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属自愿性的初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民自愿参保导致其筹资备受逆向选择和高成本困扰,政策为此规定政府承担举办、组织、管理、监督新农合的强制性责任,并设定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保的隐性强制义务,保证新农合制度实现了高自愿和广覆盖.当下,新农合政策的完善和立法设计,应厘清新农合保险强制性的本质属性及其自愿性的柔性特征,精致设计筹资系列规范,促使新农合自愿性的柔性制度刚性化,以建立稳定的筹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缺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该制度的可得性和可及性。从这两个角度,分别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评估,发现试点地区参合农民受益率低,补偿率也比较低;参合农民"看病贵"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医疗患病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不重合问题没有解决;在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中,我们发现制度缺失表现在:目标的偏差所带来的受益面窄、补偿率比较低等问题,造成诱发逆向选择;路径的偏离所带来的主要从需方约束来控制医疗费用问题,还没有侧重从对供方进行有效的约束,来解决"看病贵"等问题。在机制上,治理结构的转型带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作机制、强制机制缺位,为此,提出了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但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非完美无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在明确农民和政府责任的基础上,将合作医疗制度转变为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政府为领导,形成了一种由参合农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服务方组成的立体的三角四方关系.其社会关系中的多元主体利益及其纷繁冲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和创新的突破口,也是设计法律规范和利益协调机制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建过程中,由于政府单一计划本身的有效性问题和现实中其他可供农民选择的医疗模式缺乏,导致易被人们忽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外农民群体"的出现.该群体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农村医疗保障全覆盖"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通过实施新农合政策的选择性激励措施、适当增加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和加大对农民医疗救助的范围和力度等措施来化解"制度外农民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颖  宋金萍 《东岳论丛》2006,27(6):50-52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退出-呼吁"理论表明,我国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在面临绩效不断衰退的情况下,参保农民行使呼吁或自由退出权可以避免或改善该状况的发生,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后期农民自由推出权的被剥夺是导致该制度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以此为鉴,保证农民的自由退出权.  相似文献   

8.
浙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缓解浙江农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在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制度功能、政府作用、医疗监管及农民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科学、完善与否以及人性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它的覆盖范围和发展轨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从目标定位、参保原则和报销程序三个角度出发,立足农村、重新审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构建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0.
国家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启了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路径。但是该制度却带来了农民接受程度低、基金筹集困难,补偿面窄和比例低等问题日益明显,并给此项新制度继续推进形成了障碍。本文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研究入手,剖析该制度设计缺陷问题,并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