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自2007年全国首例网络游戏"外挂"入罪案尘埃落定,法院被告人董杰、陈珠对以非法经营罪定罪量刑以来,全国诸法院对制作并销售游戏行为定罪的比例逐年上升。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此种行为的却出现了不同的定罪模式,其一,非法经营罪;其二,侵犯知识产权罪;其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而这种定罪不一的司法模式在理论和实务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旨趣研究者争相提出自己对类似案件的定罪看法。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办的案件对此问题做出分析,以期得出适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问题因方舟子案的出现而一时间引发人们的关注。两罪从构成要件上来看都存在诸多明显的差别,在方舟子案的定罪问题上也产生了诸多分歧。故意伤害罪的未遂处于尴尬的境地,笔者建议将其常态化。  相似文献   

3.
抢劫罪与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在主客观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行为人都有可能采用一定的暴力、胁迫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都有可能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权利等,因此在实践中,正确区分两罪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试图结合案例,从两罪的主观目的、客观行为、犯罪后果等方面入手分析,以期对两罪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妨害司法罪里伪证罪与包庇罪通常因为犯罪构成较为相似而不容易辩明,实际案件中的当事人总是出于不同目的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言,且当事人与犯罪嫌疑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影响行为构成何罪的认定。所以,笔者从一起真实案件出发,浅析提供虚假证言行为构成伪证罪还是包庇罪。  相似文献   

5.
孙陶 《经营管理者》2013,(19):236-236
以温岭教师虐童案为典型的虐童案件频发,由于现行刑法对于此类行为尚无明确的定性。对此,学界有将其认定为寻衅滋事罪、侮辱罪、猥亵儿童罪、故意伤害罪、虐待罪,以及增加新罪——虐童罪等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对于该行为,不应另立新罪,而是建议在扩大虐待罪主体范围的前提下以虐待罪论处。  相似文献   

6.
婚内强奸是否构成犯罪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婚内强奸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侵犯妻子的性自主决定权,在木质上己构成犯罪,理应入罪受法律规制,但并非所有的婚内强奸都构成犯罪,只有特定的婚内强奸才构成犯罪〔婚内强奸如果符合强奸罪的犯罪构成,就应以强奸罪定罪,并轻于一般强奸罪量刑(婚内强奸程序上应设计为自诉罪,并严格其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7.
<正>1995年,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聂树斌的一审上诉,维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的定罪量刑;同时,撤销一审对聂树斌犯强奸妇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量刑,改判有期徒刑15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规定核准聂树斌死刑。未满21岁的聂树斌被执行死刑。10年后,2005年,王书金凭记忆指认作案现场,与奸杀案一  相似文献   

8.
海盗罪作为一项国际犯罪,近年来,由于索马里海盗的猖狂作案,被各国重新重视。然而目前国际立法及机制在海盗罪的处理方面,却并不符合海盗罪的现状,使得司法难以执行。本文,就新型海盗罪的特点、国际立法及司法层面的不足展开讨论,并对海盗罪的惩治提出立法及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作为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对其含义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也是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本文拟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概念解析入手,来具体分析其在分则具体条文中的合理含义.  相似文献   

10.
王小军 《经营管理者》2011,(3X):311-31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我国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从该罪的行为性质、证明责任、行为人被责令后如实供述是否构成自首等方面入手,提出有关这几个问题的看法。同时就本罪的一些缺陷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刑法》247条也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从我国刑事诉讼法、刑法的规定可知犯刑讯逼供罪最严重的是可以判处死刑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遏制刑讯逼供却仍是刑事司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秘密窃取是盗窃罪客观方面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在很多疑难问题上区分盗窃罪与相关财产犯罪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界目前对“秘密窃取”的判断标准有扩大之嫌,不利于司法实践中的正确定罪。  相似文献   

13.
诈骗罪在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发案率极高、社会危害十分严重、影响面较大的财产性犯罪。由于现行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过于简单,刑法理论对诈骗罪构成的主客观要件的认识仍然不一,导致司法实践在适用过程中,对某些事实相同的案件往往作出不同的处理意见。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困扰着司法人员对诈骗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而且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信赖。因此如何在理论上进一步解读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分析司法实践中的各种疑难案例,对于刑法理论的发展与对司法实践的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危险驾驶罪     
醉驾、飙车行为入刑以来,短短的几个月,全国因飙车、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明显减少,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在刑法理论界,学者对危险驾驶罪的司法认定、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就该罪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5.
行为人非法获取他人犯罪所得赃物的案件时有发生,对此应能否认定为相应的财产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困惑,其反映在刑法理论上,则表现为财产罪法益上“本权说”与“占有说”两种不同立场。笔者认为,坚持“占有说”立场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状况相协调,而且,更能体现刑法对财产所有权及其它本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条文没有明文规定本罪的具体行为与方式.导致“危险方法”没有限定。三鹿奶粉案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张玉军等人被判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笔者认为定罪不合理。  相似文献   

17.
在司法实践中,也常常会出现因为具备特殊体质而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情况下意外死亡的情形,此类殴打特异体质被害人致死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罪,认识不一,要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行为人的主观、客观、因果关系三个方萄分别考虑。  相似文献   

18.
曹瑜 《决策与信息》2013,(10):41-42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以管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八条修订后增添: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近年来,利用赌博机开设赌场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而开设赌场罪没有专门的司法解释出台,这类案件如何处理,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有较大差异。鉴于此,本文对利用赌博机开设赌场问题的司法认定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解惑。  相似文献   

19.
我只是行贿,为什么判得比受贿还重?一时间,南北两个行贿者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在南方,广东韶关宜达燃料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全国人大代表、粤北首富朱思宜两罪并罚判刑16年;在北京,44岁的药商王尊合被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5年,刑期高于受贿医生。我国的司法很少给行贿者重判,甚至很多案件因为重查受贿、不问行贿而饱受诟病。现在突然一南一北出现两个行贿比受贿重判的案例,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0.
张奇 《经营与管理》2012,(11):22-23
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纳入刑法的处罚范围。危险驾驶罪的出台虽然弥补了法律的漏洞,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该罪的定罪标准如何把握、条文中的"情节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