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历史演进的视角,从农协特有的合作制组织性质的角度探讨了农协产生及发展的内在原因。本文通过考察认为日本农协的早期演进体现出合作制在日本的移植、蜕变及合法化特征,战后农协得以顺利规范与制度化的原因在于农协前身——产业组合的合作制基础以及政府的积极扶持。 相似文献
2.
3.
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思想路向和主要贡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象征主义的兴起和宗教哲学的复兴为主要标志的俄罗斯白银时代, 是俄罗斯文化史上颇为辉煌的一页。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复兴及作为其延续的流亡哲学,其成果体现在诸多方面。本文从俄罗斯宗教哲学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对直觉主义和基督教的人道主义的阐发、对自由的独特理解、对雅典与耶路撒冷两种真理的区分等视角作了梳理,使人们对俄罗斯的宗教哲学传统和俄国知识分子思考问题的基本路向有一个宏观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宗教、艺术和哲学,是人心灵的文化形式。人通过与宗教、艺术和哲学中的感觉、情感和意义进行“对话”,使人与宗教、艺术和哲学的关系成为一种灵魂问答、思想共鸣和心灵对话的关系。感觉世界是人的宗教、艺术和哲学之寓所。神秘感是宗教形成的始点和宗教传达的发端,通感是艺术的创作源泉,崇高感是哲学世界的一个属性。人通过宗教、艺术和哲学来体悟、表达和表征人的情感世界。人的情感在宗教中被赋予与神相感知的作用,一切都是对神的情感的回响;艺术是人对情感世界的体验,艺术本质上就是实践着的人的生命艺术;人的情感是哲学思想的依据,哲学世界是反思性的情感世界,情感世界是体验哲理的思想世界。人的心灵是一个意义系统,宗教、艺术和哲学作为这个系统中的不同文本,它们构筑了这个系统的整体意义。在宗教中,人的意义不能是出离于神的意义之存在。只有透过神,人的意义才被透见为一种意义。真理是人作为存在物存在的本真意义,艺术是真理之寓所,艺术使人得以平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重,艺术于自身中包含着使人之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意义世界是哲学之存在的真正问题域。人之生命存在本身迫使人们去追问意义,生命存在本身通过人对意义的追问表征人自身存在。 相似文献
5.
跨宗教对话需要一个内在的平台,比较哲学一度试图提供对话平台,宗教对话几乎变成宗教比较。雷蒙·潘尼卡提出,比较哲学由于其内在的方法论缺陷,不能胜任跨宗教对话的平台。为与跨宗教对话的生存论要求相应,他主张把一种对话哲学作为对话平台,并提出“形式相似的等价物”这一概念作为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杰佛逊的法律思想是自然法理念与基督新教的结合,他是那个时代的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杰出代表。他从基督教义中所汲取的不是精神鸦片,而是美国独立运动的正义性与合法性的信念,对全人类的博爱与关怀的崇高境界,以及一个自由民主制度所需要的社会公德。基督教在美国早期法律思想和法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需要我们去进一步认识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何光沪先生发表在<浙江学刊>2003年第4期上的论文<"使在"、"内在"与"超在"--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的回应,围绕"存在"问题提出三个问题:一、所谓本体究竟是"存在",还是"非存在"?二、存在或上帝是实体,还是象征?三、"全球宗教哲学的本体论"如何面对无神论的挑战和诸宗教本身的突变?作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试图从她在研究的当代思想家雷蒙·潘尼卡的思想出发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是作者个性和人生观的充分表达,是作者对所处时代和生活的一种描述和解释.文学的真实足指作品关于一种人的普遍精神的反映,它体现在作者的文学智力和文学情感之中.所以,文学批评关注的不是作品中生活和人物是否完美的问题,而应该是作品足否有可能成为这种真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阅读关于语气词的研究成果,以期对于语气词“了”的语法化演变过程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认识“了”的分类;语气词“了”的产生时代、形成发展脉络;以及从时代发展、位置的变化和语义的变化来探询语法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回顾归纳国外宗教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供给-需求”分析框架。笔者认为,既有宗教经济学理论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解释信仰选择的作用机制。宗教市场理论从供给出发,认为宗教市场结构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决定因素;宗教社会资本理论、宗教家庭生产模型、宗教人力资本模型和宗教事后保障模型则从需求角度出发,分别强调社会网络的人际依恋、宗教参与的机会成本、宗教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宗教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因素等在宗教信仰选择方面发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宗教信仰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引入宗教经济学视野一方面能为考察分析当今中国宗教信仰现状及推动其理论发展带来相应的契机,另一方面应考虑中国与西方社会之间的差异以及特殊性,对该视野的运用要有所甄别。 相似文献
12.
13.
MIKHAIL P. MCHEDLOV IURII A. GAVRILOV ALEKSANDR G. SHEVCHENKO 《Russian social science review :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s》2013,54(1):49-65
Work in modern, highly-automated and mechanized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cannot be efficient without a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Our schools with production training programs not only prepare students for practical work but also organize their work in industry and provide them with specific habits and skills in certain trades. In many cases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kills involves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 measurements and drawing. All these operations are based on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learned in school; therefore mathematics,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general-education subjects, forms the basis of polytechnic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的关系作了系统梳理。认为三类不同的宗教多元论可以在三个层面促进宗教对话混合多元论适用于人性层面的宗教对话;理性多元论适用于理性层面的对话;灵性多元论适用于灵性层面的宗教对话。 相似文献
15.
尼采的作品为什么中国人,外国人,乃至德国人自己都感到棘手呢?下面便是笔者20年来的初步感受。 文体奇绝 尼采的文体一般都说是“箴言体”,或“格言体”。这当然不错,但这却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6.
17.
对于西方经济学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和学习,应避免过多意识形态化的争论。西方经济学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就其演变与形成过程来看,是一门经验或历史的科学以及逻辑实证的科学。其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主要是学术范畴的问题。当前需要澄清一些对西方经济学包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文化观中,美国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宗教文化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体现在三大方面:源于宗教的使命感强化了美国外交中的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美利坚民族信奉的宗教自由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大背景下促使美国政府出台国际宗教自由法,由此加剧了国际社会在人权问题上的冲突:20世纪后期宗教保守主义的复兴强化了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宗教神学色彩. 相似文献
19.
宗教伦理、宗教组织及世俗化因素--刍议宗教伦理研究中的社会学分析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和宗教伦理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议题之一,并形成了历时性因果分析及共时性功能探讨两种取向,但就其研究进路而言,大多数研究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韦伯式分析路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某种简约化缺陷,难以回答宗教伦理何以发挥其共时性功能;何以产生其历时性之结果等操作性问题.对此,如果在韦伯式的分析路径中引入组织运行和世俗化因素等中介变量,可以使得社会学对宗教伦理的分析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