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为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引领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198-201
和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构建和谐城市,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之举,而且对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将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构建和谐城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角,剖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以和谐的健康、人性化理念探讨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文章分析了河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阐述了河北高等教育在区域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背景下省内高等教育面向和谐河北构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放 《天府新论》2006,1(3):1-4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而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把这三次中央全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现状分析考察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的问题及深层原因,并提出了我国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是基础。当前发展的重点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轨",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以发展巩固和谐,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为生长点,以扩大就业、维护稳定为重点,将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精心打造和谐的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和谐社会”思想的文化渊源可以追朔到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理想就在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继承和弘扬儒家的“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必然对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形势下党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龚先庆 《理论界》2005,3(5):7-8
和谐社会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经济社会、区域、人与自然、人与人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政府对审计产生的新需求,提出了在履行审计职责基础上,扩展为宏观决策和宏观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路,给审计以新的定位,构建了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审计平台,提出五项重大应对措施,以此重塑新时期的审计形象。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本质上是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原则和方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立足我国乃至我市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市情,科学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一种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现代化社会规律认识的历史自觉,也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非常必要和及时。和谐社会不是既定的社会状态,需要不断地构建和完善,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两性关系是永恒而基本的关系。实现两性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之一。建立平等的两性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日趋多样化,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多方面的挑战,我们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以便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大庆这样一个资源型城市来说,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紧迫的现实任务,更是实现长久繁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契合。本文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人的生态化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化技术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