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社会主义的国际社会民主,从抽象的民主原则出发,借捍卫“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名,在环境保护、国际和平等问题上,无视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现实,否认各不同国家、民族间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差异,积极奉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国际问题政策,其“国际社会民主”,理论上是空洞的,实践上是虚伪的。在国际社会中,谋求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变革,才是世界和平、各国平等、自由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桐城派是对中国古代的散文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文学流派。方、刘、姚“桐城三祖”,是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其中方苞的“义法”说,则是桐城派美学思想的起点。 桐城派在美学理论上超过前代古文家的地方,就在于对散文艺术美所作的理论探讨和贡献。桐城派的奠基人方苞,把前代古文家关于语言修辞、章法变化的理论予以系统化和深化,提出了散文创作的艺术技巧论——“义法”说。刘大櫆继方苞之后,深入到创作个性和艺术意境的领域,提出了“神气”说。姚鼐集方、刘之大成,在综合各种艺术因素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毛主席指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毛主席的这个重要指示,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商品制度及其价值规律的作用,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一些作者提出了所谓“社会主义劳动异化论”。例如,有的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很大程度上劳动者不能决定和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还不能自由地选择职业,聪明才智受到压抑,强制的分工妨碍人们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还有的文章干脆就把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的规定逐条套用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上来。于是,“部分产品不适合需要和一些人的‘拜物教’意识”也被说成是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部分生产劳动的艰苦性和部分生产劳动者纪律的松驰”被说成是劳动者同劳动行为相异化;“相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21日,刘国光先生在首届中国经济学家杰出贡献奖的颁奖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我们这一代经济学人,经历了计划与市场烈火与实践的反复锤炼。  相似文献   

6.
民主社会主义曾在不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的一些“精英”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以“多元”为核心的全部理论的“新奇”与策略的“灵活”上。其指导思想的“新奇”与策略的“灵活”正是转弯抹角地宣扬历史唯心主义,不折不扣地奉行折衷主义,它已经完全背叛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它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策略,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有的同志不断地散布所谓的“社会主义异化理论”,说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有思想上的异化,而且有政治上的异化和经济上的异化,甚至还有人说“异化的根源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异化理论”是不能成立的,也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同属如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说法。对这个说法,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1988年12月26日《瞭望》杂志上摘登的马仲良同志的文章是赞同这个说法的。这个说法究竟对不对?在这里,愿就马仲良同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意见,并请教于赞同这个说法的其他同志。马克思在1857——1858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也称“伦敦手稿”)中,讲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  相似文献   

9.
在桐城派众多作家中,方苞、刘大櫆、姚鼐并称为"桐城派三祖"。"桐城派三祖"曾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其科举历程顺畅程度不一。"桐城派三祖"在科举上有着复杂情结:尽管他们对科举埋没人才的现象深为痛惜,但他们意识到,也有一些俊士从科举中脱颖而出,其结果难以预测。在名利的驱动下,应举者往往视科举为猎取功名富贵的敲门砖。"桐城派三祖"对此举给予批判,并从辩证的角度对科举得失加以分析,希望应举者淡泊名利,顺应天命。为了提高时文写作水准,"桐城派三祖"重视古文以为时文,重视培养学识。他们进而从文与行合的立场出发,期待应举者文行兼修。这一思想对桐城派后学深有影响。在桐城派阵营中,就有不少作家,我们既可以才思敏捷的文人视之,还可以经明行修的儒者目之。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中指出:“教育科学文化工作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光荣艰巨的使命”。人民教师既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辛勤园丁,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新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1.
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卡斯特罗的社会主义,是委内瑞拉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拉丁美洲左派的社会主义,同时也是基督教社会主义,是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社会主义。它是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广大民众、特别是贫穷大众的福音,是拉美左派崛起的旗帜,是既高调又不失灵活地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是支持帮助和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盟军。它在实践中还存在治安恶化、腐败、经济单一化和个人过份集权等问题。总之,这是拉美地区正在探索中的一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趋同论”是本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的学术思潮。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通过互相吸收,互相渗透,正朝着某种共同的经济制度类型运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别将会逐渐缩小乃至最终消失。最早对“趋同论”作系统阐述的是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以后,美国、法国等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特别是一些比较经济制度学家,对此作了多方面的发挥。“趋同论”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问题,我们今天仍然要坚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固然它有一些消极影响,但我们决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也不能由于它所存在的积极影响而否定了它的消极面。但总的看来,提出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桐城派因其主要成员均出自安徽桐城,故而得名.其活动时间上自康熙年间,下至清代末年,从戴名世创其首,到严复、林纾尾其后,在清代统治文坛前后将近两百年,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时间最长、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研究者多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这个流派的主要代表.姚鼐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引周永年的话说:“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古文者未广.  相似文献   

15.
“双卿”其人有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一些报刊都介绍了一位过去鲜为人知的乾隆年间女词人贺双卿,说她的词胜过易安居士,更在朱淑真之上,推为清朝第一女词家。然而,近百年来,有无贺双卿其人,争执不下,莫衷一是。从有关史料来看,介绍双卿给社会的第一位作者是金坛乾隆进士史震林的《西青散记》;随后是董潮《东皋杂钞》卷3《艺海珠尘·土集》中引用了《西青散记》中双卿词两首,说双卿是“庆青,姓张氏”“金坛人”;道光年间海盐蔡燮清的《国朝词综续编》开始称双卿为“贺双卿”,但注明是引自《西青散记》。清末徐乃昌编的《闺秀词》中,有双卿小传,说她是丹阳人。民国十六年付印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出版的周中明先生的<桐城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以新的视角对桐城派进行了全面审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校正了在桐城派问题上的偏颇观念,澄清了本世纪以来桐城派研究中的诸多是非,从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桐城派研究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其主要特色和理论贡献,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刘大通过总结古人学古的经验,总结出“因声求气”的学文方法,强调通过熟读吟咏古人的作品领会古人的神气,使“义法说”具体化,为中国的古文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姚鼐在学习刘大的基础上,深入发展并系统化了“因声求气”的理论,提出了学古的“死法”与“活法”,把诗法与文法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使这一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为了论证人的主观意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890年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提出了“合力”的理论。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哲学研究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中,长期被忽视。我感到恩格斯关于“合力”的理论,对我们正确理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个重大课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恩格斯关于“合力”的理论,是物理学上“力”的法则的具体远用 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采用歪曲马克思主义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手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篡改和攻击。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把历史唯物论称为“经济唯物  相似文献   

19.
贺延海 《社区》2013,(18):13-13
在当下,邻里之间多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也给社区居委会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邻里之间关系恶劣,不讲社会公德乱丢垃圾,社区在日常工作中居民不配合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20.
灌输理论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其内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灌输形式、灌输原则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