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理论界》2017,(7)
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资低、保障少的生活境遇,更严重的问题是,他们之中存在着代际贫困传递。通过对国内外贫困代际传递相关理论的研究发现,父母收入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少、社会排斥、权利的缺失都是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综合运用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提升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改革户籍制度、加大社会救助、关注贫困文化等方式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贫困与人类发展进程相生相伴,研究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对于我们调整反贫困战略、寻求制度体制层面上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西部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以及社会关系网等自致性因素;父亲的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以及子代儿时的家庭结构等先赋性因素;社会支持与社会流动等社会性因素在终断/延续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山区少数民族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农民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结果。在分析造成几代人都难以摆脱的持续性贫困的成因时,贫困代际传递理论突出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特别重视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文化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与习俗、生活环境、人口与健康、家庭以及个人素质等因素与持续性贫困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出现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因为当前阶段的农村贫困已具备显著的结构性内涵和特征。贫困人口具有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四方面的结构性贫困特征,这些结构性贫困要素构成了钳制和制约贫困户跨越贫困陷阱的主要障碍,结构性贫困的出现也使得代际间的脱贫行动异常艰难。按照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观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需要破解结构性贫困,要从社会、政治、教育和经济等层面革新或建构出亲贫的结构,以使贫困人口摆脱不利的结构性位置和处境。  相似文献   

5.
贫困问题是当今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它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政府政策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而贫困的代际传递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长期发展,而且透露出的是一个社会的制度障碍和社会公平问题。本文即从理论和现实双重角度,探讨贫困的代际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利益格局的调整带来的影响,城市贫困群体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笔者认为,做好城市贫困群体的脱困工作,必须在完善城市扶贫政策,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疏通利益诉求渠道,实现社会良性流动;提高自我脱贫能力,防止城市贫困“代际传递”;建立扶贫检测体系,强化就业安置力度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贫困研究多为静态分析范式。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贫困研究逐渐从静态转向动态。暂时贫困、长期贫困、贫困代际传递是动态贫困的三种主要形态。在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不利的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冲击下,暂时贫困会演变为长期贫困。长期贫困就是持续相当长时间的贫困。最极端的长期贫困是将贫困带入坟墓并传递给子代,致使其子代从人生之初即陷入贫困。长期贫困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三个:持续时间长、代际传递、脆弱性。长期贫困的定量分析是制定有效反贫困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城市贫富差距扩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弱势日益明显.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低收入家庭摆脱困境、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因此,对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以青岛市X社区低收入家庭为调查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等方法获取资料,分析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发现家庭教育问题并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9.
程玲 《江汉论坛》2012,(6):140-144
艾滋病人群的贫困是艾滋病人群各类脆弱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它基于艾滋病人群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由艾滋病人群的认知和行为所诱导,为艾滋病人群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和社会权利所加剧。贫困具有传递的性质,艾滋病人群贫困的传递包括贫困范围不断扩展的横向传递和贫困在代际之间延续的纵向传递。要遏制艾滋病人群贫困的生产和传递,必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唤醒艾滋病人群的自我发展意识,降低艾滋病人群的脆弱性是针对艾滋病人群的反贫困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人的贫困与高房价,是近些年来中国发展尤其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两个难题.青年人、尤其是出身低层的城市青年人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些年来不公正的分配机制的后果,其中伴随着一定的代际不公,高校扩招也带来了社会人群结构以及贫富关系的新变化.高房价与贫富分化互为因果.征收房产税、培植中产阶级并辅之以效率激励手段,建立或重构一个公正的分配制度,是改变青年人的贫困、抑制高房价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姜振昌 《东岳论丛》2002,23(4):69-71,83
中国近代以来 ,从龚自珍、梁启超到鲁迅 ,不少文学先驱者普遍认识到了中国现代化的出路主要是人之觉醒的程度和人的素质的优劣。以鲁迅为代表 ,作家们企图通过文学启蒙和“改造国民性”而实现提高国人素质的追求 ,确实不遗余力。鲁迅不仅调动了最得心应手的文学形式 ,而且始终抓住了心理的层次 ,在传统文化对现实中国人的精神养成的历史底蕴上深入开掘 ,发现了包括“自我”在内的国民中的一系列劣根性。这一“未竟事业”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 ,仍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代之学术一代之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秋颖 《江淮论坛》2002,(6):116-119
本文考察了清代古音学家之间的重要书信及序作,认为清代古音学的辉煌成就与优良的学风是分不开的.这些优良学风有毕生治学,心无旁鹜;继承前人和师长;能"弥缝"前人之说;奖掖后学,鼓励来者;师友论学,求真求实.清代古音学是在研究、讨论、继承、创新中走向成熟和辉煌的.  相似文献   

13.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实践了邓小平理论,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地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研究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深化了邓小平理论中贯通着的根本观点,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发展了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政治理论、文化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4.
传统价值理论偏重于对价值的内容与结构的描述和解释,难以全面把握价值的实质。价值生成论则着眼于价值的发生与转化,认为价值是因应系统的存在需要而生成的,没有先验的、静止不变的价值。价值的生成有其实在性基础、物质的与精神的条件以及现实的途径。价值既非纯粹客观的,也非纯粹主观的,而是以系统的存在为基础的、超越了主客二元对立的、引领系统趋向适应状态的生成性存在。  相似文献   

15.
启蒙与现代性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带来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深刻的社会转型,现代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样式,与依靠经验和自然的传统社会不同,它依靠的是理性,信靠的是人。现代性的生成与启蒙直接相关,是启蒙的精神品格成就了现代性的精神品格,并因此使得现代性堂而皇之地登上世俗的历史舞台。启蒙的精神品格可以简约表达为:启蒙是一种与过去告别的断裂意识,启蒙是一种朝向未来的进化意识。启蒙的这种精神品格对现代性的生成产生了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启蒙精神造就了现代性的气质、态度,即形成了现代性独特的精神内涵;第二,启蒙规定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外显形态,即现代性生活方式的特定历史——现实内涵源自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6.
CDM在河北省秸秆发电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每年秸秆产量十分可观.通过分析河北省晋州24MW秸秆发电项目,估算出河北省秸秆发电项目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的收益;并分析了秸秆发电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若将此类项目开发成为CDM项目,将有助于克服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17.
许修杰 《东岳论丛》2007,28(4):131-135
社会进步的代价生成有其自然根据和社会根据,其生成的最重要根据应从人之为人的社会性根源中寻找。劳动实践是人之为人的社会性根据,而实践活动本身又分为创价和代价两个侧面,实践永恒的内在矛盾就是创价和代价的矛盾,而社会进步代价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就产生于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之中;人—自然—社会是一个相互作用、充满矛盾的领域,"人、自然、社会"三者矛盾运动经常发生失衡,从而产生大量的"异态化"现象,导致进步代价的产生;社会进步代价的生成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8.
童宣军 《天府新论》2000,3(1):39-44
本文试从创新主体——“人”的能动本质在创新活动生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角度来探讨创新活动是怎样生成的,即从创新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创新活动生成的内在基础——人的意识反映性,创新活动的灵魂——人的意识创造性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创新活动生成的内在机制,进而为在全社会各个领域提倡创新活动提供更高层次的哲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生活方式,是与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概念。步入20世纪,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渗透到传统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选择性,它触动了封建生活体系的惰性,又促使人们在多元价值面前实施选择的主动性。"现代派"作家通过对都市现代生活的共同趣味和体验构成流派性,并在现代生活中形成新文学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二三十年代"迷惘的一代"产生的时代背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的斗争及由此引起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迷惘的一代"小说产生的特殊而复杂的历史根源,是战后动荡不安的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异化感和幻灭感,其杰出代表人物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特点,即彻底否定了传统的西方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小说所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