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灭的书     
<正>在离喀什30多公里外的乌帕尔村有座古老得不知年代的清真寺,寺里有位90高龄的的老阿訇,名叫库尔班霍加。他在阅读了大量阿拉伯文献后,准备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写一本传记。但他不知这位大学者葬于何处,找遍了喀什大大小小的麻扎,也没有结果。传说乌帕尔村有座圣人墓,库尔班霍加就常到墓前去,通过细致的考察,他推测这就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陵墓。他把自己的推测告诉了考古学家,考古学家在墓室的屋檐上,发现了11世纪的阿拉伯文字和图案。由此证  相似文献   

2.
《突厥语词典》及其相关问题——为长篇小说《马合穆德·喀什噶里》出版而作●伊布拉音·穆提义著哈力达·穆提义译马合穆德·喀什噶里在我们民族文化史上是一位极其重要的学者。对于他为科学领域所作的贡献,世界的历史学家、语言文学家及人类学家,特别是突厥学家给予了...  相似文献   

3.
马赫穆德·喀什噶尔是我国古代维吾尔族的著名学者,他编著的《突厥语词典》,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而且对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与阿拉伯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马赫穆德·喀什噶尔约生于  相似文献   

4.
一 篇首语  在进入对《突厥语大辞典》 (Diw仭nuLughatat Iurki,以下缩略为DLT)中的Tim k与Bist 二词的讨论前 ,在此有必要约略概述一下DLT之作者玛赫穆德·喀什噶里 (MahmudK仭shghar墿)编纂此巨著的主体理念或思想和世界观 ,缘出的社会的、族体的与意识形态的根源。此前笔者在《〈突厥语大辞典〉的文学价值及其他》一文中言及 :“……玛赫穆德离开喀什噶尔时 ,已经是受到第一个突厥—伊斯兰王朝———喀喇汗王朝在其屹立于世的近两个世纪中所取得的丰硕的文化思想成果的薰陶 ,成为一位热…  相似文献   

5.
敖云 《中国民族》2010,(12):52-53
阿肯是口头即兴创作的民间诗人。哈萨克族的对唱也称阿依特斯,是哈萨克语的"ayt is"的音译。本意是争辩、辩论和申辩,由于是用诗歌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对唱。阿肯对唱形式的历史相当久远,但缺少确切的文字记载,到公元11世纪由马赫穆德·喀什噶里撰写的《突厥语大词典》里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后子河拱北     
后子河拱北位于青海省大通县后于河乡的拱北,是伊斯兰教四大门宦之一,嘎的林耶门宦系统的第七辈杨道祖的墓庐。嘎的林耶,意为“大能”.是伊斯兰教苏非派在阿拉伯和中亚地区一个较大的教团。相传,清朝初年,穆罕默德二十九世后裔华哲·阿布都·董拉希到河州(甘肃临夏...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最早对突厥诸语盲,方言进行过田野调查和描写研究的国家。早在11世纪,喀喇汗王朝突厥语文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就对突厥各部落的分布情况和语言上的差异及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和描写研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自幼好学,精通突厥语和阿拉伯语,曾周游各地,调查突厥各部落的语言方言和地理环境、民间文学和风土人情,收集了丰富的材料,于11世纪70年代编成了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浯的《突厥语词典》。为了调查突厥各部落的分布情况和语言上的差异,他游历了今新疆、中亚各地长达十数年之久。他跋山涉水,含辛茹苦,深入突厥各部落人民生息的城市和乡村,从突厥各部落人民的语言中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有些地方虽未亲自去过,但也从曾去过那些地方的人们那里了解到大量的材料。他开创了历史上突厥语言调查的先河,这些调查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鸿篇巨制《突厥语  相似文献   

8.
M·喀什噶里闻名于世的《突厥语词典》在我们文学语言书面记载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词典》中收入的突厥诸部落的词汇,彼此间的语言差别及其民间诗歌到目前为止仍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尽管人们已经把词典中所收入的词汇看作是语言的古老面貌,但那些词汇所反映出来的一些历史痕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喀什噶里《突厥语词典》中所保存的一幅突厥民族的古老地图就是这类具有历史意义的记载之一。下面,我们将讨论该地图的内容、地图中出现的地理名称。喀什噶里的手抄本里有一幅直径为15厘米的名为“Dayra”(环,圈)的地图。这幅地  相似文献   

9.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夏普吐勒乡喀赞库尔村的维吾尔族个体户乌斯满·哈吉,1986年11月到北京做杏干买卖后,寄回本地银行一张2. 3万元的汇票。当他今年1月6日到银行取现金时,发现取款单上写成23万元。他肯定这是数字写错所致,就于1月7日去县银行讲明情况,并退还了取款单。他的这一诚实无私的举动使银行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首届年会,干一九八二年八月二日至七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首府海拉尔市举行。二百余名从事各民族科研、教学和理论宣传工作的同志出席了会议,他们中包括十四个民族,来自我国十二个省市自治区。会议收到论文、资料共四十余篇,内容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有:一、对成吉思汗的“天力论”及军事思想等的评述;二、十一世纪维吾尔族思想家、诗人优素福·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和玛合穆德·喀什噶里编的《突厥语大辞典》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评述;三、《蒙古  相似文献   

11.
在故乡的土地上1 90 6年 5月 1 8日 ,在俄属七河省比什别克县阿历克山德罗夫卡东干乡 (现属吉尔吉斯斯坦莫斯科州 ,东干人称该乡为“骚葫芦”乡 )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他就是后来成为东干著名诗人的亚瑟儿·十娃子。亚瑟儿·十娃子的父亲主麻子 (Джумаза)是一位铁匠 ,母亲布姐子 (Вудеза)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亚瑟儿·十娃子六岁时 ,妈妈就去世了。由于从小失去母亲 ,亚瑟儿·十娃子对母爱无限向往。在他以后成为著名作家后 ,有关母亲的题材是他创作的重要内容 ,如《给母亲》[1 ] (P55) 。母亲去世后 ,亚瑟儿·十娃子和妹…  相似文献   

12.
不知为了什么,无论见识过多少美丽的城市,我却总是向往着那里。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只要有一丝机会,就想去看看那座神秘的小城。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此生若还有一件遗憾,那就是没有真正成为喀什的儿子。我说不清楚对喀什怀着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虽然它清晰地时时在我胸间涌涨。它不是嫉妒也不是后悔,它不是浪漫的幻想更不是梦,它只是一种因为觉察到“没有那样活过”而导致的深刻空虚。 十几年来我多少次写到喀什。近来我似乎觉得紧急,甚至提笔就只想写它。可是写了,出版了,对着苍白的文字,那是苍白的自己啊,我如怔似痴,心中久久漾…  相似文献   

13.
伟大语言学家玛赫穆德喀什噶尔在《突厥语辞典》里将其所依据的书面语言称为《哈卡尼亚语》,并指出这种语言最具表达力。我们知道,喀喇汗时期,以喀什为中心的广大区域称“哈卡尼亚”,“哈卡尼亚语”一词盖源于此。后来的作家如艾·尤格纳克把这种语言改称“喀什语”。因此,在十一、十二世纪“哈卡尼亚语”与“喀什语”一直作为同义词而使用。 为了回答“哈卡尼亚语”在突厥语历史尤其是在维吾尔语发展史上所据有的地位,需要回溯一下突厥语发展史。纵观发展的进程,我们立即会想到如下一些重要时期: 1、阿尔泰语时期,即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一满语(甚至也有朝鲜语)尚未从共同的阿尔泰语整体中分离出来。这个时期的共同母语可笼统称为“阿尔泰语”。朝鲜语首先从共同的母语中分离出来,然后是突厥—蒙古语跟通古斯—满语相分离。这些语言的相互分离发生在公元前较早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伊本·赫勒敦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学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改变了阿拉伯哲学研究的方向,创立了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基本理论。在此之前,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还是阿拉伯哲学家,基本上局限在神学问题的范畴内,而伊本·赫勒敦认为,要研究人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他所创立的这些理论,影响波及后世,数百年后欧洲的一些哲学家如维科、孔德等均受到过伊本·赫勒敦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亚东干族是移居到前苏联中亚地区的陕甘回民后裔。其主体是清同治年间反清回民义军的第四、第五代传人。近10万东干族是中国穆斯林在境外的优秀群体,在国外100多年他们始终保持中国及西北回民的传统文化。这方面颇有成就和影响的是叶塞。叶塞·朱玛佐维奇·伊斯玛洛夫1949年9月24日出生于中国境内伊宁市巩留县的一个回民家庭。祖籍陕西渭北人,姓杨(他只记得是清河边的人)。其曾祖父弟兄三个,1862年都参加了白彦虎领导的反清义军。起义失败后全家数十口人随白部转战万里,于1877年到达喀什。这时清军对这批义军的既定方针仍是斩尽杀绝…  相似文献   

16.
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威夏劳·勒加博士在埃及尼罗河畔一座从未有人发掘的古墓中竟然发现一台完好无损的彩色电视机。这台电视机只有一条线路,只能接收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它有4个三角形的荧光屏,  相似文献   

17.
一、生平和著述阿尔·肯迪(A l-K ind i)(801—873)是最早的穆斯林哲学家之一。在公元8世纪(伊历2世纪)时哲学研究控制在叙利亚基督教徒的手中,他们最初都是医师。由于哈里发的鼓励和支持,开始把希腊著作翻译为阿拉伯语。作为第一个学习科学和哲学的阿拉伯穆斯林,阿尔·肯迪被称为“阿拉伯人的哲学家”。阿尔·肯迪的全称是艾布·尤素福·雅古伯·伊本·伊斯哈格·伊本·阿尔·瑟班·伊本·伊姆兰·伊本·伊斯玛伊·伊本·阿沙瑟·伊本·盖伊斯·阿尔·肯迪。阿尔·肯迪的祖父阿尔·阿沙瑟·伊本·盖伊斯接受了伊斯兰教并被认为是圣门弟子…  相似文献   

18.
赛典赤·赡思丁是元代回族杰出的政治家,他先后任陕西和云南的行政长官,建立屯田制度,兴办学校,建筑清真寺,修路造桥,开辟驿站,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其子纳速刺丁。忽辛,其孙伯颜、伯颜察尔,都在朝廷任过要职。父子祖孙游宦之处,多有后裔留居下来,年深日久,赛典赤氏遂成为回国人中最大的家族。《清真指南》的作者马注在《赛典赤·赡思丁公莹碑总序》中说。“四百年来,子孙星列,因名著姓,派异支分。其他杂处,无可稽考。”“赛典赤”为阿拉伯文赛义德·艾哲里的传统译法,意为“荣耀的圣裔”。持有这个称号者,都与伊斯兰教先…  相似文献   

19.
出生于科罗施(Krs)的亚历山大·乔玛(Alexander Csoma)是众所周知的西藏研究的创始者,藏学之奠基人。直到近代,他不仅是曾在桑噶(Zankar)留居数年的第一个欧洲人,也是有此经历的唯一一位欧洲人。他于1823年6月到达那里,16个月后离开。1825年8月至1826年12月他再赴桑噶。所以,乔玛在那里一共生活了31个月,这当然创下了最高记录。有几位为乔玛写传记的作家为此写道,乔玛于1822年5月经佐吉山口(Zoji-La)抵拉  相似文献   

20.
·中巴边境红其拉甫口岸·行驶在中巴公路上,班车每颠一次都发出哐啷啷的刺耳声。离喀什三四个小时后进入盖孜峡谷,这是丝绸之路葱岭古道最重要的一个通道。在盖孜河右岸,有一些用石头垒起的围墙,据说是葱岭古道的古驿站。达坂的每个转弯处都展示着不同的风景。班车艰难爬上4000多米的盖孜达坂,映入眼帘的是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没多久,车速就快得似乎使风景都来不及转换。到达恰克拉克湖时,大家实在经不住美景的诱惑,拍着车身大叫司机“停车!停车!”恰克拉克湖又名沙湖,是一个高峡平湖,湖畔连着一片奇异的白沙滩,山顶的沙不知从哪里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