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纳西族治疗骨伤常用泡酒药、水煎药、面药、炖肉食服综合治疗,一般药用草乌、蔓陀萝、一枝蒿、大红麻、九节玲、接骨丹、大血藤、沙七、蜈蚣七、五爪金龙等。将出窝的幼蜂子在瓦片上焙干研成细未,每次黄酒冲服5-10克,病毒随发汗而 解,连服7天可治疗破伤风。被毒蛇咬伤者可先内服麝香1分或雄黄末5分,然后清理伤口,放血,用青辣子叶或黄瓜叶、刺菇叶,捣碎外包,伤口引流,轻者一次即愈,重者每天进行一次。  相似文献   

2.
挑选沙棘30克、甘草15克、葡萄干20克、栀子10克、广木香15克、冰糖25克,均研成细粉末,过筛、混匀。每天3-4次,每次2—4克,温开水送服。主治肺热痰多,久咳喘促,具有清热、化痰、止咳、消喘作用。对急慢性气管炎、痰多均有特效。蒙医草药止咳@祖秘全  相似文献   

3.
彝乡核桃餐     
云南漾濞彝族自治县是著名的核桃产区,这里的核桃餐更是品种繁多,别有风味。第一道菜是酱鲜核桃仁。鲜核桃仁撕去细皮,炒锅中注入花生油,待油烧到五成热时,将核桃仁放入,炸至酥脆时,盛入漏勺沥油。炒锅内留适量花生油,放些白糖炒化,再放入老酱、精盐、生抽拌炒匀,把核桃仁倒入锅内颠炒,使老酱汁套在核桃上,再浇上花生油即成。这道菜色泽酱红,核桃仁嫩而脆,味道鲜香,是初秋的时令菜。有提神、舒筋骨、润肺气的功效。第二道菜是冰糖核桃。鲜核桃仁撕去细皮,冰糖捣碎,炒锅中放人适量花生油。油烧到四成热,将鲜核桃仁倒入,炸约二分钟,使核桃仁微脆,起锅倒入漏勺,沥  相似文献   

4.
取番木瓜根鲜品50克、川谷根100克,洗净切段,水煎内服,每日1剂,分3次服,有利尿、消炎作用。此方还可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及血尿等症。哈尼族民间用草药消炎@祖秘全  相似文献   

5.
朱彝尊为清初散曲大家,其散曲大致可分两类:抒男女艳情与发隐逸情怀.前者,因作者曾有一段彼此相恋而又不为世俗所容、抱恨终生的恋情,故而写得深情绵邈.后者,则多用[一半儿]曲牌创作,抒写淡然隐情,应该既有主观上的着力也有客观上融画入曲及深谙传统文化的便利,因而较鲜明地体现其散曲清雅、冲淡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的少数民族,素有饮茶、种茶、制茶、贩茶的传统习惯。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蜀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广汉之赵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芽,雅安之蒙顶,土人亦珍之。”著名的泸茶,即是当地香茗中的饺饺者。泸茶,以产于泸州南面的少数民族地区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郭丽娜 《民族研究》2012,(2):97-107,110
法国彝学是在天主教的传播和殖民势力的扩张共同作用下促成的学科。它以彝文化一致性为前提,遵循如下原则进行研究:以汉籍为主要依据,结合彝文本和碑文来识别族群,推测历史变迁;对语言进行共时比较研究;以复述传说的方式探讨族源;观察和记录社会风俗习惯;使用体质人类学方法测量人种特征。法国彝学的族群识别,有着早期殖民利益介入的企图,考虑到彝族群内部的文化趋同,隐含了一种文化融合研究重于种族甄别的描述性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8.
浅谈藏药学中的草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彝族是一个古老、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主要居住在金沙江两岸的山区。因历史和地理环境等特殊原因,其饮食习俗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代风貌,面肴馔品种也别具特色,这里仪举数例:  相似文献   

10.
用茜草30克、藏紫草30克、紫草茸26克,共研为粗粉,混匀备用。每日2—3次,每次1小匙(约2—3克),煎汤内服。此方可用于肺炎、咳嗽、背胀痛、音哑、口干及肺气肿等症,具有清热、消炎、止咳之功效。藏医用中草药治疗肺炎@祖秘全  相似文献   

11.
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承办的“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 ,将于9月4日至7日在阿诗玛的故乡、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石林召开。这次会议 ,将在彝学研究领域创造两个记录 :一是首次在彝族的故乡、在彝学的发源地中国召开了国际彝学研讨会 ,标志着彝学研究本土化的进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是在国际彝学研究领域第一次采用了“政府 研究机构”的模式 ,这一模式不仅为彝学研究提供了经费和组织上的支持 ,给经费紧张的国内彝学研究注入了活力 ,同时也在学术研究上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来自美国、德…  相似文献   

12.
当学者涌向中国石林,涌向“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大厅的时候,鲜花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笑脸,石林总是以开放的精神迎来送往。在石林首次举行这样的国际盛会,在彝族本土上对彝学作研讨,在中国民族学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中国学者在会上发言受到大家欢迎 1  2000年 9月 4日开幕式上,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芬兰、韩国、越南、波兰、中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学者,胸前佩带着代表证落座后,相机的闪光灯,在会场闪动起来……   主席台上,身着彝族服装的外宾斯蒂芬·郝瑞先生,是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教授。 1995年,在美国…  相似文献   

13.
“跳菜”,是云南大理州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家人举行婚宴时必不可少的一项隆重仪式。它是彝家人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也是彝家人底蕴深厚的一种饮食文化。婚宴那天,宾客云集,婚宴场上一片熙攘。按习俗,不论来客有多少,都只摆十桌席,所有的来宾都在这十张席桌上轮流入座,故称“流水席”。十张席桌坐满宾客后,未入席的人便把婚宴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跳菜”开始。午时刚到,鼓乐齐鸣,在嘹亮欢快的乐曲声中,上菜(即表演“跳菜”)的大师傅率众师兄弟一起登场亮相。他们双手拱揖,先拜“三界”神仙,后拜“三…  相似文献   

14.
峭壁阴森古木稠,乱山深处指龙州。猿啼鸦噪溪云暮,不是愁人亦是愁。宋人邵稽仲之《龙州故城》充满凄凉。如今去龙州(平武),情景绝非如此。“猿啼”“鸦噪”不再,而“峭壁”和“乱山”,气氛虽依旧浓烈,却给人不同以往的感受。费孝通与白马人不同的人去一个地方,有不同的目的,我去平武(龙州故城),是去寻找一段旧事的起因。1978年9月1日那一天,构成了那段往事的起点。那天,“右派”帽子还没有摘掉的费孝通先生,得到一次机会,在全国政协民族组作一次题为《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的发言。时年68岁的费先生,历尽沧桑,风华却不减当年。他以其独…  相似文献   

15.
由于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的多次强调,"藏彝走廊"问题开始被学者们所关注,学者们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调查、研究。然而"藏彝走廊"的概念中缺失了本应该包含在内的羌族历史文化的强调,羌族历史文化的强调对于走廊的历史及现状的理解应该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近年来的羌语支((Qiangic或Kiangic))研究足以说明这一问题。为弥补这一明显缺陷,本文首先由历史及现状出发,强调古羌在民族走廊中的历史作用,进而提出民族走廊的正确命名应该为"藏羌彝走廊"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梳理"藏羌彝走廊"研究的历史及现在的研究路径,并指出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才是"藏羌彝走廊"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3,4(1):91-93+2
2012年11月2-4日第六届国际彝缅语学术研讨会暨西南民族大学彝缅语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Yi-Burm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AN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SWUN Center for Research on Yi-Burmese Languages)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本届国际彝缅语学术研讨会由西南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18.
藏彝民族走廊与茶马古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族学界提出的藏彝民族走廊,大体包括北自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①从古至今,藏彝民族走廊主要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活动的舞台,尤其是西藏、四川和云南三省区毗邻区域,古代氏羌族群自北向南的迁徙与这一区域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形成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在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13个属于藏缅语族,至今仍大多居住在与西藏、四1收p近的西北部地区。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对藏彝民族走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关于条马古道,我在《滇藏茶马古道论略》…  相似文献   

19.
申旭 《西藏研究》2000,(2):71-79
藏彝民族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根据民族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提出的一个新的民族学概念 ,其大体包括北自甘肃南部、青海东部 ,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① 无论是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 ,还是从民族、语言的视角来看 ,藏彝民族走廊的情况都相当复杂。直到现在 ,这一地区对许多研究民族史、民族学、民族语言的人来说仍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对民族走廊的研究 ,不仅对于民族学、民族史上的许多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而且对于该民族当前的发展亦有现实的意义。”②除了中亚及我国北方草原文化以外 …  相似文献   

20.
取苦玄参(又名控山来)2叶片,鲜、干品都可,阴干,每日泡水代茶饮。本方对各种炎症尤其是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生疮、风热感冒等均有良好功效,还具有消除疲劳、增进饮食之功。傣、布朗、佤医用苦玄参治疗咽喉炎@祖秘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