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赛亚·伯林的政治和社会哲学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期望我们关注价值内在的多元性,但是价值多元主义并不能够赋予自由主义以"优先性";伯林认为自由主义的基石在于并不存在可以适用于所有人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坚信价值多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自由的另一面向即"消极自由"成为必需.消极自由不仅是人类尊严的基础,同样也是自由社会的基石.伯林由此把自由的问题转换为权利问题,意旨在于确保选择领域的方式是建立和保障人的自由选择权利的基础上.自由的消极面向强调自由不仅是"自主"而且更是"宽容"和"权利"的代名词.由此,通过价值多元主义拓展的宽容和权利的美德,确立了让自由的面向支持价值选择的自由重构之路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刑事诉讼的第一步独立程序,刑事侦查程序不仅是案件真相的发现过程,亦是其独立程序价值的权衡和伸张过程。刑事侦查程序的基本价值在于:(1)自由。其价值内涵主要体现为程序中的权利自治和权利援助;(2)安全。其价值内涵在程序中表现为消除危险和警戒未来两个方面。自由与安全的价值竞争和选择决定了各国不同的刑事侦查模式。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一个合理的妥协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的一个重大课题。以此来反思并改造我国过度偏重安全,轻视自由的侦查模式,必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伯林提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个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区分,其实质在于将自由界定为一种不受外界干预的生存空间。鉴于自由不仅是对一种不受干预的社会空间的保障,而且也是一种不受干预的操作手段,因此作为终极价值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并非必然产生冲突,筑基于价值多元主义之上的消极自由可以容纳积极自由。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人类孜孜不断追求的理想,它反映了人类生存最深处的矛盾。自然必然性与自由的矛盾、人类生存的有限性与对理想追求的无限性的矛盾,便是人类生存的本原性矛盾。人的自由是人的生存、价值之所在,是人类进步发展的价值指向。人的自由之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包含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现实的需要。保持自由之树常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价值自由表明了人作为主体改造与建造活动及其成果所达到的程度和状态 ;人格智慧就在于推进这一状态使其扩展 ;价值自由的获得反过来加强和提升了人格智慧。  相似文献   

6.
行政的最初使命在于秩序,行政法发扬了行政的使命,并且随着行政领域的拓宽和自由范围的伸展,行政法保障着自由抑或损益着某些场合中的自由。行政法不简单的对自由和秩序加以永恒不变的排序。因为行政法也是生活的,在它的诸多制度中,自由和秩序的内涵随着社会的总体心理预期的变迁而变动着。并且在追寻自由和秩序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中,行政法带动着效率和正义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价值与价值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不同于价值实现,价值是客体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实现则是这种属性作用于主体的过程及其结果。在一定条件下,从价值可以必然地推出价值的实现,但从价值的实现不能必然地推出价值,价值的实现是对过去价值的最终确证。人们活动的最终归宿不在于价值而在于价值的实现,人们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认识价值,也不是创造价值,而是实现价值或享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由与平等是宪法监督极其重要的价值。自由以人的个体性为首要基础,而平等则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冲突也可能随时发生。但自由是平等下的自由,平等也是在自由前提下的平等,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可以协调的。  相似文献   

9.
宪政的价值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宪政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其对权力的正当化和规范化,更在于其对正义、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的张扬与坚持.在宪政的价值构成体系内,正义具有绝对性与综合性的特质,是宪政的第一性价值,并构成宪政的价值基础;民主、自由等现实价值目标是宪政的第二性价值,它们来自于正义并受制于正义,是宪政的具体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0.
积极自由背后隐含着西方理性传统的价值一元论思想,消极自由的理论基石是与前者相对的价值多元论思想。对价值一元论理想的追求一旦被滥用,就极易导向对自由的“背叛”;而价值多元论思想相比而言更为人称道,也更符合自由的本意。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既凸显了生存之维的尊严价值指向,也阐扬了发展之维的幸福价值关怀,还阐明了解放之维的自由价值图景。在生存之维中,它内蕴了以体面为趋向、以人格为聚焦、以能力为核心的尊严趋旨;在发展之维中,它诠释了涵蕴情感之维、价值之维、实践之维的价值表达;在解放之维中,它不仅指涉了以自主性为特质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更显明了以超越性为宗旨的自由个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价值原则是现代自由理念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人类活动以其价值导向性区别于其他生命形式;价值原则真正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自由与自主;但是价值原则的理想性维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因此,它又与乌托邦历史设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3.
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提出,自由既有作为目的的建构性作用,亦有作为手段的工具性作用。表达自由作为人类实质性自由的一部分,也同样如此。表达自由的建构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是作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共同存在的,表达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表达自由不是奢侈品,它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反而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穷人关心表达自由的权利;"少数派"的表达自由也应受到尊重和重视;鉴于穷人与富人之间表达自由的不平等鸿沟,可以采用一些法律和制度手段保障人民平等的表达自由权。  相似文献   

14.
从价值视角思考,自由是政治文明的价值内核。并且在政治文明的语境中,自由与政治文明二者存在着内在的亲缘关系:从静态的层面看,政治文明以自由为价值取向;从动态的层面看,政治文明不仅对自由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还对其实现进行了必需的限制、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有些论者将自由与秩序视为一对冲突的法律价值,这种看法意味着自由一定意义上就是“无序”、必须被秩序所规制,降低了自己的价值,容易造成法律排斥自由的误解,与“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是自由的保障的看法相抵触,有必要予以厘清。事实上秩序并不必然与其他法律价值冲突,所谓自由与秩序的冲突,是指自由与法律秩序中的其他价值追求的冲突,或者是指不合理的秩序与自由的抵触。就自由与秩序的关系而言,秩序价值是自由价值形  相似文献   

16.
选择最优的准据法对保障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中主体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准据法不仅包括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不仅包括国内法,也包括国际法。在选择准据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考虑三个层次的价值:选定价值、权衡价值和修正价值。而对秩序、利益、自由、效益和正义等因素的衡量,则更有利于对三大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价值多元主义认为现实世界的价值不仅是多样的,而且是不可通约与冲突的。没有理性的标准能提供完整的理由来解决价值的冲突;个人对价值的选择必须要具有自主性,而不是要求消极自由的优先性。指出价值多元主义表达的政治观念催生了共同体中积极公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夸美纽斯全面阐释并一直绵延至今的教育话语语境为教育提供了两种底据:规范和事实。规范总是由于弱于人们的怀疑态度和自身本有的弊病而时常遭到师生的质疑、反抗乃至拒斥;事实由于不合乎人之常情,也常常遭到师生的漠视乃至抛弃,因而它们都不可能成为教育实践强有力的底据。杜威把自由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新的底据,但是由于自由在实践中总会导致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也不能成为教育强有力的底据。其实价值领域中存在着真理,以价值真理为底据的教育不仅是合情合理的,并昭示着新教育学的来临。  相似文献   

19.
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具有双重效应.积极效应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消极效应造成价值共识的难题.价值共识是可能的,其关键着力点在于价值共识教育,即主体培养价值共识能力.内容包括价值主体的独立、平等、自由的现代公民意识,价值宽容意识,价值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互利共赢的交往意识,公共生活的理性等.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文化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在教育价值研究中,任何将价值功能化或哲学化的倾向都是片面的。教育的内在或本体价值,就在于教育的文化价值,这是由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文化价值的基本内涵的高度一致性所决定的。任何将文化单一化、甚至把文化与教育分割开来的观点,都是十分机械和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