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经济道德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抽象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此法提炼而来的经济道德人概念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工具,既有其思想史的根源,也有其理论合法性、实践原型和批判锋芒,它对于推进经济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和经济伦理的现实建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家训道德培育的成功经验,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的基础上,通过搞好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创设民间化的德育范式,辅之以生活化和常态化的个体品德培育方式,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永先 《东岳论丛》2007,28(4):105-109
关于小麦栽培的起源地问题,国外学术界一般认定为西亚的黎巴嫩、叙利亚至波斯湾的托罗斯山拱一带的新月形山地。中国学术界的部分专家也认可此观点,同时认为中国的小麦引自西亚。揆诸史实和最新的考古资料,可以确认,麦类作物是由中国西部的羌人最先发现和培育成功的;羌人东迁后,麦类作物种植随之到达中原和山东地区;最后由萊人完成了培育小麦品种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文化史上,对文化的理解,最初是由对花草树木的培养引申为对人的思想、行为、举止和艺术多养的培养,后来开始用这个词判断价值观念、文明和艺术成就水平。19世纪以后,对文化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文化意指艺术、科学以及与高度文明有关的一切内容;而另一种则认为,文化仅仅是人类学上的一个术语,泛指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  相似文献   

5.
王萍霞 《兰州学刊》2010,(3):155-157
在市场经济伦理视域中,职业精神是伦理道德的一部分,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实践精神。目前,大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现实状况、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职业精神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职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等诸多因素,凸现了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市场经济伦理视域中,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源自于专业实践之中、渗透于文化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人塑造浅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应以实现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人的素质提高的基本目标则是把人塑造成经济人和道德人。本文还就道德人塑造的主要方面及经济人塑造与道德人塑造并重方面有所论述  相似文献   

7.
人不仅有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而且有着道德存在的内容。正是人的道德存在,才是人的社会本质所在,对于理解人、认识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思想史上,思想家们对人的道德存在有许多宝贵的猜测,但是,明确认识和研究人的道德存在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见。人的道德存在是通过人的道德直觉的方式而得以实现的。近代以来关于人的认识的哲学,基本上是基于人的精神存在的分析框架,它不适用于对道德存在的理解。对人的道德存在的认识,需要有全新的视角。认识人的道德存在,对于发现人的自我完善的途径,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人的存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道德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总是逻辑地面临着"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后者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的伦理学问题,惟有从人的存在这一本体论的角度入手,才能理解其真正内涵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作为人存在的方式及生活实践过程中的本体论规定,道德同时也为存在所以可能及回归具体、真实的存在提供了担保,正是在这里,道德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提高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人格,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和道德建设的伟大任务,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分析了青年学生道德困惑和道德失范现象及原因,探讨了加强培育青年学生道德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道德能力是个体认识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情境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在道德能力的生成过程中,自我意识是前提,社会关系是载体,社会实践是保障.培育个体道德能力必须促进道德认知发展,培养道德信仰,提高情境感知能力和丰富道德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张学本 《理论界》2007,(5):199-200
人德管理的人性假设不是基于简单的人性善恶,而是基于人性假设更高的概括——道德人,剖析传统道德人假设的现代内涵:人是有限理性,但具有无限理性(德性)的潜质;指出人是情感的存在。以“道德人”为人性基础的管理模式注重以人为核心,倡导“柔性”激励,这对于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理念,正确贯彻“人为为人”的管理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董志云  叶行军 《理论界》2007,1(2):169-170
从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来探析人之本质。从两个学科来看,其侧重点不同,前者为现实经济人,后者更多的是理想道德人。这两种对人之本质的认识,一个重现实模式,一个重理想模式;一个重反映必然,一个重反映自由;一个重事实判断,一个重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3.
论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庆 《东岳论丛》2000,21(2):83-86
随着生态伦理研究的深入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道德意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道德问题是人与自然利益关系的反映 ,这是把握人对自然道德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基于人与自然的利益关系 ,人对自然需要且必须担负一定的道德责任 ,主要包括 :1 改造和维护的关系 ;2 获得和贡献的关系 ;3 利用和尊重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为 :1 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平衡和谐原则 ;3 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4.
虚拟社交中的“道德人设”,是道德主体为了获得社交利益,在虚拟社交空间塑构的道德人格面具。道德人设蕴含着“主我”、“客我”及“真我”的有机互动与相对平衡,在其生成过程中有“应然之我”和“实然之我”的动态博弈、“主我”与“客我”的辩证互构、认知认同与反馈认同的自我统一。在利益的驱动下,“主我”隐藏、“客我”束缚、“真我”露馅可能导致道德人设的虚假、异化与坍塌。强化道德主体的“内生性”以促进人设的道德人格统一,弱化道德客体的“外生性”以避免人设的道德人格虚化,提升道德环境的“纯洁性”以营造表里如一的道德人设氛围,成为虚拟社交中道德人设走向道德合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道德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通过在道德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对于时代使命和教化责任的自觉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浓缩整个社会道德理想、反映全国人民共同心声的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精髓和标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道德自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增强全社会的道德文化自觉,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在理性视域中,道德自由的实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人是理性的;二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符合理性的普遍特征。其中第一个条件属于道德上的预设,即在道德中我们必须预设人是理性的;第二个条件要求道德原则和规范以人为目的,并且必须是可普遍化的。只要道德原则和规范符合理性的普遍特征,那么它就是人类理性自我立法的结果,因此只要人承认自己是理性的,那么在这个前提下他的道德自由自然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价值观中,诚信是其基石,也是社会的底线伦理.而在诚信之上,公民道德建设拥有广阔的发展和提升空间.由于不同层次的伦理道德具有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从底线伦理建设到高层次的道德培育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肩负起捍卫底线伦理、引领良好道德风尚的职责;公民则要在现实生活中严格践行底线伦理,在提高个人品德、维护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努力承担社会道德建设的重任,在回报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综观社会因素对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影响,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面临着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日益深化、道德选择标准模糊化、道德行为选择失范等困境。究其原因则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社会负面因素导致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实效性降低。社会化视域下可以通过凝练语言突破教条主义,以朴实亲和风格突破官僚主义,强化论据以突破形式主义,拓展培育思维以践行创新思想,强化社会性教育资源的应用等措施优化和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以增强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