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出走与回家--巴金人格的精神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伟 《东方论坛》2001,(3):36-41
家族制度是封建专制政治的基础,在结构上它和专制国家相互贯通,觉慧的离家出走,是巴金告别专制政治的精神寓言;但同时,家又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在文化上它又是中国人普遍的精神栖居地,这就使巴金很难切断和家庭的情感联系.随着无政府主义理想精神的逐渐淡弱,随着日寇强邻入侵下国势的日趋衰微,巴金的家园意识不断强化,然而巴金的精神还家,本质上意味着对父权秩序的认同和皈依,这是巴金的精神困境,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的集体困境.  相似文献   

2.
英美文学中的家园意识是唤醒人类对大家园与小家园的追求、热爱与保护,从而摆脱生存困境、化解生存危机,使人类的栖居更加和平、和谐、安宁、纯净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期盼.在家园意识昭示与驱使的能动环境中,正常的自然人无论身处异境与否都渴望有一个家即安身之所,以摆脱或减少寒冷、危险、丑恶、焦虑、孤独甚至死亡,并由此而进行艰苦不懈的重塑与抗争.  相似文献   

3.
论巴金家庭小说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家庭小说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他的《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等中长篇小说通过对“五四“到抗战时期不同家庭生活的描写 ,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不同视角 ,多侧面地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罪恶 ,展示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探索爱情婚姻、家庭及妇女解放等重大社会和人生问题 ,表现出作者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发展演变一直没有中断。从历史上看,夏商以后的四千多年中,中国的法律制度由简约的习惯法,发展成为富有哲理的宏章巨制;由充满浓郁古代特色的早期法制,发展到近现代世界通行的法律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的每一次变迁和转折,都代表和反映着我们这个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人与人关系等根本性问题所作出的思考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歌者——论巴金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庆贺巴老百岁寿辰之际 ,研读巴老的著作 ,追寻他一个世纪的足迹 ,我们更加崇敬这位伟大的作家 ,感佩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执着精神和崇高人格。激励巴金在人生道路和创作道路上不断奋进的思想力量 ,贯穿整个巴金小说的内在精神线索 ,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是他积极、高昂、奋进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小说,无一例外,全部悲剧结尾,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巴金的悲剧人生体验以及深刻的悲剧意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7,(3):46-49
笔记小说作为文人率性而为的俗文学,有不少作品记录的是作者在游历生涯中耳闻目睹的奇闻逸事,这些内容背后隐藏的是古代士人对于诚信知报、见利思义、精忠爱国、笃实宽厚、仁爱孝悌等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儒家传统的家国意识。对于这些思想,笔记小说主要通过文人轶事、因果报应、戏剧戏文等载体来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属于传统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造就了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建构了特殊的家园,家园承载着丰厚的农业遗产,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家园遗产”。从遗产人类学的视野出发,家园遗产积淀且表征着特殊的文明模式与思维形态。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保护、继承的基础上利用好祖先留下来的家园遗产,是关乎乡村振兴能否顺利推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金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小说,常常在价值取向和艺术思维两方面呈现出漠视女性主体性的男性中心意识。在天使型受难女性的形象塑造中,巴金赞美盲目从夫、泯灭女性主体意识的封建妇德;在圣女型革命女性的形象塑造中,巴金把女性抽象化为男性精神拯救过程中没有女性生命实感的革命符码、性别符码。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暴露出了中国现代启蒙文学、革命文学在性别观念上现代性不足的致命缺陷。《寒夜》等后期小说中,巴金克服了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10.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张爱玲的家园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园意识是张爱玲创作心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她创作的原动力。这种意识的形成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对古老家园的痛苦记忆以及对理想家园的探寻是这种意识的具体表现。家园寻求意识伴随张爱玲创作的始终以至她的一生,成就了她极高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1.
浓厚的家园意识与生态情怀是广西新时期文学的主体内容。对家乡故土的眷念,对生存家园的牵挂,使得“还乡”主题和“家园”情结成为作家重点表现的内涵。此外,在生态关怀上,广西文学作家本着对家乡山水的挚爱,自觉地投身于生态文学浪潮之中,为故园的绿色生态讴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种种行径进行无情的鞭挞与揭露,表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展现了广西各族人民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12.
所谓“女性文化自觉”是女性对女性文化的自觉、女性对文化的自觉和人类对女性文化的自觉的统一,是女性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统一。女性文化自觉在女性层面讲,是女性发展和解放在当代的实践和理论诉求。在文化层面而言,它增强了当代文化的批判意识,是人类文化良性发展的润滑剂。因此,我们要探索女性物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合理方式,自觉地建设和发展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当代先进文化,应树立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应该突出“和谐”的文化品质,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导向,注重党的执政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每一种小说美学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对人物心灵、性格的深入开掘,巴金在这方面有着不懈的追求和突出的建树。他把艺术形式包括结构看作取自生活而又发自内心的一种创造,每一种形式中都有他心灵的节奏。因而,他善于把人物的心灵流程作为结构的主干,使作品的构思具有一种在变化中求和谐的音乐美。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使巴金短篇小说的创作别具风格,也充分显示出作家不凡的审美发现和艺术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性别文化的转型,女子高校的学生理当而且必须成为文化自觉的主体。女子高校学生文化自觉的客体指向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性别问题,如男女都一样、女人味、妇女回家论等。女子高校学生文化自觉的实践,其根本路径在于自由地思想,重新思考一切这一女权主义教学论可作为其文化自觉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的经典道路,不仅具有基本的交通功能,而且有思想文化意义。城市道路是一个国家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形态对这个国家的形象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强调的文化自觉,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要在民族自身优良的精神文化传统的指导下来进行,使道路不仅景观优美且蕴含文化价值,使道路景观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审美习惯。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的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以,体现城市形象的经典道路,其景观形态要表达的是"异",而非"同"。论文从纵横两个角度论述了不同国家经典道路景观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并提出了推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文化自觉需要遵循的四个原则和五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一种被称为“原生态”的民族民间唱法堂而皇之地进入主流媒体,成为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与“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并列的独立品种,打破了前三者“三足鼎立”的声乐版图,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大奖赛”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亮点。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必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其鲜明标志是中华民族文化信仰的确立。以践行中华民族文化信仰推进文化自觉,首先美我中华民族之美,进而关他民族之关,最终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践行民族文化信仰主要包含以下依次递进的基本环节,即由民族情感生发而起,通过确立民族自信心以为实践发轫点,完善作为其灵魂的民族信仰之信义,以及坚定作为其意志品质的信念,达到虔信笃行的知行合一的崇仰实践;进而在国家社会层面树立和实现其总体价值目标即民族理想,并拓展到和谐世界的天下情怀。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和感悟。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文化的建设和文化的创新。文化自觉靠学习和研究来获得。要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提高文艺的社会本质和艺术本质的文化自觉。要用六维的立体思维去观察和认识文化,提高对文艺规律的文化自觉,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高校档案馆文化自觉和内涵有其特定的内容。影响高校档案馆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定位的缺失、文化行动的滞后和文化方向的迷失。应通过文化定位的理性回归、文化行动的更加自觉、文化规律的科学把握三个途径来加强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