦"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勇于担当,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几代中国人和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目标。当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道路是"中国梦"实现的最佳途径;13亿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是"中国梦"实现的力量之源;而中国共产党则是"中国梦"实现的领导者和精神凝聚者。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国梦"必然实现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3.
中央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中国梦",但是每个民族的"中国梦"各有不同的特殊追求。新疆哈萨克民族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中华民族团结大家庭,是新疆哈萨克民族古近代"中国梦"的早期意识;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是新疆哈萨克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梦"的渴望;到2020年实现新疆哈萨克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牧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生活质量,是当代新疆哈萨克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一经提出,就迅速成为各界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并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将"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历史角度解读"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从四个方面阐述将"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校园文化以及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昭示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意义重大,需要对其进行多维透视:从内涵之纬看,"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第一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阶段性目标是"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从历史之纬看,中华民族追寻"中国梦"经历了五个阶段。从道路之纬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可靠保证。从功能之纬看,"中国梦"具有警世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将中国梦有效融入思政理论课已经成为高校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高校思政理论课应该以"解梦"、"寻梦"、"筑梦"、"圆梦"为着力点,讲透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使青年大学生懂得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个人的;既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讲清中国梦的历史底蕴,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梦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讲活中国梦的时代价值,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在世界层面、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讲实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引领和激励青年大学生跟党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把传统中国的"大同"理想融入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的追求中,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毛泽东的追求与梦想。为了实现"中国梦",毛泽东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规划了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步骤,培育了支撑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其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必须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必须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前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清、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偏弱等诸多问题。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准确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全方位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语词,一个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包容性的概念。"中国梦"一词体现了话语形态的变化,是非常鲜活的人民性话语。"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及其每个个体可实现的美好愿望的总和。中国梦是希望之梦、超越之梦、实践之梦。中国梦的理念是对中国传统人生观的提升,是对当代中国哲学话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集中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问题.从中国传统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进入新闻报刊、文化出版和教育领域,建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这"公共空间"在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转型和知识分子自身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也有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企业文化的内涵、重要意义,剖析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误区,可以提出改选和建设我国企业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23·54·100     
易明  九儿 《北京纪事》2010,(7):23-23
这三组数字,指新发生的北京三处地标式场所和建筑的变迁。 最近的是23年前出现在龙潭湖的北京游乐园,这片土地曾是南城有名的鸟市,更早还有一个规模不大的露天游泳池。与日本株式会社熊谷组合资设立的北京游乐园有限公司,应该是国内最早的中外合资文化娱乐企业之一。这个有上百年历史的日本大企业还曾在同期注资兴建了九龙游乐园。能在20年前看好京城文化娱乐消费不容易。据游乐园老员工回忆,建园的19台设备全部来自日本,像观览车(摩天轮)、激流勇进等,实在是太吸引国人的眼球了。其中62米高的大观览车更是创下了当时亚洲之最,“北游”成了北京的新地标,成了外地游客,特别是孩子必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l2O3-ZrO2复合粉末,通过TG/DTA、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粉末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ZrO2含量越高,ZrO2结晶越快,结晶的温度越低。Al2O3与ZrO2两相物质结晶生长,从而ZrO2抑制了相变。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欧战年代的四个短篇小说具有两个弦外之音一是提醒人们战争意味着两败俱伤,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二是表明现代文明已濒临崩溃,“现代人必须重生——像凤凰一样重新获得生命,才能创造出新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礼器作为礼学传统中的一个概念,因被用于多种语境而致意义所指不一,给礼学的结构理解和实践操作带来了很多困扰。以《礼记·乐记》所论之礼学三要素“礼情”(礼意)、“礼文”(礼仪)和“礼器”为据,结合中华礼学发展史和当代人类学对民间礼仪活动的田野观察,对其所述的“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加以分疏,可发现传统礼器的概念应包括用来进献给行礼对象的实物和承载此实物的“包装”,以及寄寓在此实物及“包装”上的等级制度和文彩形态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农村养老已逐渐形成了由政府、个人和家庭、社会、市场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治理的格局,但养老供给主体间的良性互动尚未达成,面临着治理的双层运作、治理的分块运行以及养老秩序的陷落等结构性困境,并由此带来了供需脱节、养老极化以及社会离散等风险。对此,各地在养老治理中不断探索出“政府+村社”、“政府+乡村精英+家庭”、“政府+市场”、“合作社+家庭”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模式,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仍需政府合理放权、加强社会动员和增加农民自主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是建立在理性的根基之上的,无论是在理论理性领域还是在实践理性领域,理性都起着支撑的作用.在认识论中,康德通过以想象力为中介的知性范畴将先天认识形式与经验质料结合起来,形成了可靠的知识.而在道德领域中,康德通过理性对于人的行为的直接规定彰显出了人的自由性,道德律是一种普遍化的形式,这种形式需要通过人的行为落实到经验世界中去.康德最后通过上帝的悬设保证了德福一致,从而使形式和质料能够实现最高的结合,这也代表了康德对于人的尊严和幸福的信心和关切.  相似文献   

20.
生育水平下降的“实在空间”与“观念空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人口瓶颈”的消除并非是把人口稳定在15亿左右,而在于实施“人口负增长战略”,分三阶段将人口总量降至3-4亿的小规模态。中国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既有其“实在空间”---“尺度空间”、“结构空间”、“政策空间”和“比较空间”,又有其通过提高认知在较大程度上可消解的“观念空间”。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与环境保持低位均衡的“小人口”,而非能为土地生产力支持的“适度人口”;人口数量控制对年龄结构调整的优先性是层级-尺度理论的规定;市场并非万能的,而需要具有约束力的计划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并不必然与“政策挤压”形成的狭小“生育空间”相联系;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是“东稳西降”,而必须“东西同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