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8世纪,藏医创始人宇妥·云登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问世,奠定了藏医学的理论体系.1200多年以后,名传千古的《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刊行藏汉、藏英文版,并于1989年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首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神农杯》银奖.藏医药,是广大藏族劳动人民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是  相似文献   

2.
江枫  鸿雁 《民族论坛》2004,(1):40-42
刘媛媛艺术档案刘媛媛出生云南苗家,在新疆长大,师承著名音乐家金铁林、郭淑珍,被称为继彭丽媛、宋祖英之后的新一代主旋律歌手。199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声乐系,同年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是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青联委员。1999年,歌曲《五星红旗》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流行歌曲榜评委特别奖”。2000年,歌曲《五星红旗》获中国原创音乐“艺术歌曲大奖”。2000年,演唱歌曲《共享和平》受到一致好评,获得金牌,同时被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称号。2001年,《五星红旗》MTV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杯”一等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3.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就新时期藏族文学而言,阿来的作品承接与拓展了藏族作家扎西达娃开创的艺术道路。而放眼全国民族文学,阿来的创作表现了我国当代民族文学所达到  相似文献   

4.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5.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来在文坛崭露头角,诗歌、小说、散文众体兼备,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实绩。在他的长篇小说中,从一举成名的处女作《尘埃落定》到二十年后出版的《云中记》,阿来的作品伴随着藏族地区这一神秘世界不断被世人发掘,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植物也越发成为其文学基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景观与精神世界,两者互相参照、紧密联结,阿来的深切忧虑与文学情思在其间生发、开展,形成独属于他的“植物密码”。  相似文献   

7.
央珍:写一个真实的西藏文\刘增林和1991年的短篇小说《字的边缘》(“”读“万”音)获得“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人新作奖”不同,这次藏族青年女作家央珍携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参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表现得颇有些自信:因...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接触促进文化涵化,文化涵化促进语言习得。推进藏族地区双语教育模式下的汉语习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达真《康巴》和阿来《空山》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的文学抒写,在揭示民族文化接触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当下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推进民族地区的汉语教育,应加强民族文化接触,积极开展双语教育,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汉语习得水平,从而有助于民族文化融合共生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简讯     
《民族论坛》2006,(10):64-64
在9月25日落幕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活动中,我省代表团选送的舞蹈诗《我的湘西》荣获组委会颁发的最高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大奖(金奖)”,舞蹈《毛古斯》、《碰碰对》、《大摆手·鼓舞》和器乐演奏《打溜子·八哥洗澡》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节目奖”,演员麻晓玲、吴满生、刘芳、欧阳萱、李泽健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演员奖”,陈承、罗吉洲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新人奖”。因为组织工作出色,我省代表团荣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织奖”。(文教处)"9月19日,由湖…  相似文献   

10.
学术信息     
贾晞儒在《西藏研究》1992年第一期发表《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一文,谈到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早在10世纪就开始吸收藏族的先进文化。为了制备一代制度,学习和吸收藏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忽必烈曾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字”),为译写、学习藏文经典和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方便,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族大广场     
□上月新闻人物 阿 来 阿来成为新闻人物不应是这一个月间的事。当《尘埃落定》在两年前充斥书摊和让书店老板多多少少发了一笔时,有远见的人就有了预感:阿来必定在某一时刻让人大吃一惊。   但不管在过去的几年间阿来如何被人议论来去,统统比不上这一个月间他令媒体倾注的万般热忱。许多大报都将他的消息套了红,互联网上则干脆用他作为导语引出对整个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报道。   阿来此番的惊人之处,不仅在于他凭借《尘埃落定》以最高票数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还在于,阿来是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最年轻的得奖作家,也是唯一的一…  相似文献   

12.
“花儿”,是对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类汉语民歌的统称。由于民族的融合和民族间交往的不断发展,藏族文化对花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柯先生在他的《论藏族文化对花儿的影响》一文(详见《中国藏学》1997年第3期)中,从花儿的产生、音调、语法结构、词汇、比兴手法等方面论述了藏族文化对花儿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涉及了花儿的流行地区和民族等。然而拜读全文,觉得有些不尽人意之处,现述拙见,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戴发望 《中国藏学》2001,(3):156-157
藏学研究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所设领域之广、所获成果之多,已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地步。整合这些繁细的成果,全方位地揭示藏族历史的脉路,是藏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丹珠昂奔先生在其近作《藏族文化发展史》中,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山花奖”民间文化守望者奖在京颁奖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以及由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奖”颁奖仪式6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山花奖”是我国民间文艺界的最高奖。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发的奖项包括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工艺成就奖等。《跳菜舞》、《彝组神鼓舞》等10部作品获民间艺术表演奖,河北省民协等3个单位获民间工艺集体成就奖,吴元新等5人获民间工艺个人成就奖,河南省…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1月13日,原生态民族歌舞《藏谜》为第五届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拉开了帷幕。来自国内外15台风格迥异的剧目陆续登台亮相,其中《藏谜》、《月上贺兰》分别表现藏族、回族民族风情的舞台精品艺术,为第五届北京舞蹈演出季增添了别样的亮色,使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舞台艺术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喜马拉雅》、《盐程万里》、《色戒》、《旅行者与魔术师》等国外新近有关藏族文化的电影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分析了藏文化意象在这些电影作品中的“刻板印象”。文章认为,当代藏文化电影作品延续了过去西方白人文化的“香格里拉”印象,在现代文化的“他者”之维上,继续加强了藏文化作为文化另类的形象塑造。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在藏族文化认同方面有双重影响:促进了藏文化的传播,同时又形成了藏文化未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独特的文化为背景,书写的是一部具有宗教情怀的文学作品。其借藏族的文化服饰,宗教庆典,以及土司制度下人们为贪欲而挣扎,去映射人生在世陷入苦海中的三大缘由,即贪,瞋,痴,以此体现作者深切的宗教情怀。对当下生活中人类精神信仰走向边缘化的道路给予一定的纠正与指引。  相似文献   

18.
龚婷  吴济池 《民族学刊》2023,(10):88-93+156
文化共享理念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共有”来自于认同,“共享”是认同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在共有文化根脉基础上,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作家是文化的书写者和传播者,阿来是来自四川阿坝、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民族文化的作家。阿来文学书写是民族文共享和融合的展现,也是阿来自身“文化身份”的寻根之旅。阿来文学书写具有文化融合孕育下的独特性与典型性。本文从文化共享与汉藏文化融合、阿来文化身份建构、阿来文学书写中所体现的文化融合及其书写的独特性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阿来在文学书写中的文化构成与文化共享。  相似文献   

19.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独特的文化为背景,书写的是一部具有宗教情怀的文学作品。其借藏族的文化服饰,宗教庆典,以及土司制度下人们为贪欲而挣扎,去映射人生在世陷入苦海中的三大缘由,即贪,瞋,痴,以此体现作者深切的宗教情怀。对当下生活中人类精神信仰走向边缘化的道路给予一定的纠正与指引。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民委、广电总局、文化部、中国文联共同主办,山东省民委、广电局、文化厅、文联共同承办,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具体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评奖活动,于10月2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降下帷幕。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地、市、州(盟)电视台选送的381部作品中,共有199部作品获得本届电视“骏马奖”。其中,《开秧门口罗》等7部作品获电视社教类节目一等奖;《西藏班的新学生》获少儿类节目一等奖;《“骏马”呈祥》获电视广告类一等奖;《苦楝树开花的季节》(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