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具有强烈时代性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但它所采取的却影富有旧式农民运动传统的反抗斗争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当与它的组织形式、思想意识分不开。 “义和拳”是义和团的最初组织形态。它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首次出现于山东冠县十八村和直隶威县沙柳寨一带,是赵三多的梅花拳队伍改名的;继而在光绪二十五年七月,由朱红灯倡立于山东恩县、平原一带。这两支组织都同乾嘉以来的义和拳有密切的历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运动期间,当时任清朝政府吴桥县令的劳乃宣,刊布了《义和拳教门源流考》一书,认为义和团的前身义和拳,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并直接出于一八一三年曾发动过起义的八卦教(天理教)中的离卦教。这个结论,此后为一般著作所接受。我认为这不符合历史实际,义和拳不但不是白莲教的支派,而且两者之间是敌对的。从《金乡纪事》看义和拳与白莲教是两个敌对的组织《金乡纪事》三卷,阳湖吴增礼石录。所录是他在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年)在山东金乡县镇压八卦教起义的经过,以及有关的文告、禀帖、书信等。书中也涉及到了义和拳。《金乡纪事》所记关于义和拳的史料,共五条: (一) “兹据查,有贾家楼民人王普仁,的系卑县地方传教首犯。……拿获王普仁到案。讯据供认原籍城武,寄居卑县,并曾教拳,并不传教。”(二,《通禀》)  相似文献   

3.
<正>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提出的主要政治口号。对于这一口号的评析,是义和团运动史讨论中的焦点之一,也是全面估价义和团历史作用时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扶清灭洋”口号作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自1898年10月在直、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闫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1899年10月11日,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  相似文献   

4.
<正> 义和团的基本性质问题,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答。从当时的张汝梅到近年的George Steiger或戴玄之,有一派的看法认为拳民代表了忠于朝廷的地方自卫力量,其中甚至有人认为拳民的仇外是奉有慈禧的密旨的;而从劳乃宣以来,另一派的看法又认为义和拳在组织上是从白莲教演变出来的,因为白莲教属于邪教,所以义和拳是反清的,后人更认为义和拳因此也是反封建的。这些对义和团基本性质的歧见所以会产生,部分原因是由于义和拳运动本身没有产生一个指挥全局的领袖,或留下明确的政治纲领,及其他  相似文献   

5.
<正> 论者公认,义和团运动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下发生的.但到底具体情况怎样?过去一般所论,总觉过于笼统.今就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前驱——山东大刀会兴起的时间地点和口号方而作些探讨,对认识这个问题,也许不无裨益.一、大刀会发生的时间及原因山东大刀会发生于何时?过去一般认为是1895年.此说依据是1896年8月3日山东巡抚李秉衡的一件奏折中说的:"臣查大刀会即金钟罩邪教,由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过程。义和团有三大特点 :一是“义和团”的名称 ,二是“兴清灭洋”、“扶清灭洋”一类的口号 ,三是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的仪式与追求。根据这三个特点出现并泛化的情形 ,可把义和团起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雏形期、正名期和完形期。大刀会吃符请神、“刀枪不入” ,在斗争中提出了“兴华灭洋”口号 ,为运动提供了雏形 ;直东交界地区义和拳坚持了“兴清灭洋”的宗旨 ,为运动提供了义和拳、义和团的名号 ;鲁西北金钟罩神拳开展斗争后兼有了三大特点 ,成为义和团的完成形态  相似文献   

7.
一义和团原名义和拳,在其产生之初,作为一个下层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秘密组织,在安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嘉庆年间。就有某些活动。1808年,嘉庆皇帝曾据给事中周廷森的奏折在给军机大臣的上谕中说:“近日江南之颖州府、亳州、徐州府,河南之归清府,山东之曹州府、沂州府、兖州府一带地方,有无赖棍徒,拽刀聚众,设顺刀会、虎尾鞭、义和拳、八卦教名目、横行乡曲、欺压良善……江南、安徽、河南、山东毗连各州县,既有此等匪徒,自应严行惩办,以靖闾阎,不可养痈贻患。”由于清政府对义和拳采取镇压政策,义和拳  相似文献   

8.
一义和团组织,流派复杂,源远流长。仅山东义和团组织就有大刀会、神拳、义和拳等秘密会社;而这些组织,都和历史上的白莲教的八卦教有关。历史上山东的秘密会社名目繁多,但大都是属于白莲教系统。白莲教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在山东曾经发动过多次的起义,如:永乐年间山东鱼台唐赛儿的起义,明末山东巨野王好贤和徐鸿儒的起义等。清朝初年,白莲教在北方的一大支派——八卦教在山东逐  相似文献   

9.
维特与1895年中俄四厘贷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5年的中俄《四厘借款合同》和《声明文件》,是俄国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发生转变的标志,是中俄经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沙皇政府和维特在中俄四厘贷款中的决定作用;中俄四厘贷款的性质及其历史后果,并对维特本人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源流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义和团的源流,在今天能见到的有关正史传记、清政府官方文件和当时人的一些著述记载中,认为是白莲教支派的居多。“义和会源出八卦教乾坎二系”;“查义和拳即离卦教中所称之义和门,与白莲教同出一源”;义和团“实白莲之余烬”;义和团“其术分八卦为八门,名八卦教,乃白莲教遗孽”;“义和拳即八卦会匪,与白莲教异派同源”……。在有关记载中,当时被誉为在义和团源流问题上“说帖考之最详”的,是曾任吴桥知县的劳乃宣在光绪二十五年九月所写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文中说:“义和拳一门,乃白莲教之支流。”《清史稿》的一些传记中皆从劳乃宣说,其它一些著作中有关义和团源流的说法,也大都  相似文献   

11.
大刀会及其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东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义和团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刀会,是最早投入反洋教斗争的群众性组织。大刀会的出现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考察大乃会的组织源流、性质及斗争情况,对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有一定意义。一活动在鲁西南与江苏交界砀山一带的大刀会,是由曹县刘士端、单县的曹得礼创立的。刘士端、曹得礼领导的大刀会,原名是金钟罩。光绪二十二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在奏折中说:“臣查大刀会即钟罩邪教,由来巳久。”清御史蒋式芬也奏报说:“曹县境内……近有头目刘姓者倡演铁布衫及金钟罩体邪法。”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五登州《山东时报》也  相似文献   

12.
唐景崧(1841—1903),广西灌阳人。1894年8月朝廷命其为台湾防务帮办,10月起署台湾巡抚。自此起至1895年6月初内渡,主持台湾军民抗日保台斗争8个月。唐景崧在台主持的抗日保台斗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10月中旬就任署台湾巡抚起至1895年9月中匈中日马关议和止,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唐景忠根据朝廷谕旨布置台湾防务,调兵遣将、筹响募勇购械,进行抗日保台的准备工作。1894年10月13日,朝廷明降浙旨,电寄唐景崧,“台湾防务极关紧要,唐景益既经署理巡抚,责任基重,一切事宜即责成该抚安为筹划,并著与杨峡移、刘永福会商布置,…  相似文献   

13.
张亚月 《东南学术》2024,(2):237-245+248
1895—1904年,严复的民族/国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逐阶上升,经历了三个各有侧重的阶段。第一阶段为1895年,严复译出《天演论》初稿,发表《直报》四雄文,爆发出强烈的保种救亡意识,高扬民(种)族主义旗帜。第二阶段为1897—1898年,严复创办《国闻报》,刊发这一时期代表作《拟上皇帝书》,提出现代国家的内政外交方略,显示他已初具民族国家意识。第三阶段为1900—1904年,严复深刻意识到盲目排外的激进民族主义对国家的祸患,遂汲取A History of Politics中的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理论和现代国民国家学说,翻译成《社会通诠》并于1904年出版,由此奠定他的现代国家观以及国家民族观。第一阶段,严复极力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强调灭种危机、主张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竞争保种;第二阶段,他认识到国际社会有一定公理、中国之危机更多来自内部,所以强调清廷政府要提升内政外交水平、加强国家能力;第三阶段,他则以国家民族观念批判激进民族主义,宣扬法治宪政的现代国民国家以及不分民(种)族人人平等自由的“国家社会”。严复在20世纪初就奠定了其富于现代性的国家理论和国族观,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前沿,至今亦仍有...  相似文献   

14.
一八九八年七月,四川大足余栋臣再次起义,首树“顺清灭洋”旗帜。同年十月,义和拳在山东高橥“助清灭洋”的旗帜而兴起。这些斗争都是以反对洋教为主要目标的起义,是近代教案的继续与发展。因此,探索“扶清灭洋”思想(或“顺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辅清灭洋”等)与近代教案的关系,显然是很有意义的。一“扶清灭洋”,诚然是一八九八年余栋臣起义第一次提出来的,但事实上,它却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直至义和团运动的主题思想和政治纲领。“扶清”的“清”,是指朝廷、皇帝、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传  相似文献   

15.
(一) “沙龙时代”第一阶段——台湾美术展览会奠立的“沙龙”典范台湾的美术家学习西欧绘画技法,从事油画及水彩画的创作,据可查资料是从刘锦堂(又名王悦之,1895——1937年)于1915年留学日本,进东京美术学校修习油画时开始的。1918年(待考)他的一幅风景画入选东京文部省美术展览会(简称“文展”,1919年改组为帝国美术院展览会,简称“帝展”),这幅作品可能就是台湾美术家在亚洲画坛展示出来的第一件作品。继刘锦堂之后,有雕刻家黄土水(1895——1930年)及画家张秋海(后来从事工艺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88年之前,中国史学家就根据历史文献和口碑资料提出,梅花拳是清末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动者和中坚。这一观点很快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近年来,经过我们对义和团和农民反抗斗争比较活跃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的多次深入调查,搜集了大量资料,进一步证明:在直隶、山东交界一带的义和拳,主要是从梅花拳改名而来;这个拳派所以能在历史上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并不是偶然的。本文拟对梅花拳的奥秘、梅花拳的文场与武场试作探索,希望有助于对义和团组织、源流的研究与考察。广泛流传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广大农村的梅花拳(古称梅花桩,由于在百余根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代山东的“驱教”与“灭洋”,是反洋教斗争既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阶段。由“驱教”演变为“灭洋”,不仅与民族矛盾的日趋激化密切相关,并且受着当时山东政治.经济情况的制约和影响。今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山东反洋教斗争是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洋教势力的入侵开始的,到中法战争后趋向高涨。1888年6月(光绪十四年五月),鲁抚张曜奏称:“近年山东济南、兖州、济宁、东昌、沂州各府州属教案屡起衅端”,“遇有卖地于彼盖造教堂,则一哄而聚,折毁有之,近倡而远亦随,此惩罚而彼不戒。”这表明中法战争后在以鲁西南的兖州地区为中心,兴起了以反对建堂传教为内容的“驱教”斗争的高涨形势。那么,“驱教”高涨的兴起为什么不开始于帝国主义军事、经济势力庞大的山东半岛沿海各地,而是在  相似文献   

18.
<正> 1897年秋,德帝国主义武装侵占胶州湾,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这是山东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啻是一城一地的得失问题,而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加剧的结果,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志,也是山东社会性质急烈变化的重要原因,它的影响远及以后山东以至全国的政治大局,如义和团运动之源出于山东,辛亥革命在山东的兴起,山东主权问题之成为引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以及五卅运动在山东青岛地区的爆发,五三惨案在济南的发生,究根溯源,都与这一事件不无关系。毫无疑问,对德占胶州湾及其在山东势力范围的形成问题进行历史的考察和探讨,就成了研究山东近现代地方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维新派目录学的文化内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新派目录学是伴随着维新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但维新变法的失败并未使它走向式微,恰恰相反,戊戌变法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之一,便是维新派目录学迅速成为中国近代目录学史上一个深入人心且声势浩大的流派,深刻影响着世纪之交的整整一代中国人。从1895年起,为宣传变法图强的思想及全面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健将开始了对新学书、西学书的编目、评介、推荐工作。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中外纪闻》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刊,梁启超主持笔政,每期必撰文鼓吹维新,介绍西学。次年8厅,黄遵宪、汪康…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中华民族凝聚力课题研究兴起的背景与国内外研究概况.且以历史方式与逻辑方式、时序与研究内容相结合作为划分研究发展阶段的依据,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87年3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民族凝聚力"论题的提出到1994年1月宁夏"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研讨会为第一阶段;再到2002年9月"江泽民'文化纽带'重要论述"北京研讨会为第二阶段;此后至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马英九上台与"胡吴会"为第三阶段.文章阐述了各阶段的特点与主要学术成果,揭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与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