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子》是汉代保存中国古代神话较为完整的一部著作,其中作为书中四大神话之一的"嫦娥奔月"神话一直备受瞩目。而"嫦娥奔月"神话中的"嫦娥"在《淮南子》中是以"姮娥"的称谓出现的,后来才演变为"嫦娥"。在《淮南子》文本基础上,对其中"姮娥奔月"神话进行探究,并对姮娥的身份作出了考释,拟结合《淮南子》中有关文本对姮娥奔月的原因进行解读,分析神话编造者安排姮娥奔月而非奔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月亮皎洁美丽,令人陶醉,引人遐思。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月还被冠以许多雅称。因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字》:“月,阙也,太阴之精。”柳宗元《感遇》诗青天暮,小星愁太阴。”《准南子》中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幼学天文》中说:“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翰注:“嫦娥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娥。”于是诗人们称月为“嫦娥”、“素娥”、“婵如杨维贞的“素娥饮以白玉醴,羽衣起舞千李商隐《霜月》中的“青娥素女俱耐寒,月中婵娟”的奇想;苏东坡更有“但愿人长久,千娟”的千古绝唱。《幼学琼林·天文》中又云:“月里蟾蜍,之精…  相似文献   

3.
寒国考     
古寒国出于逢蒙氏,逢蒙氏又为史前祝融部后裔豢龙族的一支.“五帝”时代后期,这一支族自今豫东鲁西地区迁居潍淄流域,夷夏交争之际一度依附于“因夏民以代夏政”的有穷氏后羿,后取代有穷氏而自为盟主,直到夏王少康即位前复为夏后氏所灭.按古本《竹书纪年》所记,寒国的存续年代,若从寒浞杀羿算起,至寒浞被杀为止,前后凡76年(约公元前1910 -前1835年).由部族史到华夏史,寒国的兴亡是个转关.民间传说的嫦娥本称“恒娥”,为女巫之通名,其原型可能是寒国的女首领,亦即逢蒙氏之女祖.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著名半神半人羿(后羿、夷羿)、死于谁手,在古籍中的记载,是否可以统一起来?这倒很值得作一番探讨。 《左传·襄公四年》云:“(寒)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羿犹不帐,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 这项记载告诉我们,杀羿的元凶是浞。但浞大约是幕后的“策划者”,直接杀害羿的凶手,则是“家众”(即“施赂于外”的“外”)。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海外南经》云:“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郭璞注云:“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为名。”《淮南子·本经》云:“(犭俞)(犭契)、凿齿,……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注云:“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在《淮南子·地形》中亦载有“凿齿民”之称,并将其与“锞国民”、“三苗民”、“交股民”、“反舌民”等一并置于西南至东南地区,高诱注云:凿齿民“吐  相似文献   

6.
古文《尚书·胤征》与征战无关,《胤征》叙事关乎历法修正,关乎仪式舞蹈;《胤征》之“征”,不能读为征战之“征”,而是正历之“正”;“胤”与“羿”发音近似,胤即羿,“胤征”与“后羿射日”内涵一致;“胤征”与“后羿射日”是同一传说的分化;被视作“历史”的“胤征羲和”与被看成神话的“后羿射日”,都源于《山海经》,反映的都是上古先民测天修历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中有个细节:逢蒙“剪径”要射死羿,到了羿的箭已用完时,逢蒙却操着最后的一支箭向羿射来,“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到了逢蒙走近“去看他的死脸”时一……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新版《鲁迅全集》对“啮镞法”注称:“《太平御览》卷三五○引有《列子》的如下记载:‘飞卫学射于甘蝇,诸法并善,唯啮法不教。卫密将  相似文献   

8.
“真”是一个哲学概念 ,是属于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儒家经典中无“真”字 ,而“真”字却大量出现于《老子》、《列子》、《淮南子》 ,尤其是《庄子》等道家著作中。例如 :窈兮冥兮 ,其中有情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老子》第二十一章 )而已反其真 ,而我犹为人猗。 (《庄子·大宗师》)精神者 ,天之分 ;骨骸者 ,地之分。属天清而散 ,属地浊而聚 ,精神离形 ,各归其真。 (《列子·天瑞》)太清之始也 ,和顺以寂寞 ,质真而素朴 ,闲静而不躁 ,推而无故。  (《淮南子·本经训》)然则何谓“真” ?《说文》 :“真 ,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从匕目…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代,《淮南子》和《论衡》是两部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美学著作和文艺心理学著作。《淮南子》“旨近老子”(高诱:《叙目》),王充的天道自然思想“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也”(《论衡·自然》),都是推奉老子,崇尚“自然”而批判汉代官方的宗教神学体系,而魏晋南北朝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否定孔子而回复老、庄,是通过《淮南子》和《论衡》  相似文献   

10.
《花间集》呈现出众多与道教文化相关的意象,如巫山、刘阮、箫郎、妲娥、洞房、玉楼、青鸟、瑶台、三岛等。本文从分析《花间集》中的道教“巫山”意象入手,揭示隐藏在“巫山”意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基础,以进一步探究道教文化对唐五代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奔月》是根据“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以及散见于古书的一些有关记载写成的.在小说中,鲁迅塑造了每发必中勤劳勇敢的神射手羿的形象,刻画了暗箭伤人、泽恩负义、招摇撞骗的逢蒙,颂扬了羿的英勇,鞭挞了逢蒙的卑劣,谴责了贪图享乐的嫦娥。小说中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现代生活细节,使现实中的骗子同逢蒙形成讽刺性对照,从而披露出现实中暗箭伤人的骗子的嘴脸。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格雷马斯提出了叙事程序、行动元、语义矩阵等理论和概念,成为揭示张爱玲的作品的深层结构一个有效的工具。本文以张爱玲的小说短篇小说《花凋》作为分析的范本,分析《花凋》中四个叙事程序阶段,即产生欲望或愿望阶段、具备实现欲望的能力阶段、实现目标阶段以及得到奖赏阶段。《花凋》中行动元关系表现为:主体(郑川嫦)与客体(章云藩)关系,发送者(郑川嫦的母亲及姐姐)与接收者(郑川嫦)之间的关系,支持者(缺失)与反对者(郑川嫦的父亲母亲以及姐姐们、郑川嫦身体上的病、郑川嫦主观能动性的消失)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花凋》的施动关系结构图。《花凋》的深层结构则表现为生与死的对立,自由与禁锢的对立等。   相似文献   

13.
在西汉时期的论“学”之作中,《淮南子》与《法言》颇具代表性,二者充分反映出道、儒两种不同思想立场的学习观。在学习的重要性、态度及条件等方面,《淮南子》与《法言》存在交集之处,但在学习的目的、内容、精神及境界上二者又有所不同。道、儒思想的立场差异,是《淮南子》与《法言》论“学”异、同的根本原因:前者追求原性返初、清静无为的道家之学,从“治身”和“治国”两方面批评儒家之学;而后者则立足儒家教化观念,强调仁义礼乐之学的根本性,反对道家之学。在儒学独尊、黄老衰歇的时代变化中,《法言》所代表的儒家之学,最终成为影响汉代士人的主流学习观。    相似文献   

14.
(一)古神话里描写的“共工” 古神话描写“共工”故事的主要有下列两条:《楚辞·天问》:康回凭怒,地何以东南倾?”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颂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史书记载的“共工” 史载“共工”的事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帝曰:畴咨若于采。騹兜曰: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约公元前179—前122年)与其门客合作编著的一部理论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原本分内外篇,内篇论道,计有21篇;外篇杂说,共有33篇。今仅存内篇。过去被列入杂家书目,现在看来,它乃是汉初黄老之治的理论佶晶,属于道家著作。其成书大约在景武年间。《淮南子》是汉初新兴地主阶级营造新的上层建筑的理论总结。这部鸿篇巨制,以其“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的理论深度,而闪耀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宗,兼采儒、墨、名、法、阴阳诸家之长,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完整体系,使“天地之理究矣,人间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备矣。”其关于黄老之治的理论贡献,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约公元前179—前122年)与其门客合作编著的一部理论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原本分内外篇,内篇论道,计有21篇;外篇杂说,共有33篇。今仅存内篇。过去被列入杂家书目,现在看来,它乃是汉初黄老之治的理论佶晶,属于道家著作。其成书大约在景武年间。《淮南子》是汉初新兴地主阶级营造新的上层建筑的理论总结。这部鸿篇巨制,以其“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的理论深度,而闪耀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宝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宗,兼采儒、墨、名、法、阴阳诸家之长,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完整体系,使“天地之理究矣,人间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备矣。”其关于黄老之治的理论贡献,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一、淮南王刘安与《淮南子》 刘安,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卒于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其父刘长是汉高祖刘邦之子,封淮南王,后因得罪徙蜀,道中绝食死;刘安袭封。《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说刘安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亦欲“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开始甚得汉武帝刘彻的尊重,后“谋反”,事泄,被迫自杀。  相似文献   

18.
尊“禹”是《淮南子》与墨家政治思想的历史契合之处,但其具体内涵有同有异,深刻反映出《淮南子》对待墨家思想的复杂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求治”意识是《淮南子》与墨家思想的政治共识,在此基础上《淮南子》对墨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有所反思和汲取.“圣王之治”是《淮南子》与墨家相同的政治理想,墨家蕴含“利民”思想的“圣王”现对《淮南子》影响深刻,成为后者“民本”思想的重要理论资源,但《淮南子》并未完全认同与接受墨家的“圣王”观,而是站在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有所取舍和融会.  相似文献   

19.
刘安与《庄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到魏晋,玄学之风大盛,注《庄子》之家蜂出。先后编注《庄子》者有孟氏、司马彪、向秀、郭象、崔譔等人。陆德明认为“帷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经典释文》)现存《庄子》只有郭象编注的三十三篇本。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学者都据此得出注《庄》自晋人始的结论,如闻一多就叹惜“两汉竟没有注《庄子》的。”(《闻一多全集·古典新义》)江世荣在“有关《庄子》的一些历史资料”一文(载《文史》第一辑)中提出淮南王刘安对《庄子》做过注解,是五十二篇本《庄子》的编者的新见解。张恒寿在《庄子新探》一书中提出:“《庄子》书一定经过刘安和他的门客们的编纂和整理。”江、张两位学者破除刘向编定《庄子》、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对老庄道家之镜喻的承续表现为:以《俶真训》之“镜太清者”继承《老子》之“涤除玄鉴”,阐述主体以明镜般的心灵观照道体在内心的呈现,此为反观自照之法;以《原道训》之“镜与形接”继承《庄子》之“用心若镜”,阐述主体以明镜般的心灵观照外物并对天下治理产生实际影响,此为外观照物之法。《淮南子》对老庄道家之镜喻的转化表现为:将黄老思想注入老庄道家的镜喻中,使“镜太清者”和“镜与形接”成为王者涵容天下之术,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吾人既应注意厘清《老子》《庄子》《淮南子》之镜喻间的差异,也应统观道家镜喻源流史,道家镜喻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