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城裔"为新时期城裔城籍作家提供了城市文化视角,使他们在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建构中具有农裔农籍作家不具备的文化优势,但同时也给他们的文化建构制造了障碍.城裔城籍作家在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建构中的优势与劣势主要体现在知青作家的创作中."新生代"城裔作家在乡村小说创作队伍中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山西作家赵树理在成名之后来到河北南部解放区 ,迎来了自己创作的新阶段。他在此阶段的小说创作 ,既延续了“问题小说”的创作思想 ,又受当时当地生活斗争和地域风俗的影响 ,显示出另一种特征  相似文献   

3.
山西小说是不是落后了?如果真是落后了,原因是什么?真正的阻力、真正的症结在哪里?这个问题是当前山西文艺界(创作界与理论界)所关切的问题,不少人发表了不少高见。在我所看到的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在我所接触的作家和理论工作者中,尚有言而未尽之处。去年春天,在山西小说评选发奖小说创作会议上,有人说道:《在九曲十八弯的山凹里》这篇小说突破了“山药蛋派”的写法,不是山药蛋派的风格。说话人是用赞赏的  相似文献   

4.
艺术空白,是小说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审美现象,特别是在20世纪的现代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小说"空白"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审美效应,是因为作家为了艺术创作的需要有意为之;作家对人生的困惑构成的"空白";作家难以表述的复杂情感造成的"空白".探讨小说"空白"的审美效应,是为了摸索小说艺术"空白"的创作规律,使读者在参与小说的再创造中,获得更多的审美自由和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5.
诗意的飞翔--论九十年代末以来小说审美的诗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十年代小说的创作中,新写实作家、新生代作家、新人类作家的创作一直是这个朝代的主流.于是世俗化和物欲化成为这个时代小说审美的主要指向.但从九十年代末以来,在池莉、何顿、魏微的小说创作中,他们以回忆营构作品,重回精神的追问,并在作品中营造着抒情的氛围,从而彰显了小说审美向着诗意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王统照,谦虚、淳朴、恳挚,无论在生活还是艺术上.都堪称一位永远进取的探索者。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开拓着生活领域和艺术天地,以其坚实的脚步走向现实主义创作高峰,是文史界公认的新文学运动较早出现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王统照的现实主义之路有一个颇长的过程,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序言中对王统照的创作作了中肯的评价:“早年追求‘爱’与‘美’,从这理想的境界达到《山西》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而作家二十年代的创作中,作品数量最多,最能充分体现这长长过程中的种种发展变化。探索作家在二十…  相似文献   

7.
导师心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作心态。新时期作家中 ,张洁始终张扬导师心态 ,而“新写实小说”作家池莉的小说对导师心态发挥着一种解构作用。她们的创作分别体现着对理想主义的显性表现与隐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山西籍作家李骏虎,从1995年在《山西文学》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逐步得到文坛的认可,近几年创作势头一路走高,尽显其写作才华。综观李骏虎的创作历程,可分为激情探索的梦、迷茫黑暗的梦、清醒观照的梦三个阶段,其小说作品也随之体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论小说作家的创作间歇刘俐俐对于小说作家的创作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不充分的,在对创作实践的不断总结中概括和完善作家的创作规律是理论批评的任务。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中说过:"我们的关于生命的定义当然是很不充分的,因为它远没有包括一切生命现象,而只是限...  相似文献   

10.
小说观是指作家对小说文体创作的认识。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绚烂期 ,比较分析《三国志演义》到《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小说作家的小说观 ,可见作家越来越摆脱史实而走向虚构想象 ,越来越摆脱英雄传奇而走向百姓世俗生活。小说是一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文体。读者的小说观并非和作家的小说观一致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讲演》是萧红创作中较为殊异的一篇小说。借助于对小说主人公情态和心理的分析 ,可以  发现作家自我的身影 ,这对于把握萧红的创作个性 ,进而透视其创作过程以及在整个左翼与抗战文坛的地位与心态颇有价值。同时 ,这一分析也留下了左冀与抗战文坛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力图揭示介入早期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的心理机制.这些作家具有鲜明的"子史"人格,作为小说创作主体的人格反而缺失,导致了当时小说家的缺位.在书商、市场和读者的影响下作家的精神在特定时空中暂时的"下野",以及因惊"奇"而出现的眩惑,都一定程度改变了自己的现实人格,逐渐与文体要求达成一致.在创作过程中,面对的特定题材,使作家的自觉意志再次改变,最终完成小说家人格的嬗变.早期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作家的一场眩惑中的七采梦.这些小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往往也因作家的眩惑而生成.  相似文献   

13.
女性作家凸现了少女小说创作的优势与特质,特别是书写关于“母亲的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女性作家一方面拥有深层的童年记忆与少女情结,对少女心绪有着敏感的体会与艺术的把握,另一方面作为成年女性她们有可能兼备女儿与母亲两种角色的体验,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更深刻地表达女儿来自于母体又要脱离母体,既亲近又疏离的错综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创作影响是深远的,黄咏梅小说中处处都有梧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黄咏梅小说创作中,浓郁的乡土情结和诗性品格与集体潜意识的地域"隐型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左翼作家和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 ,构成了192 7年~ 193 7年间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主流。受时代思潮和文学观念的影响 ,知识分子的方向转换和自贬自责成为这些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这些小说既区别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 ,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五四”文学的发展和超越 ,同时暴露出自身思想上的盲点和艺术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论象征及象征的品格──兼谈新时期小说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象征及象征的品格──兼谈新时期小说的象征艺术刘荣林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象征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在小说创作中越来越受到作家的青睐。许多评论家充分注意到了这一文学现象,给予了比较中肯的总结和阐说。我们对象征及象征的现代品格进一...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的小说创作中 ,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作家们纷纷将叙述的对象定格为机关题材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许多的“选题的雷同”?这中间孕含着哪些文化背景?对这些小说应该作何评价?本文从审美的、人性的、文化的角度切入 ,分析了这一颇具意义的小说创作现象 ,从中探寻了作家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的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女性作家凸现了少女小说创作的优势与特质,特别是书写关于“母亲的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女性作家一方面拥有深层的童年记忆与少女情结,对少女心绪有着敏感的体会与艺术的把握,另一方面作为成年女性她们有可能兼备女儿与母亲两种角色的体验,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更深刻地表达女儿来自于母体又要脱离母体,既亲近又疏离的错综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肖仁福的官场小说与其它官场小说创作存在较大的差异,返回官场生活现场、表现生活的真实细节和祛除先入为主的创作理念等因素促进了肖仁福小说中好官主义的产生。肖仁福小说中好官主义的出现,反映出作家对于官场小说创作中诸多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褚丽娟 《理论界》2014,(7):144-148
约翰·巴思醉心于叙事艺术30多年来,媒介融合在其创作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本文以其自传体小说《曾经沧海》为例,分析这部作品的媒介融合特点:歌剧化和网络化文本。作家运用媒介融合打造新的小说,既是对后现代小说生存困境的突围,也是对媒介变革深刻影响到文学的演进方式和形式这一事实的积极回应。笔者最后指出巴思的这种创新对小说形式史具有一定创新意义,且为当下电子媒介所培育的文化之弊病提供了一种抵抗的可能,但是以媒介融合为创作手法的小说与作家所期望的创作一种具有愉悦功能的纯文学尚有距离,其影响未能走出学术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