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唐代舞蹈也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一个辉煌的篇章,是我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在这样的背景下,唐代舞蹈可谓是百家争鸣.道教舞蹈作为道教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唐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甚至对后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道教在唐代的发展、唐代道教舞蹈的发展及代表作,说明唐代道教舞蹈的辉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舞蹈的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物表情、舞蹈节奏、人物动作姿态、队形的变化和舞台的装备;电视最基本的部分不仅包括镜头运动——镜头组接(蒙太奇)也包括长镜头和画面的转变等.对电视舞蹈来说,就是要把这两种要素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融合.通常电视上播放的舞蹈就是指电视舞蹈,其可以说是由舞蹈肢体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相融合的一种电视艺术类型.其实电视舞蹈也是一种大众传播艺术,其主要是通过借用电视语言,用人体的表情、节奏和动作来反映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电视舞蹈,越来越多的观众去认识舞蹈、深入了解舞蹈并去学习舞蹈,这样由原来少数人才有机会接触到的这种艺术变为大众化了,最终也对舞蹈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电视传媒在增加舞蹈观众方面和扩大舞蹈艺术影响方面,都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诗仙李白一生与道教渊源颇深,道教对李白的影响从思想、行为到仕途、婚姻,而这一点在诗歌创作方面更是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结合诗人的经历,分析了道教在李白传奇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它对李白诗歌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族舞蹈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是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舞蹈编创中要结合民族舞的特点,艺术的表达民族精神特质。中国民俗中的舞蹈编创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民俗文化与舞蹈编创交叉的艺术创作研究较少,本文以岭南舞中的民俗文化为基础,进行舞蹈素材的提炼整理,为艺术创作中将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二次创新。  相似文献   

5.
李超 《中国民族博览》2023,(16):103-105
傣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孔雀舞亦是傣族鲜明的舞蹈艺术之一,“孔雀舞”,在傣族民间又称为“嘎洛拥”,意为跳孔雀,孔雀舞的根源在很多方面受到傣族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先有关《孔雀舞》的记录就是唐史的《新唐书》,孔雀与傣族之间有着很深渊源,傣族贤人一律认为孔雀跟傣族古老部落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傣族人民能歌善舞、热爱艺术,特别喜爱孔雀,大家认为孔雀身上具有的优良品德正是他们所崇敬喜爱的。  相似文献   

6.
<正> 铜铃舞又称“八宝铜铃舞”,是土老司(土语称“梯玛”)举行酬神活动“解钱”时的一种仪式舞蹈。跳舞时土老司头戴凤冠帽子,身穿八幅罗裙,吹起牛角,手舞“八宝铜铃”,边舞边唱。这种舞蹈本是土老司进行迷信活动的一些动作,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因长期在民间流传,其中还有一些比较优美的民间舞蹈动作和山歌对唱,深为土家人所喜爱。土老司在进行“解钱”活动时,引来众多群众观赏,每到高  相似文献   

7.
剑器舞作为唐代三绝之一,在唐代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初期并不是正式的舞蹈发展到有相当艺术造诣的独舞,再到气势恢宏的群舞,剑器舞在唐朝的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虽然不同时期的剑器舞形态有些许差异,但是通过乐舞诗仍能发现其中专属于剑器舞的功能、特征变化以及影响.本文以乐舞诗为着陆点考察唐时的剑器舞,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研究唐时的乐舞文化并与当下的舞蹈创作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道教与河湟多元文化的互动为轴心,对道教正一派在青海的传入、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通过结合实地调研资料,以河湟地区受道教影响最大的乐都县与民和县为典型个案,解析河湟多元民族文化模式受道教文化影响的特殊现象。提出如下观点:一,道教与藏传佛教结合;二,道教与北方萨满文化的结合;三,道教对河湟各民族丧葬礼俗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以其中的"顶碗舞"最具代表性,她不仅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大方、热情豪放的品行,也展现了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本文以顶碗舞作为论文的切入点,对于蒙古族舞蹈内涵、意义和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在加强对于"顶碗舞"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在积极保留传统舞蹈精华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蒙古舞和现代社会与技术的结合,不断开拓创新蒙古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加贴合普通社会大众的多样化艺术需求.  相似文献   

10.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即兴舞蹈”起源欧美现代舞流派,对舞蹈编创过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它的形式新颖,无规律性可循,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表现形式没有限制,呈现出的作品也是前所未见的.舞者可通过“即兴舞蹈”解放身体,交流情感,宣泄内心情绪,成为专业舞者与非专业舞者痴迷的一个舞蹈途径,它能够受到专业与非专业舞者关注,也正是因为它的无规律性.现如今“即兴编舞”广泛流传,常用于大型舞蹈赛事,用来考察舞蹈演员的综合素质.它也成为舞蹈编创课程中,动作开发的必要训练.  相似文献   

12.
如今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就要大力倡导艺术教育,医学院校作为专业性非常强的高校,应当让舞蹈普及教育作为一种艺术媒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舞蹈技术的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身体姿态以及礼仪修养,增强亲和力,避免医患矛盾的产生.本文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调查结果为样本,详细分析了现如今医学院校舞蹈普及教育的现状,并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总结出舞蹈普及教育在医学院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少儿舞蹈是少儿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少儿天性而设置的教学内容.但一直以来,少儿舞蹈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始终是传统舞蹈教学,强调儿童身体机能的强化,而不注重少儿的天性培养,造成少儿舞蹈教学效果大大下降.为了充分提升少儿舞蹈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成为核心研究内容,尤其是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内容融合,能让少儿舞蹈...  相似文献   

14.
《桂林风土记》一书记载有关佛道之事七条,对于考察唐代桂林民众接受这两大宗教的情况颇有价值.从中可见对于道教,他们从神仙信仰、符咒巫术到斋戒仪式都予以认同,接受比较全面;而对于佛教,虽然就有形的物质形态方面看,《金刚经》刻了碑,卢舍那佛有雕像,寺庙有多处,表明影响不小;而就意识层面看,他们关注和重视的主要是供僧的回报、佛的灵异事迹和祈雨有应等,佛教经、律方面的知识与思想则非兴趣所在,接受有些片面和走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这一民族地区的民间浓厚鬼神信仰有较大关系,当地民众是根据其固有信仰来对佛道二教进行取舍的.  相似文献   

15.
王义康 《民族研究》2007,5(5):66-75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主体居民先进文化、经济的影响,以及唐王朝制度化的管理,河朔少数族移民普遍选择了定居、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基层社会组织也与汉人趋同,部落组织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淡出,趋于消失.所谓"河朔胡化",实际上是少数族移民在融入汉人的过程中,尚未消弥的尚武特质,因为边防形势与割据时期征战的需要,有着充分发挥的余地.他们遗存的特质藉他们河朔军政官员、地方社会领袖的身份,又对河朔社会部分汉人上层人士产生了影响,但这并不是河朔文化习尚的主流,也不能使河朔地区思想文化发生质的变化,或者改变移民融入汉人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戏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舞剧更是直接继承了唐歌舞大曲传统舞蹈的古代艺术,经过了艺术家创作的处理、创造等,当前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和表演方法.在明清戏曲的剧目当,保存着十分丰富的舞蹈遗产.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年至1820年),在民歌和大量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基础上形成了很多丰富且多彩的地方戏,例如,花鼓戏、采茶戏均是在民间的歌舞、采茶过程中所形成的,还有由花灯发展而来的花灯戏等等.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各类地方戏曲吸收并储存了大量古典和民间舞蹈传统.  相似文献   

17.
舞蹈和音乐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辅相成,才能让一个舞蹈作品熠熠生辉,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需要音乐来衬托,音乐丰富了舞蹈动作的表达形式,淋漓尽致的反映出舞蹈的表现力,好的音乐能给舞蹈增光添彩,音乐成了舞蹈表演成功和失败的决定性因素,音乐与舞蹈存在着内在的融合关系,舞蹈音乐结构对舞蹈表演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促进了舞蹈表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戏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舞剧更是直接继承了唐歌舞大曲传统舞蹈的古代艺术,经过了艺术家创作的处理、创造等,当前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和表演方法。在明清戏曲的剧目当,保存着十分丰富的舞蹈遗产。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年至1820年),在民歌和大量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基础上形成了很多丰富且多彩的地方戏,例如,花鼓戏、采茶戏均是在民间的歌舞、采茶过程中所形成的,还有由花灯发展而来的花灯戏等等。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各类地方戏曲吸收并储存了大量古典和民间舞蹈传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课程体系设置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其中,尤以艺术类课程的占比提升情况最为明显.在学校层面、社会层面,都对此给予了足够重视.各个高校在开展艺术性课程改革工作中,已经将舞蹈形体方面的课程设置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作为现代化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通过对...  相似文献   

20.
袁媛 《民族学刊》2012,3(3):94-98,104
在对回族舞蹈语言的挖掘与提炼、整理与改编的基础上,对回族舞蹈语言的表现形式与内涵、以及与其他民族舞蹈兼容并蓄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提出回族舞蹈语言的发展重在探索、重在创新,舞蹈是由情而生,舞蹈要倾情而做。从回族舞蹈发展进程中显示这样一个道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良好的生态环境固然重要,但造就一批有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蹈人才则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