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辽代石刻”,是指辽代人到凿在各种石材上的“墓志铭”、“经幢”、“石经”、“塔铭”、“哀册”、“题咏’等。这些石刻文字均为辽朝当代人所撰写,因而所记当朝史事均较真实可靠,且很多为《辽史》等文献所不载。鉴于此,本文仅举辽史研究中的十个专题为例,就其在辽代石刻文字中的反映。以说明辽代石刻的史料价值。1、辽代石刻中的政治经济有辽一代所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有的于《辽史》及其他文献中有记载,有的或记之错漏、语焉不详,或根本不见文献记载。若查诸出土的辽代石刻文字,则多有补正。如辽朝与北宋交战数十年,…  相似文献   

2.
薄音湖 《民族研究》2005,78(5):87-92
明代蒙古土默特地区的美岱召泰和门石刻文字,涉及当时蒙古人的政治观念、数位著名人物,以及明蒙关系等重要问题,但对其文字的释读和理解长期以来均有分歧。本文依据更为充分的史料和更广阔的视角,对“元后”、“敕封”、“大成台吉”、“五兰妣吉”、“大明金国”等词语和人物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旨在使这份弥足珍贵的石刻文字在明代蒙古史研究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番字牌村地处北京东北远郊密云县山区,北距县中心四十公里。该村因有“番字”石刻而得名,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为何在如此偏远又鲜为人知的小山村竟有少数民族文字石刻呢?1987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文物研究所及密云县文管所部分同志,在番字牌乡公所的热情协助下,对该村崖刻文字进行了初步考察。现就对该村所谓“番字”内容、产生年代及其意义,仅抒个人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4.
辽代官制承唐仿宋,中央行政系统的职官亦不例外.但由于《辽史·百官志》的疏漏,大量辽代中央行政系统的职官不见记载.钩沉出土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可对辽代中央行政系统职官进行考证,以弥补《辽史·百官志》记载的缺漏,并有益于学者对辽代行政制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见吐蕃摩崖石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南洛札县境内新近发现同一内容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两处。一在洛札县城西北五公里的多穷村右侧石崖上,一在洛札县城东洛札其曲河与门当河汇流之处的石壁上。因这两处碑文都在洛札县境内,我们且叫它洛札摩崖石刻。石刻碑铭约有藏文一百五十多个,漫漶的文字占十八、九个。经初步探讨,洛札碑文是前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引用过的。现把碑文译成汉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桂林石刻始于东晋,盛于宋明清,现存近两千件作品。其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涉及题材广泛,向人们描述刻画了当时的人文、政治、经济、军事、医药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桂林石刻承载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意蕴和地域山水风光,是中国对外推广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下文围绕桂林石刻的对外推广,梳理了石刻文化旅游推广研究现状,从桂林石刻文化代表作品挖掘整理、桂林石刻双语文化作品及旅游周边衍生产品研发等角度,挖掘石刻文化内涵并与跨语种翻译做有效衔接,以期通过外文译介的合理推广,使桂林石刻文化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收集整理出来的部分石刻档案文献资料,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石刻档案包括碑刻和摩崖石刻两大类,其内容函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科技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广西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回鹘文是畏兀儿人使用最广、保留文献较多的一种文字.畏兀儿人不仅使用回鹘文字翻译、刻印佛教典籍,还用它书写民间借贷、买卖契约文书以及碑铭石刻等.元代,回鹘文字作为官方文字为蒙古族所借用,用于书写诏诰典祀,翻译医学、历史学、儒学及佛教典籍等.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的元代石窟中先后出土了1152枚回鹘文木活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实物.这证实了元代畏兀儿人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术,并为活字印刷术的西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察雅仁达摩崖石刻的相关研究是藏学界30年来持久关注的一个话题,主要问题涉及造像艺术特点、石刻录文的订正和题记解读、人物和地名考证、历史人物益西央身份认证等。文章通过作者于2016年9月的一次仁达摩崖石刻实地考察,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心得,目的在于为仁达摩崖石刻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是清代在天山南麓发现的一处汉代摩崖石刻,又称刘平国“斫孔记”“开道记”“治路颂”“作亭颂”“治关城颂”等。该石刻是目前新疆发现的唯一一件具有明确纪年的汉代石刻,也是年代最早的石刻,故又称“西域第一石刻”。“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位于今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黑英山乡喀拉塔格山麓的博孜克日克沟口。这个南北走向的峡谷,东西两面有高崖,山口在峡谷的南端。  相似文献   

11.
重庆大足石刻的造像中有众多的女性造型,北山石刻因此被人们称做"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在宝顶石刻的众多造像中不乏体现宋代女性日常生活的石刻,"吹笛女"、"养鸡女"等女性造型的石刻是宝顶石刻的魅力瑰宝。宋代期间的女性游离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之外,由此女性形象活跃在宗教信仰的想象空间中。  相似文献   

12.
西南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研究西南少数民族石刻历史档案的种类构成、档案现状、损毁因素,并提出保护与抢救的切实措施,以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悠久的历史、汉藏石刻并存的格局、典型嘛呢堆、《格萨尔》石刻,以及红军石刻标语5个方面概括了四川藏区石刻的基本面貌;第二部分从对四川藏区石刻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两个方面对这项文化遗产的现实利用及保护提出了对策提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大足石刻的造像中有众多的女性造型,北山石刻因此被人们称做“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在宝顶石刻的众多造像中不乏体现宋代女性日常生活的石刻,“吹笛女”、“养鸡女”等女性造型的石刻是宝顶石刻的魅力瑰宝.宋代期间的女性游离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之外,由此女性形象活跃在宗教信仰的想象空间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巴基斯坦北部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阿富汗瓦罕走廊地区发现的7处吐蕃石刻遗存为研究对象,转译介绍石刻上的图像与题记,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石刻的图像艺术特征及刻文所反映的吐蕃历史信息做了解读,最后对学界亟待解决的吐蕃始入瓦罕地区的时间和大小勃律的地望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卢素文 《中国藏学》2022,(6):14-22+212-213
青海玉树迄今发现有5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大日如来佛堂内石刻和恰冈石刻图像题材为毗卢遮那佛与八大菩萨和毗卢遮那佛与二菩萨,皆与毗卢遮那佛有关,另外3处石刻图像为十方佛、佛传、初转法轮图和礼佛图等。文章通过对玉树勒巴沟吾娜桑嘎石刻和贝纳沟大日如来佛堂西侧崖壁的图像和藏文题记进行研究,认为大日如来佛堂西侧崖壁所刻的“毗卢遮那佛+二弟子+十方佛+《普贤行愿品》”的组合表现了毗卢遮那信仰与华严信仰的结合,吾娜桑嘎石刻中“释迦八相+骑象普贤+骑狮文殊”的组合则与法华信仰有关。这两处图像的出现,体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毗卢遮那信仰与以敦煌为代表的汉地法华、华严信仰的结合,是汉藏佛教交流中出现的新的图像样式,为研究汉藏文化在佛教信仰方面的交流融合提供了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7.
博什瓦黑石刻画像众多 ,是迄今摩岩石刻中少见的 ,为多方面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石刻与南诏、大理的佛教有关 ,石刻族属有彝族说、僚人说。本文论证了南诏、大理时期在建昌地区信仰佛教的是南诏迁来的白蛮 (白族 ) ,建昌赵氏是南诏王酋龙时迁来的白蛮清平官赵铎些的后裔 ;在博什瓦黑信仰佛教的莫色家 ,就是建昌赵氏 ;建昌赵氏长期是昭觉境内的统治者 ,原居博什瓦黑所在的碗厂地方 ,具备了营造石刻的条件 ,得出了博什瓦黑石刻的族属是以建昌赵氏为首的白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陈晓伟 《民族研究》2012,(2):62-68,109
《辽史.圣宗纪》西南路招讨使"大汉"之所指,历来颇有争议。本文根据近年出土的辽代汉文和契丹小字石刻资料,解决了这一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点。"大汉"乃是韩德威的契丹语小名,即契丹小字石刻中■■■一名的汉译。关于此名第一个原字■的音值构拟,学界众说纷纭,根据上述释读结果,并参以其他契丹大小字石刻资料,本文将原字■的音值拟作[ta]。  相似文献   

19.
李翎 《西藏研究》2003,(4):72-80
藏族的石刻可谓是藏文化的一个缩影 ,这种无处不在的“天堂符号” ,书写了雪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大量佛教、苯教的石刻作品不仅是藏民族宗教信仰的反映 ,也是他们独特审美趣味的写照。本文从石刻分布、石材、用途、造像来源等八个方面介绍藏族的石刻艺术  相似文献   

20.
石刻文字和图像,是古老而独特的一种文化承载和表达方式。这种从远古时期先民们的自然崇拜而引致和衍传下来的岩石文化,至今已数千年,它以特别的永恒性和精神魅力,传达着人类的坚久信仰和对未来美好人生的向往。从岩石崇拜的形式和地域看,青藏高原藏民族的岩石崇拜尤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