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金代重臣王寂写下的《辽东行部志》是一部有关东北历史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的重要著作,从中可以了解到辽金时期阜新地区已经开发并相当繁荣,但几经战乱,雉堞圮毁,田园荒芜,人口流失.同时阜新地区的佛教事业在辽金时期却相当发达,即使在战乱之后,香火也很兴盛.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偏安辽东的公孙氏统治辽东达半个世纪之久,该政权在较为安定的条件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发辽东,对东北南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金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地区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代是东北地区农业开发的重地时期,本文全面论述了金工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地区开发,并从上京路、咸平路,东京路以及北京路的区域开发特征入手,分析探讨了金代政治、军事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阐明区内主要农业垦殖区从西拉木伦河流域转向第二松花江至辽东一线的开发历程。  相似文献   

4.
燕国向东北地区拓疆以及对辽东地区的开发曾走过艰难、曲折且辉煌的道路,遂在开发辽东过程中对整个东北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过程对开发东北边疆、传播中原文明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论述燕国在辽东地区货币经济发展中的开拓作用。就货币形式来说,从尖首刀发展到明刀;从经营内容上看,从皮毛发展到铁器。燕人的历史功绩,不仅对促进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而且促进了整个东北亚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5):7-13
辽南地区汉代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繁荣,以豪族为代表的社会形态较为先进,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凭借"并海道"的陆路交通和由"沓渚"等港口组成的海路交通,辽南地区在汉代已成为辽东乃至东北亚交通体系中的要冲。辽南地区依靠区位交通优势,成为汉代人口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获得充足的劳动力保障,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取得进步。辽南地区在汉代辽东交通体系中的地位不亚于襄平,在城邑密度、人口数量、豪族发展水平等方面也不啻于襄平。辽南地区应与襄平一样,同为汉代辽东社会稳定、繁荣之"镇"。探讨辽南地区汉代社会发展,有助于东北亚上古社会史、交通史研究。  相似文献   

7.
辽河最迟在魏晋时已有大批船队抵达辽阳的记录,经过历朝的努力,到明初江河入海口至开原老米湾全面通航,船只超过数千艘,运输粮购供辽东驻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民间水上运输,明初辽河航运是辽河航运史上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辽东地区在明代北边防御中占有重地位,在这一地区涌现出了大量的名臣良将。其中在万历二十二一二十五年期间担任辽东巡抚的李化龙,受命于危难之际,在辽东地区建树颇多。任内防御倭寇,抗击蒙古诸部,开放义州木市,稳定了辽东的局势,为辽东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金代山西宗教文化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代山西地区的宗教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呈现出一定的发展特征和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佛教、全真道和宗教艺术等三个方面。金代山西地区的佛教经历了恢复、兴盛和衰落三个发展阶段。全真道是金代山西地区道教的主流,并在金末获得重大发展。此外,山西地区的金代名刹和寺观壁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女真民族文化和北方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清代(鸦片战争前)东北著名诗人应该是哪几位? 本来,早在乾隆时期就有“辽东三老”之说。其说或指李锴,陈景元,戴亨,或指戴亨、陈景元、马长海。后来,又有人以李锴、马长海、梦麟为“辽东三家”。“辽东三老”或“辽东三家”,指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清代东北著名诗人。这似乎已成定评,但略一探究,就会发现,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难说与清代东北史的发展有什么联系。那么,为什么他们却被誉为辽东诗人?真正算得上清代东北著名诗人的应该是谁?  相似文献   

11.
古代辽宁是我国东北城镇最早兴起的地区之一。辽宁东部的丘陵山地和辽北地区,距经济较发达的中原关内偏远,因此最初涉足于这些地区的人不多。由于人口稀少,开发较迟,经济发展较落后,形成的城镇极少。反之,辽西和辽南地区,由于地靠关内,交通比较方便,因此居民较多,经挤开发较早,新兴城镇也最先从这里出现并不断增多。据历史文献记载、辽宁地区最早兴起的城镇地名,始于燕设立辽东、辽  相似文献   

12.
沧海拾遗珠文坛添新著──评《金代文学学发凡》吴东范周惠泉先生在我国金代文学研究方面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近年来,他辛勤耕耘于金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最近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代文学学发凡》一书即其研究金代文学的系列成果之...  相似文献   

13.
明嘉、隆时期,东北辽东地区东有土蛮各部劫掠,西有建州女真侵扰,局势岌岌可危。为扭转这一局势,高拱采取的治辽方略是:大力推行边政军事改革,以提高明军的防御作战能力;破格任用张学颜巡抚辽东,使其与总兵李成粱协同守边,共同御敌。可以说,这是高拱取得辽左大捷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故此,明清及近现代的政治家、史学家给予了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辽东自古就为形胜之地,所谓“负山抱海”形势险要。有辽一代一直都把辽东边界防御作为重点。自阿保机在辽东半岛修筑镇东海口长城及设置东平郡后,辽代在辽东的南部边界和东北部边界都布有重兵戍守并修筑了大量的边堡山城及其烽燧,有效地控扼了渤海、女真、高丽及五代诸政权,对捍卫辽朝东南边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代辽河航运业的衰落与沿岸早期城镇带的变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清末民初东北社会变迁的历史转折点通常是以1905年辽河航运经济由兴盛走向衰败为界标的。在详细考察辽河航运业衰落的主要成因基础上,从社会学的互动理论研究出发,可以发现辽河航运经济的衰败与辽河流域早期城镇带的解体和迁移之间的内在联系。辽河航运的衰败对区域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元的,这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导致了辽河流域大约半个世纪的逆城市化变迁  相似文献   

16.
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在建制方面多沿袭辽制。其东北疆域的临潢府(路),大部分位于今天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赤峰市及其附近一带。这里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之一。早在金代,这里就是一个重要的农牧业经济区。特别是在金世宗时期,调整了金前期对这里经济的破坏政策,开始对临潢府(路)实行休养生息的裕民政策,使这里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并逐渐赶上和超过辽统治时期的上京①。而金世宗开明的外交政策,又给这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加之该地区适宜的地理环境及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使这里在大定年间,出现了"其地肥沃","异于他处"的繁荣景象,临潢府(路)地区这一繁荣景象的出现与金世宗时期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及其开明的内外施政方针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东北农村地区的劳动地域分工、经济地域运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地区所承载的社会劳动种类在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地域运动呈现新的整合态势;同时也应看到,在与城市发展的比较中,东北农村地区的发展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原有的农村区域优势已经不再是进一步发展的优势了。因此,必须认真规划东北县域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营口地区,是辽东地区海盐业发展相对较为突出和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明代营口海盐业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原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超越了前代的开发程度和发展速度,对于本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其在明清海盐业大发展背景下的繁荣时期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一六四四年春,辽东地区的满族贵族集团以几十万满族人为依据,勾结以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为代表的汉族地主武装,进入中原,攫取了明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建立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统治者自以为由偏据东北一隅而发展到对全国的统治,除了别的原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能源安全的区域差异及与城市化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以我国30个省市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30个地区的能源安全区域差异,并测算了能源安全与城市化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的能源安全水平高低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能源安全与城市化的协调性排序依次为东北、东部、西部、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