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先锋小说的研究,评论界更加看重的是它的形式探索,而对形式研究的迷恋极易遮蔽先锋作家内心观念的先锋性。本文以死亡为切入口,希望能透过死亡迷宫的遮蔽,从而揭示出先锋作家内心的真实意图。论文从死亡迷宫与迷宫背后、死亡的无意义与无意义背后的精神价值、悲剧意味与承担的勇气三个方面分析了先锋作家在奇崛的形式后隐藏的对人的生存的新解读。在直面和审视死亡的过程中,一些作家以他们特有的明敏和睿智,在死亡的地层下开掘了博大的生命之流,从而深化了对人的本性的哲理探索。先锋小说死亡言说的内在变化,深层原因在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启悟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对死亡这一特殊的生命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死亡意识在先锋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具体的形态一是通过死亡来反思、确证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草菅人命的"文革"进行否定与批判;二是将个体死亡与国家、民族命运融为一体,死亡成为民族重获新生的一种神话;三是将死亡作为一种艺术,诗歌成为一种潜在的或实际的自杀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先锋文学的荒诞意识和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和死亡是中国先锋文学对人的生存和存在进行思考的两个重要表现领域。在人类意识层面,荒诞是生存状态下精神死亡的表象,而死亡则成为对于存在的荒诞境况的解脱。它们所体现出的感性学意义在于对信仰丧失之后的虚无状态的揭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并非中国文化自我逻辑发展的产物。它严重地打上了西方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的烙印 ,因此它没有西方文化之根 ,与西方先锋文学特征大相径庭。同时 ,它又没有中国文化的深厚涵养 ,在移植西方文化参照中国文化时 ,它们不可能走入正轨 ,相反却面临没有根基的虚无。既不被西方的“先锋”概念所容纳 ,又不被中国文化所认同 ,因此它便只有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5.
先锋文学不仅是文本上带有超前性的叙事特征,更重要的是具有先锋精神.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实验探索小说被许多学者和评论家称为"先锋小说",但这种实验探索小说的形式革命超越了时精神向度的挖掘,"得言失意",它并不是真正的先锋文学,称其为"先锋小说"是对先锋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确认、厘定鲁迅小说文本的特异性与重要性无疑是必要的。鲁迅小说特有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思辨色彩。在分析鲁迅和当代先锋小说作家的小说文本中,我们会发现鲁迅在他自己的时代语境乃至现今看来的伟大和不无先锋的言说。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并演变的“先锋诗歌”,并非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其内部之间的差异不一而足。当我们在今天来谈论“先锋诗歌”这一概念时,不能不考虑当代中国20多年来变动不居的历史文化语境问题,也就是说,1980年代的“先锋”在1990年代以后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可能已经不再具有先锋的意义与价值,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矛盾和相对主义的时代,对“先锋”的理解与张扬有一个如何重新开始的问题。也许,真正有意义的话题是,诗歌如何赋予匮乏的时代以启示或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自由言说到自觉言说的整合--"延安时期"散文现象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时期”的散文经过由自由言说到自觉言说的整合的过程。自由言说时期 ,散文形式多样 ,充分表现了对个性主义的追求 ;到了自觉言说时期 ,散文形式单一 ,成为当代“抒情散文”的自觉滥觞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在当下的艺术现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它在疏漏的学理、无限开放的话语逻辑的前提下极大地向两面敞开,因此也面临着一定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许多书写新疆的作家只是新疆长途中的“漂者”,没有进入新疆文化的深处,也就没有抓住其内在的精髓。对于一批与新疆融为一体的“土著”作家其新疆占说的方式可以归纳出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研究、撰写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些进步,不仅表现在教材的数量上,也表现在编撰思路的推陈出新上。以具有代表性的三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当代文学史写真》及《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为例,可以看出编者在文学史观上各具特色的介入方式。  相似文献   

12.
“爱说”“爱侃”已成为北京人显著的身份特征和文化性格的组成部分;其言说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趣味和幽默特性,这虽然在表面看来只是一种语言现象,但它所以出现在北京人身上,却蕴含了丰富的成因,而不可仅仅视作一种语言学现象,其形成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品能够言说.作品的言说来自于其被言说性的绽出.惟倾听于此言说,才能于此倾听中被允让于进入作品之世界的显露.惟此允让作品之言说的自行绽出,作品才显露出其作为言说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咏物诗,对所咏之物,都有一种特别的看法,这看法象是充分自由的,诗人可以无拘无束的任意挥写。然而,他们的每一种看法,都有庞大的民族文化做其支撑,就像梅兰竹菊,它们的一枝一叶一花一茎其实都涂上了浓厚的民族色彩。诗人歌咏梅兰竹菊,其实是在歌咏诗人本体,因为在梅兰竹菊身上,集中了中国古典诗人全部的穷达观、进退观、显隐观,也承载了我们炎黄子孙几乎所有的美好品质及心灵憧憬。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叙事、主题内容、美学症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特征:首先,先锋小说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语言归入神秘之列,又以迷宫式的叙事策略将小说叙事艺术引向神秘的深渊;其次,先锋小说通过罪孽、苦难、宿命、死亡等生命主题传达了宗教、哲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神秘主义理解;再次,先锋小说通过神秘主义的书写缔造了小说一种寓言式的诗性品格。神秘主义不仅仅是个别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倾向,而是先锋小说具有整体性、流派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加西亚家的女孩是如何失去口音的》中,阿尔瓦雷斯在调解个人和民族认同关系时,使民族身份认同陷入了美国主流文化和母国文化的争论中。小说揭示了加西亚女孩在移民国的失落和创伤,这些不和谐境况既受到双重文化和双语经历的挑战,也受到沉默﹑逃避的历史语境的困扰。言说焦虑作为主线贯穿全文,对加西亚女孩在母国与客国的挣扎和旅行从而最终建立其跨国民族身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在当下的艺术现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它在疏漏的学理、无限开放的话语逻辑的前提下极大地向两面敞开,因此也面临着一定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境与语言学语境在对象和属性上有着差别,因此,文学语境本质是必须从一般人类实践活动下的社会历史语境和作为审美性特殊活动的诗学语境二者的关系之中来区隔的。同时,文学语境在本质之上还存在本体性的维度,只是对文学语境本体性的追思不是从普遍性、永恒性和必然性的形而上学开始的,而是从以“前反思”的、非概念性和超越主客体二分的后形而上学角度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当代诗人谋求以新的方式建构自身形象。一些诗人积极利用绘画、摄影,甚至电视、电影等视觉媒介展示和传播自身形象,以"袪魅"或"返魅"的修辞,试图提供一种视觉模式的"诗人的阐释学"。诗界正尝试一种倚重诗人视觉形象的"泛化"传播策略,通过重塑诗人形象来改变中国新诗的边缘化处境。但在诗人的"明星化"塑造过程中,诗歌文本可能面临被视觉形象"僭越"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先锋戏剧是艺术创新的风向标,它起着变革戏剧的导向作用。新时期中国先锋戏剧家们表现出追求艺术卓越、求新求异的大胆开拓精神,为中国戏剧的繁荣发展以及艺术上的创新做出了贡献;同时,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先锋戏剧也存在着被市场经济异化、挤压,最终出现退化、妥协、庸俗化的去先锋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