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形象,增强高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是高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要创办一流的大学就要创建一流的校园文化。1997年以来,学院着力塑造具有二民院特色价值观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是自信自立、自强自律。具体表述为:共同追求和塑造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和实现这一文化内涵,并最终用它来熏陶人、培养人,已经成为全院师生员工的共识。校园文化建设是以人的全面成长为出…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经历和社会发展进程对文化的选择 ,是民族精神形成的自然因素 ;杰出人物、宗教和国家的作用是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社会因素 ,其中国家的作用又是主导性因素 ;民族精神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和传统 ,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累加进步的过程之中 ,它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期望超越现代性的符号、术语、思潮,提倡反理性、反科学、反基础,倡导多.元性和差异性等,这一理论无疑会使大学精神文化陷入困境.本文分析了后现代视域下大学精神文化产生困境的原因,提出了建设积极健康的大学精神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传统禁忌的文化寻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作为一种精神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家人的禁忌文化古老神秘、源远流长。其源头,始于原始文化;其流变,贯穿于土家人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样,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具有存在解释、自我保护、社会整合、精神麻醉等多种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土家族传统禁忌是一把双刃剑,对土家族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有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二者共生互存,杂于一体。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写实油画逐渐引进,由于对国情的适应性,它很快成为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基础,它的现实主义精神也逐渐深化为民族精神。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新中国的艺术在世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冲击下,出现了各种风格的流派,具象写实绘画已不再是当代油画的唯一语言。然而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因此,中国当代油画具有写实精神以及高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教研管理中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高校教研管理切分为三个层面,即事务性管理、研究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内涵和特征,旨在揭示教研管理三维一体的运作机制,以此来说明教研实际效果和人本精神塑造是包括教学研究在内的各种研究工作所追求的人文精神,它能促进教研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内在潜能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  相似文献   

7.
浅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重视提高全民精神素质的必然,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创新,是推动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做好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必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发扬高校校训、校风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培养大学生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模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民族意识有集中型和松散型之别,民族意识较强的如彝、苗、瑶等民族属于集中型,民族意识较弱的如白、壮族属于松散型。认为民族意识是民族存在的反映,民族存在的一切因素都是在社会历史中运动的,民族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而改革开放给我国民族意识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优化民族意识,促进民族的进步。一、民族意识与民族存在民族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它是一种在民族社会"对他而自觉为我"①的精神现象,从群体自觉的角度,它可以解释为"同一民族的人感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  相似文献   

9.
在雕塑的语言中,对于军事题材雕塑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军事题材雕塑的出现不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军事题材雕塑一直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不仅是形式不同,雕塑技法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雕塑风格所展现出的目的性也不同,古代军事题材雕塑更多是纪念意义、歌颂意义,而现代雕塑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表达,给予观者的是精神层面的感受和沟通。  相似文献   

10.
在雕塑的语言中,对于军事题材雕塑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是必要的,军事题材雕塑的出现不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军事题材雕塑一直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不仅是形式不同,雕塑技法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雕塑风格所展现出的目的性也不同,古代军事题材雕塑更多是纪念意义、歌颂意义,而现代雕塑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表达,给予观者的是精神层面的感受和沟通。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世界有序运转与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如何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话题。近代以来,列强的侵略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成为近现代的发展主题。时至今日,我们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享受科技成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保证科技与人文的平衡,如何处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成为当下必然要思考的重点问题。本文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了关于两者融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波 《世界民族》2011,(4):79-83
日本语民族的古代史贯穿着女性崇拜的精神要素。早在日本语成型时期,神道传统逐渐形成,它以天照大神为尊,体现出明显的女性崇拜要素。与之相应的首先是女巫传统,它在社会关系上促成了一种原始集体主义,通过引入佛教和唐朝制度,在飞鸟时代至奈良时代带来了女权的辉煌。进入平安时代,女巫传统延伸为一种精神,称之为"物哀",它是日本文艺之本,也通过武士道构建出强有力的男权以捍卫女神。就日本古代史而言,女神崇拜和女巫传统的精神渗透是一条根本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汉字,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大千万类美之意象--生命美之意象--自然生命之律动,融会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闪耀着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正直高洁、崇尚自由、富于创造的人文精神.这也正是书法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缘故.学习书法必须深刻体会它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唐宏吉 《中国民族》2010,(11):56-57
鼓,在湘西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不仅仅只是一种打击乐器,它其实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种战斗的召唤。一说起鼓,总会让湘西苗族人民产生一种感奋,一种激情,一种让全身每一粒细胞都轰然炸开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指导原则。同世界上的其他客观事物一样,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事项都有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一种民族文化事项产生之后到底能够存在多长时间,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民族文化事项传承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保护活动,如果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不符合民族文化传承者自身的愿望,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反映,是人们围绕着超自然力而形成的一种观念以及态度和行为,同时,也是对现实和未来的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许多事例说明,它对于  相似文献   

17.
正画家是一个最幸运且奢侈的职业,它的幸运在于你掌握了一种特殊的语言,一种能够把无形的精神、情感和想象转化成可视的存在,即"把无形变有形"的语言。通过这种语言,可以与他人在精神上分享和交流;它的奢侈在于艺术创作是一件非常享受的过程,一个画家可以无数次地体会到完成一件作品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画家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因为你在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一只画笔、一张画布,你可以穿越时空、打破现实的界限,不断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意味着从人出发,最后回到人;包含的是尊重他者,尊重自身.这是一种富含批判和深刻反思的精神,也是人类不断前行,最终解放自己的理性光辉.其实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在人类学产生之前,就在人类学学科之外一直存在着;它贯穿于人类与愚昧、专制、暴力和不平等斗争的全部历史过程,蕴藏在每一颗理性的、良知的、智慧的心灵里;它并非是一种以人类学家身份可以独享的资源.然而作为一门以目光投向"他者"开始自己探索之路的学科,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并非来自于对异文化的展览,而恰恰是来源于其自觉地以这种精神为其内核与支柱.而这最终将内化为学者尤其是人类学家的一种素养;他将接受前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者的人文关照的浸濡,并在田野中将它锻炼成熟,成为建构其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日语教学中应培养的一种基本技能和应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大学日语四级考试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翻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翻译能力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它不只是一种汽车,它还是一种精神”——这是一条关于汽车的广告词,郭爱萍喜欢它。郭爱萍想使“文博学校”也成为一种精神。 在山西西南部的蒲县,郭爱萍和她创办的“文博学校”已成了一个亮点,尽管学校建成不过两个多月。因为显示出了一种精神。 蒲县,海棠叶状,因尧帝师蒲伊曾隐居境内得名。五绝“片土真难得,因山作县城。峰临官舍峻,地接女墙平”,说的就是这里。清康熙年间知县胡必藩撰文说,蒲以弹丸小邑,踞万山,不当大县一村落。田居山顶,民穴山腰。地处吕梁山南端群山峻岭中的蒲县,人口不足十万,现在还是一个小县。年轻漂亮的郭爱萍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小县,办了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