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从求学生涯、著书立说、建寺立宗和培养弟子四个方面,对宗喀巴大师的生平事迹做了较全面系统的考证和论述。认为宗喀巴大师自青少年起,广拜高僧良师,博通佛教显密义理;之后他著书立说和讲经传法,构建显密相融之佛学体系,确立中观应成派之思想权威;最后宗喀巴大师以噶当派教义为立宗之本,中观应成派为本宗之思想观见,并综合藏传佛教各派学说之长,亲自修行实践为证验,建立了新的宗派,即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的后起之秀;与此同时,宗喀巴大师培养嗣法弟子,这些弟子后来在整个藏区建造大型显密宗寺院,建立法脉一统而多途传承的祖寺群,为推动格鲁派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画师的弟子赵清阳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馆,人们常看见一位中年人,天天都在不知疲倦地绘制藏传佛教艺术唐卡。他常常从早干到晚上深夜,一天要干上十几个小时。他叫启加,是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乡尕沙日村一位藏族农民的儿子,出生于1940年。少时在本村寺院当了...  相似文献   

3.
陈楠 《西藏研究》2003,(4):35-41
大慈法王释迦益西 ( 1 354~ 1 4 39年 )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 ,他不仅在格鲁派的创建、发展和传播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 ,同时也是明代汉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关于释迦益西出身家世的记载零星简略 ,相关藏文史传只说他出身于蔡贡塘而已。本文在广泛披阅藏文史料的基础上对释迦益西与蔡贡塘关系作了考证。认为释迦益西出身于“寨氏”( )家族 ;考证出蔡巴集团势衰后蔡贡塘寺成为噶当派寺院桑浦寺的属寺 ,因此 ,释迦益西在皈依宗喀巴之前已是噶当派僧人 ,而非噶举派僧人  相似文献   

4.
生命树     
某寺院有两棵树,一棵是高大挺拔的银杏,一棵是干朽瘦弱的女贞。它们之间有一根粗黑的单杠,女贞树那端用螺丝和铁箍固定在树干上,银杏这端则直插树中,一块写有“生命树”的牌子挂在银杏树上。原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个寺院曾被接管过,所有的房舍都被改成了囚室,专门关押那些被打倒的人。据说在这儿关押过的人很少有活着出去的,因为这个地方的改造力度比其它地方都严厉。然而,有一个人,虽在这儿蹲了十二年监狱,却是站着出去的,这个人就是这个市的老市长。起初,人们都以为他是因为对正义充满信念才活下来的,然而在非正式场合,他总是说,是一棵…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3月11日,湖北省民宗委主任柳望春率机关干部职工到省佛协直管寺院——武汉灵泉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与寺院僧人、义工们一道,在寺院栽下红叶石楠球、女贞、梅花等树苗近700棵。柳望春指出,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性事业,对于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佛教自古就有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优良传统。寺庙是实践生态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宗教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灵泉寺作为湖北省佛协的直属寺院,要在完善功能配套、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生态寺院等方面作出表率。省民宗委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寺院义务植树,就是以实际行动帮助  相似文献   

6.
大度民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度民寺是西夏京畿的一所皇家寺院 ,今天宁夏银川市郊的高台寺遗址可能和它有关。在西夏仁宗执政的乾年间 ,这所寺院中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兼习 ,党项国师与吐蕃国师并存 ,可以视为 12世纪末期西夏佛教状况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寺院里很平静, 除了树叶飘落与僧人们轻快掠过脚步的声响,什么声音也没有.弘忍淡定从容,踱着的步子不快也不慢.自从征偈的事传出去之后,弘忍就不曾迈出方丈室半步,他在等待揭贴一幕的上演,他将由此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 弘忍年事已高,也许来日无多了,在众弟子中挑选一位衣钵传人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从达摩祖师传法,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的接力弘法,禅宗已蔚为大观,由弘忍开启的东山法门已是名震四方, 前来东山学法的人把逼仄的山路踩成一条大道,通往东山的路上尽是求法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人可以兴法,一人可以毁法,东山寺人才济济,青年才俊层出不穷,但谁才是真正的衣钵传人呢?弘忍虽然已经心中有底,但他还是准备以拟偈的方式敲定最后的人选.  相似文献   

8.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  相似文献   

9.
圆悟克勤是宋代中期的一位著名禅师,他在继承其师傅五祖法演禅师的参禅思想基础上,弘扬公案禅,强调在行住坐卧的现实生活中参公案,并提出参透一个公案就是参透所有公案的观点,将纷繁复杂的公案简单化,这样有利于禅的修行,有利于明心见性,让禅从生活出发而最终又指向生活。  相似文献   

10.
周晶  李天 《西藏研究》2008,(4):71-79
宗堡建筑是西藏官式建筑的重要形式,专指西藏地方政府宗(县)一级政府机关所在地,属于藏式宫殿建筑类型.西藏宗堡建筑起源很早,是宫殿、寺院,以及防御堡垒的综合体.宗堡建筑在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喜马拉雅地区,如拉达克、不丹等地也有分布,但在建筑风格上带有一定的本地化特征.文章试图通过对喜马拉雅地区藏式宗堡建筑艺术特点的分析,从建筑艺术角度说明藏传佛教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不仅对喜马拉雅地区政治以及社会制度有很大影响,对该区域的建筑类型也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英国社会人类学而闻名于世的这一学派有着二元性的理论根据。其一是对于早期古典进化论者的批判;其二是对于一些被视为源于法国社会学思想家迪尔凯姆的理论的接受。英国社会人类学学派对于摩尔根、泰勒等进化论学者的批判,较之博厄斯的类似批判在理论性上要逊色得多,而这种批判则主要是由 B·马利诺夫斯基及其弟子们所作的。马利诺夫斯基对于古典进化论的批判主要是方法论上的。他认为那些前辈人类学家们所作的进化  相似文献   

12.
元朝统一西藏后,于西藏地方始设行政建置,时统治西藏的藏族首领降曲坚赞被元朝封为“大司徒”,他推广“宗”和“庄园”制,在前后藏成立十三个行政组织称为示。 “宗”藏语音译,古代意为“寨落、城堡、碉堡”,一般是该地大小部落酋长的驻地。宗的治所置于人民聚居要冲且地形险要之处,居高临下以备防患。“庄园”藏语称为“卡”,行政上类似区,庄园不论大小都有一座比较高的庄房作为庄园的标志。宗、卡是继西藏部落组织后出现较早而逐渐演变成的行政组织。宗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名称,出现在元代,为后代所相沿。 宗内行政长官藏语称“宗…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八宿县的历史及寺院,我们所知不多,因为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八宿县的论著问世,更不要说是八宿县志了。本文钩稽汉、藏及外文史料,对昌都地区八宿县小史及寺院与活佛作一初步考述,这不仅有助于今后八宿县志的编纂,对于藏传佛教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八宿县小史《昌都地区社会调查材料专册(初稿)》(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藏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63年)7页言:“八宿宗是达赖喇嘛在1798年(清嘉庆三年)赠给拉萨功德林的布施。由功德林派相子一人来此处理政教事宜”。《西藏自治区概况》(西藏人民  相似文献   

14.
<正>在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有一座寺庙具有浓郁的中原风格,尤其是其精美的早期壁画遗存吸引了无数学者和游人驻足。它就是夏鲁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1世纪初,吐蕃贵族后裔介尊·喜饶迥乃创建了夏鲁寺。当时,他为了学习佛法,便拜求法回来的洛顿·多吉旺秋为师,并帮其修建了西藏佛教后弘期日喀则地区第一座寺院坚贡寺。寺院落成后,介尊还想拥有一座被称作是“我自己修建”的寺院,于是呈给老师洛顿一支填满黄金的箭,希望在老师一箭射程处修建一座自己的寺院。洛顿允诺,箭发,  相似文献   

15.
塔是佛教特有建筑物,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这一建筑形式也流布到世界的很多地区。灵塔这种建筑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遗体由弟子和信徒火化,其舍利被摩揭陀等八国的人们分别迎去,建塔共奉。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批灵塔,距今已有2869年的历史。从那时起,逐渐形成了修建灵塔的习俗。佛门弟子们为了纪念、供奉高僧大德,通常于他们圆寂后为他  相似文献   

16.
15—18世纪是格鲁派在康区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本文以寺院为中心,阐述了这一时期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扩展。认为,15—17世纪中期之间,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扩展并不顺利,这一时期其只是在昌都、理塘等地建立了少数传法据点。而17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康区政教格局的演变,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得到了飞速发展,其通过巩固原有、改宗以及新建等主要途径,使得格鲁派寺院扩展到了康区绝大部分重要地区,直至18世纪格鲁派在康区的势力布局已经大体定型。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势力的支持与否决定了格鲁派在康区势力扩展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7.
1.封建农奴制度产生时代的比较 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产生,一般以庄园制度的出现为标志。封建庄园制度大体上分布在拉萨、山南和日喀则地区。在公元9世纪赤祖德赞时期,一些寺院得到赞普封赐的耕地、牧场和牲畜,出现了寺院庄园。10世纪后半期,阿里古格王拉德将普兰宗的协尔地方封赐给译经喇嘛仁钦桑布作为寺院庄园。从公元9—10世纪算起,至民主改革前,西藏封建农奴制度  相似文献   

18.
热旦加措是甘南闻名的宗教界人士,现在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常委。在三十年代,热旦加措就是拉卜楞寺院的活佛,受任在夏河的美仁寺当尺哇(主持寺院工作)。他经常往返于卓尼、碌曲、夏河一带。他固执地认为自古兵匪欺百姓,后来,红军外御日寇、内伐蟊贼、安民救国的消息不断传来,热旦加措动心了,于是派了两个懂汉话的人,带了两驮糌粑,一驮酥油,包了两颗麝香、一张狐狸皮和一条哈达,去找红军。两位藏族同胞,经过三天跋涉,终于在岷县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军热情地接待了  相似文献   

19.
唐卡绘画     
人们往往不太注意藏族的唐卡绘画和寺院壁画,然而,它们确有惹人瞩目的历史,在此,对藏族宗教艺术的历史及其图画归结如下: 一、唐卡的来源: 关于唐卡的来源,有许多类似的传说:佛在世的一天,达多科(Dadok)的乌扎亚纳(Uttrayana)王向马格达的(Magadha)的比木比莎拉王(Bimbisara)赠送了一些用昂贵的物品制作的无价盔甲,比木比莎拉王发现自己没有合适的礼物回敬,就与大臣商议,贤能的大臣提醒国王向乌扎亚纳王回赠一副佛像,于是国王和大臣前去拜见佛祖,并请求佛允许他们画他的像,虽然得到了佛的同意,但画家们不管怎么画,他们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猴异     
这是建国前,张家界地区发生的一件真事,至今,老人们尚能娓娓道来。那是冬末冰封的一天,吴二爷带着打猎工具上山捕猴。他的老祖宗是湘西有名的土家猎手,家里很穷,祖宗三代靠打猎度日。吴二爷的枪是他爹爹从云南一位打虎匠手中花了二十只猴子的银钱买来的,成为这一带的名枪。他爹爹死的时候,将这个遗物传给了吴二爷。那天,他照常到猴子坡猎猴子,奇怪!这天猴子甚少,发现了几只猕猴都在枪射不到的悬崖上,他失望地在树林子里转了一圈,纳闷地往回走。刚要出林,忽然听到左边崖壁上一声猴叫,他抬头望去,一只母猴蹲在一棵树桩上,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