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刚 《江淮论坛》2006,(5):178-182
孔子一生勤于治学,“传道、授业、解惑”,在培养了大量弟子门徒的同时,也创立了彪炳千秋的学说和思想,“和而不同”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象历史上许多仕途不太得志的思想家一样,孔子把自己一生大部分的精力投入了对人和社会之本性以及彼此关系的深刻思考与探索之中,并提出了大量的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他的伦理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如果可以被高度概括的话,那就是“仁”了。什么是“仁”?孔子明确指出:“仁”就是博爱于人,“仁者爱人”,(《论语·颜渊》)换言之,仁的核心涵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爱,就是博爱,是对所…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学说里强调最多的是“仁”,“礼”其次。在《论语》中讲到“仁”的有58章,“仁”字出现了105次。难怪有些同志说:“几乎为大多数孔子研究者所承认,孔子思想的范畴是‘仁’而非‘礼’”。本文亦以“仁”学作为重点,对孔子的伦理思想提出一点浅见。关于“仁”、“礼”的关系,长期以来争论纷纭。在我看来,从伦理学角度而论,“仁”是指人与人关系间的思想原则,“礼”则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前者是伦理,后者则是道德。故本文论“仁”不论“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伦理思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这对于正确评价孔子和开拓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但从已经发表的论文来看,多数着眼于“仁”的结构及“仁”与“礼”关系的探讨,极少涉及孔子“仁”的思想的立脚点。这里,笔者试从这方面作点努力,就孔子伦理思想的一个立脚点——“患不均”经济思想谈点粗浅的认识,向学术界的同志们和广大读者求教。  相似文献   

4.
在孔子的“仁”学体系里理解其“勇”德思想,可以清楚看到,他所说的“勇”作为德性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与“仁”、“智”共同构成了孔子理想人格的德性基础。就人的德性境界而言,孔子的“仁”不是一个纯粹外在的目标与追求,而是关乎自己本身、来源于自身本性的一种生存状态。“勇”则是指源于人的道德本性的直觉任情和意志自由、自控。当“仁”展开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或是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思想“,勇”则更为强调道德理性对欲念的抑制,侧重于人的精神层面的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德行能力,表现为对刚健与柔顺二者的平衡、把握,也就是合乎中庸之道。同时,孔子也兼顾到社会价值目标对“勇”德的导向性,强调以“义”制“勇”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和合”是中国古代产生的思想,孔子把它运用到人类发展过程中,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人的心灵、人与不同文化等方面加以阐发,形成了系统的“和合”思想体系。21世纪是“和合、冲突与发展”的世纪,一方面,多极化、多变性、多样性,要求不同元素、因素的冲突融合,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和合”的精神是新世纪的思想主流;另一方面,由于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发扬“和合”精神,又是21世纪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熊雄 《船山学刊》2009,(2):93-95
在孔子伦理思想中,“仁”的意蕴涵盖了“礼”、“孝”、“忠恕”、“中庸”、“成名’’等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文化历经无数内外忧患而能保存、延续和发扬,与“仁”的精神意蕴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素巧 《理论界》2007,(5):148-150
从情商内涵和基本特点出发,结合心理品质的“知、情、意、行”等要素,从人的情商的对外和对内两个基本方面,阐述孔子的德行伦理思想对培养情商的启示意义。对外,孔子的德行伦理思想提供了高情商的标准和建设要领;对内,孔子的内省外察、安仁乐道、立志于道等观点为个体建立和培养高的情商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它的生命力在于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思想是指五千年中华民族历代思想对现代社会还有深刻影响的部分 ,它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具有彰往昭来的作用。以德治国即以道德来治理国家 ,本文就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和等思想在以德治国中的现实意义论述如下 :一、“仁”思想的现实意义“仁”是孔子提出并仔细论证过的一个观念。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述 ,就是 :君子应当为他人、为崇高理想的实现而自强不息。在孔子看来 ,“仁”是众多道德规范的综合 ,含恭、宽、信、敏、惠等等。那么 ,“仁”的核心是什么 ?据《论语·…  相似文献   

9.
孔子伦理思想散论罗家坤80年代初,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集巴黎,发表了一个宣言,其中发人深省的一句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孔子第一次把道德理论系统加以发挥,运用于社会政治生活。他提出...  相似文献   

10.
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提高国民的素质,是当前社会王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内容可资我们借鉴进行现代文明形象的塑造。 孔子认为仁是极崇高的品质,他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提问对“仁”有不同的回答。认为“爱人”(《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上),能在行动中贯彻“恭、宽、信、敏、惠”五项原则都是仁的表现。孔子所说的仁内  相似文献   

11.
论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人类各历史时期均存在的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如何?以及对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建设又有何启迪意义?本文试就这几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大家.孔子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容大体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欲富恶贫”的人性前提.孔子认为“欲富恶贫”是人的一种共同的普遍的倾向。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l’这是孔子从自己的经验、阅历出发,用他深造、睿智的眼光洞析人性而得出的又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经济伦理思想的转型及其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经济伦理思想既受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影响,使之带有特殊社会形态的印记。同时又受到近代西方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里带有西方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范畴和命题。在德、利关系问题上,一改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以“主、从”关系来看待德与利关系,而主张德、利一致。在“仁”与“人”关系上强调民众是经济的根本目的,反对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只主张“仁义”反对“人欲”的观点。认为权利平等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封建礼教则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经济伦理思想还坚持管理与伦理融通一起来管理天下,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3.
孔子哲学的“体”,是“仁”。孔子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怎么体现“仁”的呢?这是关于实现其哲学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篇论文旨在通过以“孝”、“忠·恕”、“中庸”为“用”的研究方法,探索孔子哲学以“仁”与“孝”、“忠·恕”、“中庸”的关系及内容。“仁者人也。”(《中庸·二十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孔子在不同场合对“仁”作过多种解释。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在那个鬼神观念弥漫全社会的时代,人们普遍以为自己是自己头脑创造物的附属品,缺乏独立“人”的观念。这时孔子强调“人”的存在,强…  相似文献   

14.
论"仁"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仁"是孔子及其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其道德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它是人们处理各种道德关系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它贯穿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也鲜明地、集中地体现着孔子及其儒家伦理思想的本质和特点,其他的道德规范以及具体道德关系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都是这个基本原则的补充、展开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把传统的人与社会道德范畴扩展到人与自然道德范畴,它提出人对自然界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是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理性批判。儒家思想自古就包含着原初的生态伦理思想,而在宋明时期的新儒家代表朱熹丰富发展了生态伦理思想,他的思想中蕴含着深刻地生态伦理思想,例如以理一分殊和格物致知为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理一分殊是格物致知的理论依据,格物致知是理一分殊的实践原则与方法,以“公而仁,仁而万物一体”为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提出以生论仁,仁作为“心之德,爱之理”以及仁的实现是一个克去私而后公,公而后仁,仁然后万物一体的过程。这些都符合今天的生态伦理、以人为本等社会倡导,因而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最高道德规范。对孔子《论语》中仁学思想的剖析主要是探索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仁学思想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孔子从“孝悌”的自然亲情出发,以推己及人为方法,进而把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突出强调了仁的爱人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 已有不少学者对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进行了探讨,但都未免失当.笔者认为,孔子的伦理思想体系,是由"仁"、"义"、"礼"、"智"、"信"五个部分组成的,其中的"仁"和"礼"是其主要部分.一、"仁"在孔子之前,"仁"字就已经出现了.《说文》云:"仁,亲也.从人二."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对它进一步发展提高,赋之以更新更广泛的内容.概括起来,孔子仁的伦理思想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孔子学说之所以影响深远,是与它的人民性思想因素有密切关系的。本文拟就此谈点看法。(一)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实质,按郭沫若的说法,“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见《十批判书》)就是说孔子发现并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作用,并力图提高社会主要劳动者——奴隶的社会地位。因为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不被当人看待,没有任何人格和社会地位,其创造历史的作用更是被完全抹杀了的。只是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奴隶反抗的加剧,到了西周时期,有了夏、殷二代灭亡的教训,一些较开明的统治者,如文、武、周公等才隐约感到了奴隶们的力量,提出了“宽仁”、“德政”的主张,萌发了  相似文献   

19.
商周时期汉族先民历代相传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即传统伦理,深刻地影响了汉族的古代民族素质,成为汉族古代封建社会中文化传承和思想形态的主要内容。本文认为,其成因有以下诸方面:①农耕经济和对自然条件的依附产生了“敬天保民孝祖”思想。②老子以道为基础主张的“清静”、“无为”,形成“贵己”、“重生”思想。③孔子以“仁”为核心从各方面论涉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系列道德标准。④墨子“兼相爱,交相利”、举贤尚贤的伦理思想。⑤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各家提出的诸种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的“仁”字不是孔子的创造,以仁学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却是孔子建立起来的,是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伟大贡献。本文首先探讨了仁的产生,继而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文化背景等,阐述了孔子的仁学思想的建立;然后又以《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有关仁的言论为依据,分别从仁的基本含义、仁的历练、孔子本人对仁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论证了仁不仅是孔子的道德理想,也是其社会理想,是二者的统一,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内圣外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