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阐述了一例班级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改善了班级境况。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方面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各高校应该大力推广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应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班级气氛量表、自编适应自我评估问卷等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的117名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班级气氛进行前后测量,探索班级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的适应能力和班级建设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班级气氛量表、自编适应自我评估后测得分比对照班有显著性的改善,同时,实验班的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和班级气氛量表后测得分显著优于前测。结论:班级团体辅导有助于高校新生适应能力提高和健康班级建设,值得在新生教育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含义、实施条件、实施方法及实施原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各高校了解并重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将之付诸实践,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在新建班级学生的心理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根据新建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采用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心理辅导策略,通过活动前的暖身准备、主题活动和结束部分三阶段的辅导,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融入班集体之中,架起通向老师、通向同学的心桥,在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5.
为使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遵循人文关怀的本质要求,课题组成员尝试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对高职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精心设计,不仅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在活动中,而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形成较为完整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6.
班级心理辅导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要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为指导。在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中,班主任了解并掌握必要的团体领导的理论与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老区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用红色文化引领老区高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追求理想信念的班级价值取向,有利于培育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关系氛围,有利于规范班级成员的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班风。老区高校一定要利用其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强化老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一要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利用红色文化装点班级教室宿舍,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四要建设班级红色博客、短信等网络平台,培育突出老区特点的班级精神。  相似文献   

8.
班集体凝聚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班风、学风、校风建设的成败。探讨如何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因素可归纳为社会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提高班级凝聚力可从建设好班委学生干部队伍、加强班级民主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高校班级是学生在校最基本的归属单位,为其成员储备将来直接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能量。针对当前高校班级管理的松散和无力感,本文将探讨愿景领导的班级组织管理模式,对班级愿景领导过程进行理论构建,以取代以规划和控制为手段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求更好地发挥班级的团体育人功能、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培养主动发展之人并塑造优质学习环境及班级气氛。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给高等学校班级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导致高等学校班级建设出现很多问题:如班级缺乏凝聚力,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寝室代替班级,阻碍了大学生之间的整体沟通;班级之间发展不均衡,形成班级之间的不和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及家庭的影响,也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和教学管理的缺失等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建设和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辅导员深入学生生活,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切实抓好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学风形成良好的班风。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终其一生,所属的阶级、阵营往往变化,思想也往往变化.而思想尤其政治思想一与政权结合,便更多地受到政权的影响.因此,阶级立场受到阶级、阶级出身的影响,但更多地是与政权的距离而定.  相似文献   

12.
人具有多种属性,人的生活也是多方面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也只是人类十分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一个特定表现方面。从差异的普遍存在角度来看,人们财富占有的阶级差异作为人的差异表现的对象化,它有其现实必然性,故而,基于平等观念的对巨大财富差异的合理对待与处理,应当主要体现在二次分配的和谐有序调节上,而不是阶级斗争的无序"调整"上。因此,在当下和平和谐建设时期,不能把阶级斗争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救命的旗帜     
一个敏感的少女,在遭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后,离开了繁华的都市,离开了柏林的歌剧院,离开了马德里的五光十色,来到了黄沙滚滚、风声呜咽的撒哈拉沙漠。这是看破红尘,像“文艺”小说家所钟爱的那样,还是怎的?  相似文献   

14.
阶级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但是,多年来人们对阶级范畴的理解存在着一些混乱。依据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结合社会历史实际,对阶级范畴及阶级的实质,阶级与阶层、集团的关系,阶级社会与存在阶级的社会的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对于正确认识仍然存在阶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As an exchange student majoring in English, I am curious about how English is taught to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ere in America. Therefore, I observed an IELP (Intensive English Learning Program) class in Central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 where I study.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班级:高校创新班级管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面临着复杂的新情况,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传统班级功能的发挥。学习型班级注重以人为本、知识共享和自我超越,是对已有的学校班级教育模式的一种根本性的探索,它以共同愿景、班级品牌、党团组织、班级文化为依托,依据大学生成长规律,改进学生活动参与方式.探索多样化载体,全面提升班级建设实效性.增强班级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7.
故事课     
7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带两个女儿访问南非。在约翰尼斯堡期间,米歇尔和两个女儿为当地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故事课,主题是苏斯博士的《帽子里的猫》,配合女儿们的讲解,第夫人模仿着小猫的样子,表情和肢体语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乃主要的网络冲突之一。当下中国,比客观社会底层庞大得多的群体均有着身处社会底层的心理感受,使得任何具有社会地位差异意味的网络冲突事件都具备了成为“社会寓言”的可能。这种地位型的网络冲突事件具有以下5个特点:1.冲突的参与者具有高流动性以及不确定性;2.冲突主体被符号化,释放紧张情绪成为参与者卷入冲突的主要原因,参与冲突的过程比冲突事件的结果对其更有意义;3.基于“社会契约论”的公民权利,挑战“政治身份决定论”的官场特权阶层之合法性,成为网络群体冲突的典型模式;4.在线下社会鲜少打交道的两极阶层,在网络上更容易产生“越界式”摩擦,暴露于公众视野的社会下层与上层的冲突频率远高于线下社会;5.网络;中突事件的责任,最终多指向政府,即使政府并非事件的冲突主体。这些冲突因其广泛、低强度的性质,具有“减压阀”与“反馈”功能,可视作一种低成本的舆情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乃主要的网络冲突之一。当下中国,比客观社会底层庞大得多的群体均有着身处社会底层的心理感受,使得任何具有社会地位差异意味的网络冲突事件都具备了成为“社会寓言”的可能。这种地位型的网络冲突事件具有以下5个特点:1.冲突的参与者具有高流动性以及不确定性;2.冲突主体被符号化,释放紧张情绪成为参与者卷入冲突的主要原因,参与冲突的过程比冲突事件的结果对其更有意义;3.基于“社会契约论”的公民权利,挑战“政治身份决定论”的官场特权阶层之合法性,成为网络群体冲突的典型模式;4.在线下社会鲜少打交道的两极阶层,在网络上更容易产生“越界式”摩擦,暴露于公众视野的社会下层与上层的冲突频率远高于线下社会;5.网络;中突事件的责任,最终多指向政府,即使政府并非事件的冲突主体。这些冲突因其广泛、低强度的性质,具有“减压阀”与“反馈”功能,可视作一种低成本的舆情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中产阶级理论研究中的"稳定器"、"平衡轮"、"缓冲器"等观点不同,对中产阶级的研究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对"自在"与"自为"阶级的理论分析来考量,从阶级意识与社会力量的相互联系来思辨,从阶级意识与阶级责任的辩证关系来诠解,只有将阶级意识提升到阶级的社会责任以及两者的结合,才能促使阶级在提炼内涵中塑造与升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履行其社会角色.自近代社会转型以来,中产阶级的分化、组合和发展变化,使其自身充满着矛盾性、异质性和复杂性,并非是一个自为的阶级.中产阶级不仅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行为选择上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观念与导向,严重阻碍了其阶级意识形成,这使作为维护阶级利益所需的整体阶级行动缺乏一种内在的必然性;并且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等,使其没有团结一致采取整体阶级行动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而利益集团政治却是其现实走向.在市场经济多元化促发的利益主体多元化、政治诉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中产阶级不仅在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意识与行为取向是一个复杂的变数,而且其对社会秩序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此外,其在不同政治与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各自还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特征.因此,在中产阶级中不可能形成统一的阶级意识,也难以构成政治上成熟的阶级.倘若没有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与互构,没有其他阶级的合作共赢,其也难以构成现代社会秩序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