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发展"乃是"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自1949年新中国建国伊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确认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宪法历经数次与时俱进的修改,"和平发展"战略实施模式也屡经历部宪法的制定和实施而有所调整。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历部宪法的条款及其背后的深刻含义,指出"和平发展"虽然仍未明确写入宪法,但是始终蕴含于宪法之中。本文认为,只有在适当时候,将"和平权"载入宪法,修订一部"和平宪法",才是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76年,“在对外关系方面,一向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他的国际战略”①来开展独立的和平外交工作的。二十多年来,社会主义新中国不仅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经受了严峻考验,牢牢站稳了脚跟,而且“在世界上赢得了信...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与冷战关系的角度看,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反映了中国对外政策逐步摆脱冷战时期形成的战略思维框架,以及中国决策层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和丰富起来的外交新理念。建国初期,中国领导人选择的发展战略是追随苏联的模式,对外政策则选择了“一边倒”与苏联结盟。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动荡与波折,中国领导人终于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选择了“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这标志着自195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外交政策终于又一次实现了根本性的协调,其结果就是“告别冷战”。  相似文献   

4.
欧美的女权运动:从家政到国政魏秋玲1975年,联合国将该年定为“国际妇女年”,其目标是“平等、发展与和平”。今年9月,联合国将在北京举行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其主题为:“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次主题为:“健康、教育和就业”。由此可以看出,今年世...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百余年间,世界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涌现了西方现代化、苏联现代化和拉美现代化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将古老中国拖入现代化的渊薮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之路。历经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高阶现代化、内生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异化模式、苏联僵化模式和拉美依附模式的扬弃与超越,为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贡献了新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6.
全球发展公正性是权利伦理与责任伦理、现代伦理与历史伦理、主体伦理与生态伦理、个体伦理与整体伦理的具体统一。全球发展公正性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现代性、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总体逻辑”进行更加全面的把握,需要观念、制度、行为等方面的全面蒯整。在权利与责任的具体历史统‘中,“有限全球权利与有限全球责任相统一”是建构全球发展公正性的重要原则。“中国新殖民沦”与西方中心论有内在相关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及其对全球发展公正性的历史推进,是对“中国新殖民沦”的实践批驳.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重申,我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党中央继十七大以后,对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再次确认。从2004年4月博鳌论坛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和平发展道路的官方表述,到2005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完整定义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至今,和平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明确的国际战略选择。本文以和平发展国际战略题目为核心,择要梳理学术界对相关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周边虽然摩擦不断,但支撑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仍处于为期20年的“战略机遇期”之中,而且在可预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不过,周边变局所引发的危机也预示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为此,在中、短期内,中国需要因时因地调整某些具体的外交政策,防范周边“战略意外”的发生;长远看,中国周边战略思维尤其需要突出“顶层设计”,积极塑造继续有利于和平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三种公共哲学最具有影响力,它们是立宪主义的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经济发展和新民族主义.和平宪法存在天皇制等历史局限性和问题.和平宪法的现实主义因素有:对本国政府和军队的怀疑主义,原子弹受害经验,国家主权的自主限制,新国民原理等,和平宪法维护了日本战后60年没有发动过战争,防止了军国主义的复活,保持了"和平国家"的形象,战后的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没有国民的精力和国家资源使用到军事方面等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学报》2013,(10):98-98
2013·中国太平洋论坛坛的主题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主旨是为太平洋的和平与发展进程谋求共识、共进、共赢,目的是让太平洋成为真正的太平之洋、合作之洋。  相似文献   

11.
和平研究是在本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并且已经获得大家公认的一种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动向。其任务是对于实现和平的条件和在国内与国际范围采用和平方法解决冲突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为此在有些场合也被称为“和平与冲突研究”。但是从研究对象来说,和平研究的研究课题是“对和平的保障”,而冲突研究的课题则是“对冲突的揭露和对冲突的分析”。不过,从事和平研究的代表人物,在他们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也都主张开展有关和平教育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和平和自由的关系是古老的哲学问题。在古希腊哲学思想中,人类共享和平和自由的“黄金时代”是指久已失去的状态;新斯多亚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把和平和自由归于自我,归于“心静”和“心和”;基督教封建哲学思想把和平和自由归于来世;新兴资产阶级则宣称,理性王国的统治带来了永久和平和自由。在研究和平和自由的关系方面,康德哲学是个高峰。康德的历史哲学既把人定为为自由作出决择并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有理性的存在物,又把人定为由具体实在的自然法则和因果关系而决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角度看中国式政治思维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斌  朱学恩 《浙江学刊》2006,4(4):125-130
中国式政治思维是指贯穿中国历史长期发展过程的普遍性、基础性政治思维模式。中国式政治思维的品格通过其独特的概念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表现出来。“统一”、“中和”、“持正”是中国式政治思维的一般特征。从近代的民主革命开始,中国式政治思维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地遭受冲击到积极重建的曲折过程。中国式政治思维的重建对保持中国社会内部的和谐稳定以及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邓小平多次对1958年到1978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作过概括性的论断: 从1958到1978年的20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整整20年,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50美元。(《人民日报》1985年4月15日) 从1957年至1978年,“左”的问题使中国耽误了差不多20年。中国在这一时期也有发展,但整个社会水平处于停滞状态。那段时期,农民年均现金收入60元,城市职工月均收入60元。在近20年的时间里没有变化,按照国际标准,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人民日报》1987年5月29日) 可以说,从1957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20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人民日报》1987年6月12日)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犯了“左”的错误,“左”的错误持续了20年。这20年中,中国处于停滞状态,主要表现在生产力不发展,人民生活没有改善。(《人民日报》1988年6月22日)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介入”是中国学者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一种中国外交新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中国需要对北极事务实施“创造性介入”。当前北极地区的现状为中国“创造性介入”提供了活动空间,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介入北极地区事务,并正在进行身份、制度、技术等路径的探索。“创造性介入”的引入,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极地外交水平。促进了世界极地事业的发展,其“实践性”和“建设性”的理论特色,为中国和平崛起、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同志就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宁的主要根源”等重要观点。这些观点构成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到新时期我国内外政策的调整。本文通过联系我国以往的认识与实践来分析上述观点 ,以体现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形势下对传统的理论观点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40年来,美国政府一些献策人、决策人在对华政策方而,有很多问题使人们百思不解。其具体表现为:50年代的既“试图建立两国关系”,又采取“不承认主义”,对新中国实行“遏制、威慑”政策;80年代的一方面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又施以“和平演  相似文献   

18.
日本进口贸易的 30 %、出口贸易的 5 0 %在亚洲 ,但由于日本“重欧轻亚”的传统 ,其亚洲研究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 ,随着亚洲国家 (地区 )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中国的和平崛起 ,一向偏重欧美研究的日本开始高度重视亚洲的研究 ,出现了“新亚洲学”或“现代亚洲学”的说法。所谓新亚洲学或现代亚洲学 ,实际上是有别于过去日本“亚洲研究”的一种说法。日本过去的亚洲研究 ,着重研究亚洲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传统等 ,而且是在“欧美文化先进”、“日本文化先进”的理念下开展研究的。“新亚洲学”是以东亚为中心 ,在经济、国…  相似文献   

19.
《社会》1988,(6)
世界正进入新的历史时代,迎接新的产业革命的挑战。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新时期的到来,伴随着一场世界性的新产业革命。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光子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超导体等等“尖端技术群”的出现,并迅速地综合应用到航天工程、能源基地等方面,说明一个新产业革命的胎儿已在人类社会的母腹中形成。如果把上述的“尖端技术群”用一个名词来广义地概括、称之为“电脑”,那  相似文献   

20.
江户初期,德川家康奉行和平通商外交,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但是,没有持续多久就颁布了“锁国令”,建立起锁国贸易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对外贸易只限制在对中国、荷兰贸易,一直持续到幕末,达二百年之久。究竞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对外贸易发生转变?转变后的日中、日荷贸易的发展和变化如何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