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2月,千里淮河之滨的安徽淮南市传出一条新闻:回族干部满文刚以高票当选为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而且是连选连任。人民的信任、党的嘱托使满文刚倍感肩上责任重大。他给自己立下一个原则:对上要“忠而不媚”,对下要“严而不欺”,对同志要“信而不诈”,对...  相似文献   

2.
回族爱国名土马六舟马六舟(1862—1917),名正讽,字纶三、六舟,四川成那回族。清末廪生,曾任黑龙江省木兰县知县、巴彦知州等职。1990年到齐齐哈尔,在副都统程德全幕府诩赞军政,鼎立宪政新学。同年7月,沙俄侵略军进省城齐齐哈尔,黑龙江将军寿山殉国...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19.96年12月4日,宁夏酸妞野生饮品有限公司“奔向21世纪爱心助学活动捐款暨文体界人士结对资助宁大特困生仪式”在宁夏大学举行。酸妞野生饮品有限公司向宁夏大学288名特困生捐款3万元,以资助他们度过难关,完成学业。在仪式上,文艺界知名人士蔡明(回)、郁钧剑、王刚(回)、何阳(回)等11人结对资助了15名特困生,并与他(她)们亲切交谈、合影留念,以示鼓励。在资助意向上,蔡明、郁钧剑、王刚、王静等人还特别提出资助回族贫困大学生,使7名回族学生受益(其中蔡明资助2名,郁钧剑、王刚、王静等各资助1名)。回族艺术…  相似文献   

4.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志玖教授(1915-2002),回族,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史学诸多领域颇有建树,特别是对元代回族史和<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倾注了更多的心血,成果卓著,为中外史学界所称道.他为人正直坚毅,一生求知好学,诲人不倦,奖掖后进;对母族赤诚敬重,鼎力支持回族期刊,推动回族史学科建设,尽到了一个回族学人的天职.  相似文献   

5.
一位回族女法官的手记马旭梅(回族) 毒品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好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是一位回族女法官的手记。手记记述了她在审理形形色色的毒品案件时的复杂心情和内心感受,发人深省。自从毒品流入我的故乡,我和很多朋友的生活似乎都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后来,我荣...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纳忠教授在1957年3月14日《云南日报》发表的《清代云南回族人与伊斯兰教文化》一文中说:"云南回族对伊斯兰学术的教学与研究,大约开始于元代……可以考得出的,大概开始于明末、清初。"清代中叶以后,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较以往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云南回族人马德新和马联元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马德新一生用阿拉伯文、波斯文、汉文写成的著述多达三十余种,内容极为广泛,举凡教义、教典、教律、宗教哲学、阿拉伯文法、天文、历史、地理无不见于其著作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民以食为天”,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中国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食俗的一大特点。这与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及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而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这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以见到,并且这种聚食古俗一直沿袭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无疑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在食具方面,中国人乐于使用筷子。《礼记》中就曾有“饭黍无以箸”的记载,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筷子进食了。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既简单经济,又方便实用。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认为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回族学:一门新兴的学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阐述了回族学的兴起发展及其内涵、对象、方法和范围等。认为近年来随着回族学研究机构的建立,学术刊物的创办、研究队伍的壮大及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回族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9.
陕锦风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37-143,136
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回族文化又都具有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对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作一比较,并对泉州回族汉化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大业 《回族研究》2005,67(1):26-34
本文简略考证了明清时期顺天府、直隶所属州县 29位回族进士的生平、事迹,重点提供了他们为回族的根据,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宁夏社会科学院中东伊斯兰国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余振贵与编审张永庆合著的《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放》一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获1992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跻身这次获奖的14部著作之中。《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评价“该书是一部系统论述大西北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专著,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意义。该书的主要特点:(1)选题地方特色浓郁,现实意义重大。(2)立意新颖,论述全面,论证中肯,资料翔实。……在有关我国西部问题的同类著述中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宁夏这样一个基础条件较差的省份,推出这样有力度的作品,实属难得。” 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怀中,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享受政府津贴。他的论集《回族史论稿》1991年在宁夏人民出  相似文献   

12.
六亿人民大谏婀,万里畏空当厂房。铜铁任务早完成,一颗杠心献拾党。不尽铁水滚潦流,好似金龙落地游。咱们跨分天上飞,吓坏地下钓翰牛。一颗红心献给党(回族)@之~~  相似文献   

13.
回族文学与回族的民族心理赵慧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该民族的自觉,是该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回族文学自然也不例外。自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其文学便同步于历史的进程。而回族文学的发展必然是以自己本民族的鲜明特色为根基的。回回民族的心理素...  相似文献   

14.
回族习惯法的直接渊源来自《古兰经》、“圣训”,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一贯按伊斯兰教的教义行事。《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中记载穆圣说:“凡婴儿初生时,均属原造。以后,其父母使其成为犹太人、基督教人或摩尼人”。根据这一条“圣训”,回族形成了一条重要的习惯法,即当孩子出生后父母便通过口头、行为和心理等方式对孩子进行伊斯兰教育,即家庭教育。由于回族习惯法具备法律功能发生的条件,因此它对回族家庭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反作用力。在这一习惯法的影响下,回族家长将孩子教育成才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一位瑶族所长的追求廖圣杰三湘大地,雪峰山余脉,有一座海拔1314米的大山,名叫罗子山。罗子山处辰、淑、怀三县市交界之地,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当地经济、文化落后,社会发展缓慢。解放初期,当地60%的村民缺衣少粮、缺油少盐、缺医少药、缺文化。当时农会送...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朝历代对回回民族的历史缺乏专史的跟踪,使得现代回族史研究的宏伟意向,与专家们从唐以后各代“国史”及私家著述中钩稽的单薄史料,形成非常鲜明的反差,不言而喻,这种情况会使有关回族史许多专题的研究经历意想不到的艰难,加上我国回回民族风雨连绵的历史命运,就尤其会使一些严肃的回族史著作带上一种悲壮的批判性格。史学历来是  相似文献   

17.
对回族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理论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各民族中,回族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这一特征似乎为很多人所注意。“天下回回是一家”、“回回见面三分亲”、“回回心齐”,等等,都是民间的一种大众性概括,研究者们则用“内聚力”、“向心力”、“聚合力”等概念来表达同一种意思。但是,在我们对这一事实进行理论分析之前,有两点值得首先说明: 第一,所谓回族的凝聚力概念,是一个尚未操作化的、得到应有的定量分析的概念,就是说,回族凝聚力强,到底是相对于回族而言、还是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而言,抑或是相对于某些确定标准而言?强到什么程度?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在定性分析的同时,能够获得实际调查的、测量的乃至定量化的资料依据为好,可惜笔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材料。因此,  相似文献   

18.
“回族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是双元的——通过自身具有本民族特征的教育手段实现民族文化传承,通过主流社会教育手段谋求主流社会认同与环境氛围相适应。”就是说,作为回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回族家庭教育,其教育中心是一方面通过家庭教育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而另一方面就是与主流教育的接轨。这样,就使得回族家庭教育形成了“念经与念书”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松茂著《回族史指南》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指南丛书”的一种。关于编写该丛书的宗旨,其主编在其序中说:“历史证明,中国边疆与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相系始终,可谓二位一体。因此,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