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当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医疗服务价格混乱现象,基于患者选择行为,建立由患者、医疗机构和政府组成的医疗服务供应链模型,分析不同等待时间和患者偏好下的医疗机构最优定价和协调机制。研究表明:相比于医疗机构分散决策,医疗机构合作的转诊制度可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量,但患者效用有所下降;而政府主导下的医疗联合体集中决策,采用"收益共享+成本分担"契约,可在提高患者效用的同时,实现医疗服务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2.
双渠道模式加剧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渠道冲突,而整体利润与个体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了供应链的“囚徒困境”。考虑到消费者的渠道偏好以及厂商风险偏好对供应链生产决策的影响,运用收益流风险构造多阶段供应链效用函数,比较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四种竞合策略组合对其利润以及效用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制造商与零售商在收益流风险视角下对竞合策略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供应链的利润与消费者的渠道偏好呈U型关系,消费者对渠道不敏感时,供应链利润达到最低水平;比较四种策略选择发现,集中决策情境下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而出于自利动机,制造商与零售商会选择单独定价作为占优策略,导致分散决策成为供应链“囚徒困境”中的纳什均衡解;从收益流风险视角发现,供应链的效用水平与厂商的风险偏好态度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动态序贯的策略选择能够有效阻止决策者的短视行为,多期的策略选择中双方合作集中决策为供应链最优的均衡策略。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制造商提高线上渠道服务水平、零售商搭建与制造商的合作模式、政府健全外部市场信用评级制度,从收益流风险视角考量供应链管理的长期效用水平,以期为提高供应链合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存在偏好并且企业自愿减排的假定下,探讨了在由单个供应商与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零售商确定最佳订货水平和供应商选择减少碳排放水平的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单位产品碳排放过大时,供应商不会选择减排;当单位排放较低时,选择减排战略会改善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收益状况,可以实现供应链成员收益的帕累托改进;而当单位排放处于两者之间时,选择减排战略会使供应商的收益状况变差,使零售商的收益和供应链总体收益增加,虽然存在着改善供应链渠道收益状况的空间,但供应商没有减排动力,减排无法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收益共享契约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帕累托改进。最后,利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来分析分成比例在给定区间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成本控制标准的设置以及对员工的激励,一直是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随着企业环境的演化和变迁,人们对泰勒单层次的成本控制标准及其激励制度提出了质疑,出现了双重成本控制标准这一新生概念。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在企业中的作用效度与员工个体理性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双重成本标准控制作用下员工效用函数和企业收益函数基础上,建立满足员工个体理性需求和企业收益最大化要求的激励模型。算例对模型求解进一步表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下的员工激励模型对于激发员工控制成本积极性,提高企业收益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本文初步构建一个"中央—地方—个体"三者互动与共演的动态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农地制度变迁70年的实践。研究表明:(1)动态制度变迁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发展战略:中央政策制定"、"中间扩散:地方实施创新"以及"基层变迁:个体需求反馈";其中,中央政策制定的可行集取决于变迁要素(主观意识、社会需求和国内外经验)、要素权重以及政策制定者知识,三者共同决定了可选政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中央集权制下的一项政府主导的改革成功有两个关键:一是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且方向一致,中央能够积极回应个体和地方的制度需求,提供制度供给,降低改革阻力;中央甄别引导→个体与地方探索创新→中央择优并固化为正式规则,这一互动过程使得改革能够及时调整,适应不断变化的系统和外部环境;二是制度矩阵中制度互补而非挤出的改革更易成功,相关制度之间相互补充,从不同方面达成同一政策目标,增强了政策效果。(3)上述观点得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70年实践的证明:前30年的艰难探索中,中央政策可行集设定存在一定偏差,缺少强制性与诱致性(中央与地方)互动,制度缺乏适应性;后40年的成功(特别是使用权改革)主要原因在于,中央政策可行集得到调整,进行了强制性与诱致性(中央与地方)互动,充分利用了制度的互补性,实施渐进且广泛的改革,制度具备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顾客渠道偏好的服务竞争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传统零售渠道和在线直销渠道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中,两种渠道带给顾客不同的购物服务体验,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渠道偏好的顾客需要,但两种渠道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针对两种渠道带给顾客的服务体验的差异性,构建考虑顾客渠道偏好的双渠道供应链服务竞争模型,研究制造商的最优渠道选择策略以及在线渠道的增加给传统单渠道供应链和顾客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否扩大市场需求是判断制造商是否选择双渠道策略的充分条件,但是增加在线渠道之后,供应链存在服务歧视现象,可能造成市场需求减少;在线渠道的增加始终损害零售商的利益,并且可能导致供应链整体收益减少和顾客整体效用水平下降,最终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借助数值分析发现,如果存在大量未开拓的潜在市场需求,顾客对在线渠道偏好程度的提高将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收益和顾客整体效用水平,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7.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在全球环境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为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它与传统供应链相比,更重视细节管理,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外界之间均建立起良好的衔接关系。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绿色供应链的内涵,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选择的步骤,最后对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在改革的寝阶段选择强制性变迁模型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但强制性变迁只能是一种条件不成熟情况下的中国过渡模式,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必须最终选择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型。国家在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制度变迁中承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同步化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作为一个概念和现实存在,已远远超出了单一组织的范围。它是一个包括即期收益、组成部分不断重组、适应技术与组织结构等因素不断改进的动态流程。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建立成功的供应链困难重重,各个企业及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相互的信任关系难以建立。但是他们别无选择,因为供应链的建设、发展与完善是提高工商企业竞争优势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建立和完善供应链同步化、工商企业供应链策略联合计划的实施、供应链潜在价值的挖掘、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供应链和实施联合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沈怡君 《经营管理者》2009,(18):378-378
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建国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失衡而提出的新战略,这项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在于制度变迁的有效路径的选择。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我国实现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的有效路径及其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在改革的初始阶段选择强制性变迁模型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但强制性变迁只能是一种条件不成熟情况下的中间过渡模式,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必须最终选择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型.国家在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制度变迁中承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供应链中,直销渠道和零售渠道商品的可替代性导致渠道冲突。考虑零售商在传统渠道中附带销售直销渠道商品的互补品,建立了渠道产品互补合作的供应链Bertrand博弈模型。发现若消费者对零售商处互补品的价格敏感,则供应链中互补品的价格下降,制造商产品的渠道价格增加,同时直销渠道的需求和收益均上升,对零售渠道中制造商产品的销售和收益增加有利。利用上述模型,通过算例得出,如果零售商选择合适的互补品在零售渠道进行销售,将能促进双方收益的增加,渠道产品互补合作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考虑损失厌恶一对多型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契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个两阶段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背景,建立了下游损失厌恶型零售商之间存在竞争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模型. 研究发现,竞争性的多零售商之间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总订货量使其期望效用实现最大化,且总订货量随零售商数目的增加而增加、随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而减少.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存在唯一的“批发价 - 收益共享系数”比值能够使供应链利用收益共享契约达到协调,并推导了系统实现协调时最优契约参数之间的关系; 最后结合数值实例验证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一个两阶段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背景,建立了下游损失厌恶型零售商之间存在竞争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模型.研究发现,竞争性的多零售商之间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总订货量使其期望效用实现最大化,且总订货量随零售商数目的增加而增加、随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存在唯一的“批发价一收益共享系数”比值能够使供应链利用收益共享契约达到协调,并推导了系统实现协调时最优契约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数值实例验证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科斯、威廉姆森等人运用交易费用方法并结合斯密定理分析了制度性质及变迁的机制 ,认为当专业化程度所节省的单位生产费用小于或等于专业化引起的交换频率的提高所增加的单位交易费用时 ,新的制度就会产生;诺斯构筑了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的制度分析框架 ,认为行为主体对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 ,就会推动制度变迁。这些经济学家基本认同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来自于当时未能实现的潜在收益 ,即制度的变迁可以使推动者获得额外的收益或者降低成本。概括地说 ,有以下5种原因能引起生产和交易费用的变化 ,即能诱致行为主…  相似文献   

16.
RFID技术能够压缩供应链的提前期,提高零售商的服务水平,同时也会增加供应链的成本,如何协调采用RFID技术后供应链成员的收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单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考虑提前期变化对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在假定RFID单位标签成本为一定值的情况下,研究了采用RFID技术前后分散式供应链和集中式供应链的收益,并探讨了契约参数的变化对供应链协调的影响。结果表明,收益共享契约能有效地协调采用RFID技术后的供应链,实现供应链成员的共赢,但是采用RFID技术后,能够协调供应链的契约参数的区间缩小,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减少,供应商的批发价格上升。最后得出供应链采用RFID技术后提前期压缩量的阈值,通过数值分析对结论进行了验证,该研究为供应链企业采用RFID技术提供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发达国家TPT(第三方回收)的逆向供应链模式,我国逆向供应链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其中大多数逆向供应链下游企业是走街串巷的个体商贩及其家庭作坊.本文提出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我国逆向供应链网络演化机制.其中,废品回收站点需要支付固定的生产场所租金和投资购买专业生产设备,该固定成本可以在回收废品数量中均摊.当回收站点选择下游家庭作坊(或流动商贩)的最优数量时,将依据成本-收益分析获得最大化利益.最后,广东清远市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网络的案例,以及NetLogo平台下数值仿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多零售商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针对一个供应商和n个Cournot竞争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从系统优化和企业管理的角度研究了该供应链系统如何应对突发事件。首先证明稳定条件下的收益共享合约能实现该供应链协调。但突发事件引起的成本和需求的扰动会打破供应链协调,当突发事件导致供应链的市场需求增加而生产成本减少时,供应商必须通过增加生产来应对突发事件;当突发事件导致供应链的市场需求减少而生产成本增加时,供应商必须通过减少生产来应对突发事件;并通过求解突发事件下供应链系统最优利润的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提出了供应链在一体化时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优策略。进一步证明了改进的收益共享合约可以协调突发事件下分散化决策的供应链系统。最后运用数值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桂华明 《管理评论》2012,(11):60-69
考虑JIT环境下基于Supply-hub的供货模式,建立了制造商、Supply-hub和供应商的平均成本函数,提出了供应链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情形下的制造商和供应商的生产与订货批量模型。结果表明,制造商的生产批量在供应链分散决策时变化无规律,而在供应链集中决策时随着供应商与Supply-hub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相比分散决策,供应链集中决策时制造商的成本增加而供应商的成本减少,而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减少,供应商可以通过转移支付让制造商和供应商均受益,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帕累托优化,随着供应商与Supply-hub之间的距离增加,协调能够让供应链得到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企业在低碳供应链演进过程中传统供应链渠道与低碳供应链渠道并存的问题,以煤电企业供应链低碳化演进为例,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两种渠道的演进博弈关系,描述企业在不同渠道下各自收益。博弈分析结果显示,企业低碳供应链演进路径与两种渠道的博弈支付矩阵相关,双方都对供应链进行低碳化演进时,收益越大,企业低碳供应链演进的意愿就越强烈;当一方采取低碳而另一方非低碳策略时整个企业系统处于鞍点状态,收益减少;当双方都采取非低碳策略时收益最低,整个企业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企业低碳供应链演进的意愿减少。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实施低碳供应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