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07年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正向影响;财政支农支出冲击后的第8年,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对其波动的贡献份额也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冲击对财政支农支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10年的影响最大,对财政支农支出波动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民收入倍增是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采用统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主要从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收入来源、收入差距等方面对我国农民收入的现实情况进行了规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8—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呈现出稳健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65%;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纯收入占据主体地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性纯收入与转移性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整体上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东、东北、中、西部四大地区农民收入虽逐年增加,但区域收入差距显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高低与其增长速度成正比。在此基础上,从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转移性纯收入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民收入倍增的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中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假定,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在逐年增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96%用于生活消费。因此提出了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继续加强实施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等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进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保险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和判断,证明:(1)农民人均纯收入、保费收入和保费支出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保费收入和保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误差修正机制。同时,(2)随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都在增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3)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加会引起保费支出的增长,反之亦然。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须转变为重视增加消费尤其是居民个人消费。本文根据陕西1985-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建立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型,对陕西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进而针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1992—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研究,聚类结果将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划分为7大类,而地理因素、政策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收入来源差异因素是各类别农民收入水平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牧区旗县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几个主要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相关、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牧民人均纯收入与放牧草食畜和有效草场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 0 .5 76 ,0 .5 19) ,与人口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 - 0 .4 2 6 ) ;国内生产总值、牧业产值、有效草场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对人均纯收入的直接作用最大 ,通径系数分别为 0 .5 5 8、0 .4 4 9、0 .342、0 .2 5 2 ;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对人均纯收入的间接作用前四位因素依次为 :人口 (0 .389)、舍饲和非草食畜 (0 .35 5 )、粮食总产量 (0 .343)和有效灌溉面积 (0 .336 )。提高牧民人均纯收入要着力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和牧业产值 ,同时考虑恢复提高有效草场的生产能力兼顾舍饲和非草食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文根据我国GDP增长和农业发展的趋势 ,应用农业比较生产率分析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人口数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之间差距的关系 ,其主要结论是 :若每年转移农业劳动力 6 5 9万人 ,在 2 0 3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与 2 0 0 0年相等 ;若每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为零 ,在 2 0 3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 3.4 8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民的粮食消费状况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采用1993--2009年的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粮食消费情况进行历史状况分析、实证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预测了我国农村居民未来20年的人均直接、间接粮食消费量以及总量,据此提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基本营养水平、改善营养结构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同时也超越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我们通过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稳定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建立农业生产性补贴和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机制,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做到农村居民能消费、敢消费、安全消费、幸福消费,实现潜在消费需求向真实消费需求转化,实现潜在消费意愿向有效消费需求转化的幸福消费,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相似文献   

11.
根据贵州省1985-2008年的统计资料,运用协整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来探讨该省农业生产、财政农业支出、农村居民非农就业与农民纯收入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GDP对农民实际纯收入的影响不太显著,农业财政支出的增加并未很好地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而农民的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改善农业财政投资结构以及推动农民非农就业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VAR模型、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利用湖南省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以及金融发展结构三个指标,对湖南省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湖南农村金融结构和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负向作用关系,而湖南农村金融规模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正向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VAR模型,以重庆市1985—2012年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率、第三产业比重等数据为样本,考察重庆农村居民消费与第三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动态特征。通过稳定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表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单向Granger因,农村居民消费率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单向Granger因,农村居民消费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运用持久收入假说理论测算了农村居民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并在此基础上,将持久性收入与农村居民消费总额进行回归分析以衡量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效应,并取其增加量的负值为消费者补贴等值对农村居民进行直接补贴,以此模拟农业补贴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实际效用。研究表明,农业补贴不仅能够显著性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加速农村居民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的过渡,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模拟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农业补贴转向的经济环境,并且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农业生产总值都能够满足农业补贴对财政支出的要求,然而事实上,我国财政支农比重不仅明显偏低,而且提升速度缓慢,财政支农政策与其实际执行力度严重偏颇。  相似文献   

1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社会差别的重要体现,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借鉴国内外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的方法,对1978—2011年30多年来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改革以来,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变动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特征,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人均GDP增长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同步,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但是,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有所改变。与城市居民相比,北京市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86~2012年样本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研究居民消费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联性。对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居民消费与创新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为:提升创新能力对促进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居民消费对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城镇居民消费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比农村居民消费更为显著;居民消费结构构成原创能力的Granger原因,两者呈长期负均衡关系。为此,应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在促进居民消费和拉动内需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传导机制,使居民消费成为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关联性。通过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江西省1978-2008年数据验证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看到在短期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关系是单向的。因此,应该着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建立多层次的现代金融体系,健全法律体制,充分发挥江西的区位优势,促进江西的金融发展,以使其更好地为江西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78--2004年间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增长状况随着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是变化存在滞后性。制度性与结构性因素,导致了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农民收入的低效。由此提出建立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重塑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加强农村信贷的政策支持建议,以期提高农村金融支持农民收入的绩效。  相似文献   

19.
对于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的隐含碳的相关研究正日益受到关注.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了天津市1991-2011年的工业出口隐含碳,为了考察天津市工业出口隐含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取了天津市1991-2011年GDP、能源消耗、出口额相关数据与工业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天津市工业出口隐含碳呈逐年增长趋势;天津市GDP、能源消耗、出口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能源消耗、出口额是隐含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GDP不是隐含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出口额是经济增长GDP的Granger原因.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结论,提出天津市工业低碳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