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成形于六朝士人的绘画美学思想;自唐五代迄今经历了漫长的绘画实践,文人画以艺术的高形式雄踞中国画坛,并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趋向.这是艺术在实践过程中向商品位进化发展的自然选择.文人画的兴起,使传统绘画逐步摆脱“成人伦、助教伦’的功利役驭,回归到情致发挥自身轨道上来.进入20世纪初,以文人画为主流的中国画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封建腐朽社会的替罪羊,在口诛笔伐的夹缝中步履蹒跚的蹇行着,厄运中依然出现了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人,成为上半世纪文人画赖以薪火频传的卓然大家.至后半世纪,恰…  相似文献   

2.
从美术史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传统绘画透视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并就它的特点作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传统绘画透视法在观察方法、表现方法上既遵循科学透视的法则和规律,又不被一般的法则和规律所约束;以大观小的运动透视法是中国传统绘画上高度艺术性的风格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代表着东方绘画的原始因素,在漫长的绘画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的艺术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由于中国画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与其他画种的区别;因而造型手段和表现方法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其造型主要手段是线条.以线条形式表现的绘画,代表着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最坚实的基础,它构成了我国民族绘画风格最基本的艺术形式.没有线就没有中国画.无论描绘什么客观物象,都离不开对线条的运用.因此;历代中国画家都重视对线条的研究.明代邹德中《绘画指蒙》载有“古今十八极,所概括的线描的样式都…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境中的素描与当代工笔人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描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被引入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造型阶段后.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拄动作用.从传统形态到当代形态的演进过程.打破了线条的局限.尤其在借助块面和明暗的作用等方面彰显灵活多样化特质。中国工笔人物画在线性素描训练中.已经不仅仅是原始粗犷单线。而是单线的叠加组合.带有韵律美、节奏感和写意味的组线和线群。代表中国画本体的工笔画.在画史上的地位日逐边缘化。在现代语境中,中西文化相互衍生、交融和共同发展.对中国绘画的价值趣味更从西洋画的表现方式,转向了从中国画中吸取中国文化的惜蕴.让能体现中国人生命味道的东西变得活跃起来.正从绘画性转向了中国特有的书法性表达。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佛、佛教及传统绘画艺术等相关概念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界定和阐释;接着对传入中国的古印度佛教的民族化进程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最后着重就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进而揭示出.自秦汉以来.中国的一切传统绘画艺术。都是佛教绘画艺术特别是禅画艺术这一民族艺术发展的历史本真。  相似文献   

6.
意境之美——谈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代绘画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了若干个后人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峰。由于与西方绘画有着文化精神上的本质区别,中国古代绘画在世界艺术文明中也独树一帜,成为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这一切都与中国古代画家们遵循创造意境美的哲学观是分不开的,意境之美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文化精神在绘画上的集中体现,象外之象成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表达重点。本文通过大量的美学理论阐述这一观点,旨在从深层次剖析古代绘画的创作原则,为当今中国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起到铺路垫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岩彩画是20世纪在综合了中国传统绘画、日本画和西方绘画部分技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画种。它以矿物颜料为主要绘画材料,继承传统工笔重彩的绘画思想,吸收西方绘画色彩的科学原理,利用岩彩材质表现特长,借鉴西方绘画包括日本画在抽象、构成与装饰等方面的绘画技巧,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展现视觉美感,极人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渊源中,色彩原本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使用矿物颜料进行绘画,在历史上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无论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舞蹈彩陶纹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西绘画比较入手,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意象形的摄取、形成、外化过程,并辅以图例说明中国传统绘画之形非西方绘画的具象和抽象形,而是具有鲜明中国传统理念特征的意象形.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绘画的美学思想及理论框架,是在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影响下而逐渐发展成熟的。同时,它又是在本民族整体文化诸多因素渗透下所积淀的产物,其超越自然的理念,富于浪漫色彩的表现语言与注重内在精神品质的创作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宏大而深邃的艺术境界。“天人、物我谐一”、“大象无形”、“虚实相生”等哲学的思辨在传统绘画形式上无不打上深刻的烙印。因此,只有加深对中国民族的深层意识、民族精神、文化心理结构的理解,才能站在较高的视点品味中国古典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0.
材料作为绘画作品的一个因素,对作品本身有着一定的影响。对材料与技法的重视,也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新现象,体现了画家对拓宽中国画表现领域的追求。从材料的角度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绘画的运行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绘画体系和绘画材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随着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传统画材料已不能满足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国内外相关材料技法的借鉴和融合,丰富绘画材料的表现形式,这对中国画的发展也是相当有利的,正是这种材料上的多元性,也促使了中国画自身表现形式上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先驱,通过在意大利游历中对西洋绘画艺术历史发展的思考,以及对中国画的整理分析,他认识到西洋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西美术融合的必要,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合中西为大家”的主张,极力呼吁中国画的变革,期望在新的时代出现新的绘画形式、新的创造者。他的国画变革观形成于民族危亡的动荡时期,着眼于变革创新的精神,与其变法思想紧密相联,反映出当时有代表性的西洋观,表现出一种较开放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迅速发展,新式美术教育体制的确立促使中国油画教育机构化。一批中国艺术家在日本、欧美接受西方美术教育以后陆续回国从事艺术教育。他们将欧洲的油画教学带回中国,油画成为中国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的油画教学,欧洲不同风格流派的油画影响中国。在接受西方美术教育影响的同时,中国油画家在努力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油画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城市营造出美术展览、画廊、美术刊物等前所未有的公共空间,促使油画艺术多样繁荣和发展。油画教育的机构化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中国油画和油画教育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
独立影像、以及影像对绘画的冲击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家不可回避的艺术命题,甚至这样的力量已经对原生于中国本土的水墨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国当代绘画如水墨画陷入程式化困境不能自拔时,影像重新把艺术指向了人类存在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新技术将继续迅猛地发展,对艺术的影响和参与也会更加地深入,这不仅是一个影像艺术家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画家同样要面对的问题。当代水墨画的发展,必然要将自身的历史职责置于这一新的提示之中去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界,非常重视王学仲对于中国书法的贡献,但很少提及他的绘画作品,更绝少研究他的现代文人人物画。笔者认为,王学仲作品有别于传统文人画,也不同于数年前中国流行的新文人画,而是自成一体,可谓"现代"。王学仲的现代文人人物画,将水墨与色彩融合,创新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以及人物画题材。他将哲理蕴涵其中,赋予现代文人人物画以新的时代面貌。画面体现出典雅的诗学意境。  相似文献   

15.
业已到来的2 1 世纪无疑是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时代,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以及文化的不断整合,使得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将在新的世纪里受到最大的冲击。对于新世纪的自由空间来说,只有审美文化才能够真正地贴近人类的本性,因此,越是有着自由发展的空间,艺术就越要立足于自己固有的本色,这才是其发展的有力基础,艺术家失掉了风格也就失掉了自己;同样的,中国画没有了中华文化的审美基础也就没有了立足点。所以,只有坚持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发展中国画,才会使其前途远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画坛发出全盘西化和改良中国画的两种声音,当时活跃在京津画坛上的留欧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金城,就是后一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理论上主张"提倡风雅,保存国粹;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在实践上,除了绘画创作,还通过其影响下的中国画法研究会、湖社等社团,宣传、践行了其画学理论,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对此加以认真的研究,不但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一种总结,而且对当今高校的美术教育富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绘画艺术及其绘画美学都很繁荣,宋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实际上是新旧绘画美学思想交替、融合的时代。画派之间的斗争极其频繁,其中文人士大夫画家作为一个新兴的绘画群体,由最初向院体画家发起论争到宋代末在画坛上占主导地位,他们的绘画美学思想改变了宋代院体画家们的审美思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标准等。文人画从而成为时代的主流,而且对后世的文人画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绘画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重彩画的艺术形式始终存在。这种主要使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的绘画,是中国绘画的绚烂宝藏。上溯原始时代对色彩的最初的尝试,下至当代艺术的视觉震撼,重彩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了色彩明丽的恢弘画卷。通过研究这些不朽之作,现代重彩画继承和发扬了中国重彩画的文化,经历了语言形式的演变,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9.
认为长安画派所代表的艺术实践是平民化的,是以时代的新气象与鲜活感作为底蕴的,是以生活为核心的,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具有时代气派的文人画,是质朴的田园情结、凝重的时代课题和文人画传统相结合的新时代的中国画。长安画派以赵望云定居西安为发端,以石鲁带着延安文艺思想来西安为发展,以1961年北京的展览和随后展开的传统与时代新貌大讨论为形成。长安画派形成了解放笔墨、解放题材、走向生活、走向时代、回归质朴、回归自我的艺术道路,成功地实现了20世纪中国画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