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记·魏世家》:当晋六卿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不湛者三版。……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  相似文献   

2.
前言古代的沮水(又写作睢水,音同,通用)和漳水是流经楚郢都和随后的江陵城附近的两条水。春秋时期就已是楚国的著名河流。《左传》哀公六年记楚昭王所说:“江汉睢(沮)漳,楚之望也。”就反映着当时沮、漳二水在楚国的重要地位。《左传》定公四年记吴、唐、蔡师攻入楚国,楚昭王君臣由郢都逃出后,首先就“涉睢(沮)。”《汉书·地理志》(卷28上)南郡“临沮”县原注云:“……漳水……东至江陵入阳水,……”《三国志·王基传》(《魏志》卷27)记王基的语说:“……今江陵有沮、漳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数。……”这都说明古代沮、漳二水和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江陵城很邻近,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灌”即灌输,灌注输送思想知识;“疏”即疏导,疏通引导认识问题。“灌”为体,“疏”为用。“灌”是“疏”得以施行的基本保证。“疏”是“灌”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二者有机结合,是马列主义理论教学的好方法。在新形势下,运用“灌疏”之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等原则,赋予“灌疏”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冰心的规矩     
冰心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但从不溺爱。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说实话,她的规矩可大了。如果孩子说了假话,除了用肥皂水洗嘴巴之外,还要灌奎宁水,让他们牢记绝对不能说假话。冰心的这个“规矩”可谓是别具匠心。肥皂是可以去污的,用肥皂水洗嘴巴,意即洗掉嘴巴上不诚实的东西。而奎宁水是苦的,让孩子尝点苦味,从中吸取教训。这种“规矩”虽然严厉,但并不会伤及孩子的身体,灌奎宁水还有预防虐疾的作用,这种“规矩”可谓是一举两得。冰心的规矩@吴文元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以“天人合一”为例证 ,旨在阐述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必须作一种全方位的审察。既可以采用文化之维 ,以见出其精神意蕴 ,也可以运用逻辑演绎 ,以寻绎其基本模式 ;既可以采用我注六经 ,以见出历史本真 ,又可以使用六经注我 ,以领悟其现代的启示。通过这种多种角度的整合与建构 ,我们可以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整体风貌。这样对于当前呼声日隆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 ,无疑具有一种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三言二拍”的水文化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艺术是文化最直接最积极的构成要素,从本质上说,文化研究与文艺研究互为表里,相互激发,可以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古代小说是文艺的宝库,也是研究水文化的重要资源。“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优秀代表,包含生动丰富、绚丽多彩的水文化因素,以此作为水文化的研究对象,既拓展研究范畴,探索研究方法,又增加文化欣赏意趣。本文分别从“三言二拍”擅长的世情、风俗、市民文化等领域切入,以故事的千奇百怪展现水文化的千姿百态,通过水文化拓展深化小说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从而揭示水文化研究需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7.
一、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动、植物性食物的生产和發展給烹調和飲食提供了物質基础1.中国古代黃河中游的地理条件和谷类农作物的繁殖。农业往前發展引起的分工——园圃业的出現、發展和瓜菓蔬菜品种的繁殖古代的黄河中游,是一片沃野。这一地帶,偏西有渭水和涇水、洛水等支流;偏东有衛水、淇水、漳水等支流。土地得到足够的水分滋潤,草木繁茂,庄稼生長很快。对着衛河一带和渭水流域無垠的处女地,古代的詩人曾給我們留下了“宅殷土茫茫”(“詩”:“商颂”“玄鳥”)和“周原膴膴”(“詩”:“大雅”“緜”)的詩句。殷族原在下游,周族原在上游。兩族早期屡次迁都,最后都是以中游作为自己經济政治活动的中心。秦国能統一  相似文献   

8.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大千世界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把物质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形态,《国语·郑语》载史伯的话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古希腊、古印度也有类似看法。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  相似文献   

9.
《福乐智慧》中天文学观点的民族文化根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古代维吾尔人关于万物由土水火气四素构成的观念以及对“腾格里(天)”的信仰。古代维吾尔人在观察天体气象的基础上,形成了“地中心说”的宇宙观,制定了“尤勒杜孜历法”和“穆切里历法”。民间流传的有关天体天象的大量农谚和传说,就是这种朴素自然观的反映。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阐述的天文学观点正是维吾尔民族文化中这种朴素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可归结为三点:1. 七曜;2.黄道十二宫;3.四素说。  相似文献   

10.
(一)灌足水:人常说:“有肥地发旱,庄稼干瞪眼”、“有肥没水,庄稼噘嘴。”夏玉米拔节以后,茎叶生长快,对水分需要大,是需水高峰期,尤其是抽雄前10天到开花后  相似文献   

11.
新书简讯     
《王小波李顺起义资料汇编》 北宋初期在四川青城县(今灌县境)爆发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在我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均贫富”的口号,革命队伍曾发展到数十万人,控制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几十个州县,建立了年号“应运”的大蜀政权。这次起义连同余波在内持续了三年多,给赵宋封建王朝以有力的打击。 我校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和历史专  相似文献   

12.
释"帝"     
“帝”有“天子”即最高人主阶位之尊。帝字本象以水滴注束木(母)形,为殷人致雨“令雨”之巫术。“周因於殷礼”又“有损益”,乃改帝为谛,改水滴束木为束茅缩酒灌地降神之灌裸裸枪辛勺等诸礼仪式。又改帝为天父称号“皇天上帝”之帝,至秦而后,又为人主皇帝之帝。故,在家天下的社会体系中,天子直系嗣君为嫡,其姓为“国家”之“国姓”,其他庶姓即众姓百姓,皆为天子之“子民”。因之,在宗法制社会中的至上者号皇帝即祖宗。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当代学界正处于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过渡时期。“照着讲”执着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整理和注释,要求忠实于古人;“接着讲”则致力于古代文化遗产的开掘和生发,要求创造性转化。朱恩彬先生等编撰的《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正是以“照...  相似文献   

14.
《管子“》事若自然”的思想,以“道”作为其哲学基础,以地、水、时、方之德为其内容,以务时寄政、勿作淫巧、遵守时令为其现实途径,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15.
“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隐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先秦时期,“水”的哲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宇宙论、人生哲学、人性论、政治哲学这四个方面。“水”不仅是世界的本原,还有人格化、伦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与幸福之源,没有了水,地球就没有了生命,人类文明也丧失了存在根基,人类幸福也就无从谈起。但是,水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从天上、地下缓缓而出,也从高山、高原喷涌而下。水多了,造成洪灾,水少了,造成旱灾,粮食生产受到影响,甚至人类与动物的生命受到威胁。所以,在中国古代,水可以“兑卦”表示,意味着水泽、口,人遇水而喜,有喜悦之意,也可以表示为“坎”,意味着沟水,人遇水沟而受阻,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7.
春秋中期,楚国曾在今河南固始县境兴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人间训》有记述:“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战国晚期,楚国又在今安徽寿县南兴建了另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芍陂。此事仅见于晋魏时所撰之《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趣味”说入手,阐释中国古代的美感论,剖析其文化性格。中国古代美感论的民族特色有二。一是以“味”为“美”,二是以“趣”为“美”。以“味”为美,反映了重感觉经验浑融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审美中的“口腔化倾向”;以“趣”为美,则是宗法社会“向心”文化派生的表现主义审美论。  相似文献   

19.
果树防寒御冻,对恢复树体,开春早发旺长,减少落花落果,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寒冬期间,对果树的防冻方法应做好以下四点。(一)冬灌。“果树不冬灌,十冻九遇旱”,“大冻之前灌果园,开春果树长得欢。”土干地易冻,地润土融融。水的热容量比土壤颗粒大得多,夏降温、冬保温。大冻之前,土壤日消液冻之时,给果园灌一次越冬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能增大土壤热容量,稳定和增高地温,既达到增水增墒,又  相似文献   

20.
“萨满”词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外学者对“萨满”一词的来源及词义 ,历来说法不一。如果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语言及历史文献出发 ,对“萨满”一词的词源与词义进行重新考释 ,可以认为“萨满”一词不是外来语 ,而是中国古代女真语 ;其义不是“激动、不安和疯狂的人” ,而是“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