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僜人”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有“西藏江南”之称的察隅县境内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曲”藏语“河”的意思)的中印边界传统边境线中方实际控制线以内的地方。其中额曲是僜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大约有1300人(2001年统计数)。僜人实际上有“达让”和“格曼”两个居民群体组成。僜人所操的达让语和格曼语均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僜人往往是“多语者”,如格曼人除自己的母语外,一般懂达让语,也懂藏语和汉语。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9月16日以来,江泽民同志对进一步做好广播影视工作特别是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广播影视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采取切实措施,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在西部开发考察中,对加强西部广电工作提出积极建议。国家广电总局和各级广电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重要指示,研究民主党派人士提出的建议,在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讲政治、抓落实,使全国广播影视工作特别是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广播影视工作有了明…  相似文献   

3.
西藏历史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9月中旬以来,在西藏拉萨陆续发生过几次骚乱,国外分裂主义势力就以为西藏要乱了,说什么“西藏历史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西藏不是中国的”;西藏内部有的人也随声附和,开始闹腾起来。我想,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所谓“西藏独立”的由来,对从元代以来直到近代西藏与祖国关系的历史不甚了解;而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做得很不够,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族志电影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志与电影什么是民族志电影?我们今天所说的影视人类学一词有没有什么含义?这类问题似乎是故弄玄虚,如果提问者是一个多年来致力于在教学和社会研究中普及记录影片和一般音像记录技术的人,就更是如此了。琼·多米尼克·拉约奥克斯认为,电影正在变成“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以至许多人类学家都把它当作表现研究成果的一种新手段。我认为他的话表达的是一种心愿,而不是正确的判断;是一种希望,而不是对影视人类学真实状况的反映。他也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出生的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们倾向于否认电影是一种“严肃的”表现方法,基本上不承认电影能够成为民族志资料的可靠源泉。此外,在我看来,甚至在“年轻的”民族学和人类学家中,承认记录影片的科学和教育价值的人也寥寥无几,尽管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从保存到展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国内外影视人类学历史和理论并联系影视人类学新的认识和实践 ,从人类学理论阐述和影片的定位入手 ,对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作品从保存到展现变迁进程进行了梳理并探讨其原因 ,认为民族志电影“科学”、“客观”、“真实”并非是绝对 ,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在“科学”、“客观”、“真实”为取向的传统民族志话语下“合理的存在”的结果 ,这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中国有着共同的表现。随着民族志对传统书写民族志所谓的“科学典范”的质疑 ,携带被研究者声音和对话的“开放”的民族志作品出现有助于当代民族电影摆脱“科学”的禁锢。不同于文字作品 ,民族志电影作为人类学的影视表现形式 ,是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而 ,本文提出展现是人类学用“形象化语言”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客观要求并具体阐述了民族志影片的新定位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初春时节,我们走进了沂山脚下的一座军营。营区内处处漾溢着春的气息:花草树木正在吐绿,训练场上一派龙腾虎跃。在这些虎虎有生气的年轻士兵中,_部分少数民族战士练就一手“绝活”竞风流的故事,更是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线。军营“赵忠祥”易学武 “首长和同志们,军营之声节目现在开始播音……”每天晚饭后课余活动的时间,营区高音喇叭里便传出一个为官兵们所熟悉的声音,这声音浑厚、深沉,酷似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的嗓音.不知内情的人往往禁不住脱口而出:“呀,赵忠祥!”其实,这声音是从湖南龙山入伍的土家族战士易学武口中发出的。 小易入伍时,并没有在这方面显出特长,只因他美术字写得像那么回事,画画也让人称道,于是便调入了电影组。电影  相似文献   

7.
月会 《民族论坛》2005,(9):10-11
主题回放日前,中国首部互动电影《谁说青春不能错》剧组在北京招聘演员。在电影演员海选现场上,随着“哒、哒、哒”一阵高跟鞋的连串脆响,一个身型比李玟更S的女子,丰胸肥臀,头戴遮阳草帽,面罩薄纱,娉婷而来。她走路的时候,每个部位都在扭动,幅摆极大,眼神飘忽,旁若无人,自信无比。她,就是传说中那个每天有5000以上的网民同时在线等待她文字和图片的芙蓉姐姐,那个网上最旺最拽最拉风最火爆的芙蓉教主!芙蓉姐姐的眼睛有点发红,红得就像兔眼。她告诉导演这是因为最近很忙,“白天工作晚上接受采访”,这话让人想起广东影视新贵宋祖德的那句“白天写支票晚上写诗”的名言。忙得都这样了,芙蓉姐姐还忙里偷闲地来参加《谁说青春不能错》的海选,到底为什么呢?“我想展示自己,网络上是展示,影视剧中也是展示”芙蓉姐姐毫不讳言对电影的喜爱,“我自己也挺喜欢看喜剧的,我觉得我有喜剧天分,平时就挺搞笑,如果有机会演演就好了。”对于网络让她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功绩,芙蓉姐姐表示很感激,也很感谢那么多网友支持自己,“我认为我成功的原因是真实、真诚,网络上的我并不虚幻。”芙蓉姐姐同时坦言,网络并没有改变她自己,“我不想做谁,只想做我自己。”  相似文献   

8.
静静的嬗变     
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岁末,一个新锐的藏族导演带着他的第一部力作风尘仆仆赶来,为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涂上了一抹重重的油彩;这是中国电影百年来的第一部藏族人独立编导的本土电影,它以本民族的独特视角,真实地展现了发展中的新西藏,同时,它也在向我们诠释着一种全新的电影理念;万玛才旦和他的《静静的嘛呢石》,载着对我们对西藏电影,对民族电影的无限希望,一路走来——近期,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和他的本土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可以说是成为了影视文化界备受关注的焦点。在电影拍摄完成仅几个月的时间里,万玛和他的这部处女作就多次荣获国际、国…  相似文献   

9.
数字给予我们真实──由统计看西藏王韶泉一些能让我们了解西藏的数字──西藏土地面积120万平方公里,人口230余万,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2人。人口密度比全国少123人。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堪称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其中,被称为“藏北羌塘...  相似文献   

10.
20多位1976年进藏的大学生,讲述了他们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仅仅是他们自己故事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即使他们讲完了自己的全部故事,也只能说是1976年进藏大学生故事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然而,就是这些片段的故事,人们已经可以从中去领略西藏的神奇,阅读亮丽而悲壮的人生,聆听特殊年代一代人的心灵独白和奋斗足音,感受一种富于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的青春。我常常想,西藏,一个肤色能被烈日烤成黧黑、脊梁能被风暴抽出鲜血、身躯能被严寒凝为冰块的地方,一个能让人的心脏的负担越来越沉重、血液的浓度越来越粘稠、大脑的功能越来越迟钝的地方,一个充满着荒僻、苍凉、寂寥、孤独、艰辛、清苦、困坷、危险的地方,何以对这些人具有如此大的诱惑力,又何以使这些人能够产生如此撼人肺腑的心灵颤动?思前忖后,难以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我只能沿用很多人已经使用过的说法,这就是,西藏,是一种境界。西藏境界,这是一种永远地过滤着尘俗、淡化着名利、张扬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升腾着生命崇高之美的境界。只要走进这个境界,几乎所有人的感情都将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得到陶冶,得到洗礼,得到净化,得到升华。而在感情得到陶冶、洗礼、净化、升华的同时,也就与西藏有了深深的缘分,从此也就与西藏结下了永世解不开的情结。这种情结,超过了同乡间的情分,超过了同学间的情谊,甚至超过了亲人间的情愫。这是一种被西藏没有污染过的清纯的气息所渗透过的情结,一种被西藏从原始便存在的圣洁的冰雪所搓洗过的情结,一种被西藏永远难以捉摸的神奇的灵光所沐浴过的情结。不管是今天仍然继续留在西藏的,还是已经离开西藏的,他们的心系在西藏,魂系在西藏,情系在西藏。他们已沉积在血脉里的对西藏的爱,任何情愫也再难以将其替代。他们因选择了西藏而有了一份自豪;西藏因拥有了他们而多了一些故事。文章可以有结束,但西藏故事是没有结束的。只要西藏的雪山不倒,河水不枯,西藏故事便会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英模报告团在首都北京巡回演讲期间,我们访问了被誉为“侦察英雄”的广西边防某部参谋、壮族青年覃显凡。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和战友们在边防前线与越南特务作英勇斗争的事迹。我出生在广西一个壮族山村里,从小就迷上了看打仗的电影。有时就是赶十几里路我也要去看。特别是《渡江侦察记》,我一连看了五遍。那时,我就盼望自己早一天长大,成为一名侦察兵。  相似文献   

12.
应美国亚洲友好协会演出部主任戈登夫人邀请,我们西藏藏戏团一行9人于1987年3月赴美访问演出,历时29天。在美国的纽约、圣卡鲁斯、圣巴巴拉、里斯门、欧波里、夏里斯巴达等14个城市演出26场。西藏传统的古老藏戏,给予美国观众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在美国引起轰动。《纽约时报》、美国之音、ABC广播公司等各大新闻机构纷纷争相报道我团演出和活动情况,他们评论说:“藏戏团来到纽约,吹起了一阵‘西藏风’。”  相似文献   

13.
1987年,荷兰范普拉赫先生以一个国际法学者的身份,出版了一本题为《西藏的地位——从国际法角度对西藏历史、权利与前景的分析》的专著。在这部专著中,范普拉赫先生援引民族自决权原则,对所谓“西藏民族自决论”作了系统的阐述和论证。他的结论主要有两点:(1)“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西藏国仍然存在,流亡于达兰萨拉的合法政府就是它的代表。因此西藏政府和西藏人民有权要求恢复他们对自己领土的主权,有权要求摆脱其他国家干涉”;(2)“藏族人民的自决权是可以在抛开或不考虑西藏在  相似文献   

14.
孔嘎嘉措是位很有才华的青年画家。在藏族画家中,他头一个举办了个人画展。这些年,西藏成了艺术家的“淘金”之地。内地画家被西藏雄奇的山川、粗犷的民情和神秘的宗教所吸引,冒着各种风险前来写生、创作。他们画寺庙、画雷山、画康巴汉子……这些画让人对遥远的雪域高原遐想不已。嘉措的画却全然不同,画面纯净、凝重、寂静,没有热烈躁动的情绪,也没有神秘莫测的气氛,几乎没有人的活动。作为藏族人,嘉措比内地艺术家更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但他没有直接表现自己同胞的生活,或者去画一些宗  相似文献   

15.
从“蕃”和“乃”的词源看西藏农业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远古时期的旧石器时代,西藏高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可见,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藏语因此也保存了许多古词,本文仅从“蕃”和“乃”字的词源探讨西藏农业起源的一个侧面,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从“蕃”看西藏农业的起源 自古迄今,藏族一直自称蕃(bod)。那么“蕃”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呢? 近代西藏著名的历史学家根敦群培在其所著《白史》中记载:“吾等此处,以最初时在自己语中即呼之为‘蕃吉域’(蕃境)”,在《贤者喜宴》中也可看出“蕃”早在松赞干布前就已  相似文献   

16.
范普拉赫制造所谓“西藏国”的第三步,是说元末、民初西藏宣布了所谓“独立”。 范普拉赫说:“直到1350年,西藏才在世俗贵族绛曲坚赞(1350—1364)的领导下,再次从蒙古人手中获得独立。绛曲坚赞成功地使自己成为一个重新统一和集权化的西藏统治者,他和蒙古皇帝之间只保持着一种形式上的联系。”(页34)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西藏,百万翻身农奴最早是通过认识解放军,进而认识共产党的。“共产党最好”、“金珠玛米最亲”,道出了我们西藏人民对党的感激、对人民军队的信任。今天,在西藏,许多群众一说起自己的幸福生活,第一句话还是“共产党好,解放军亲。”而一说起共产党的恩情、解放军的功德,人们就会说到李素芝。作为一名在西藏工作了28年的人民军医,被李素芝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群众不计其数。有人称李素芝为“高原一把刀”,西藏老百姓说他是治病救人的“活菩萨”,是把困难群众放在心口的好“门巴”。由于高寒缺氧,西藏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发区。但在高海拔…  相似文献   

18.
■称谓在多语种史料中的记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敦煌古藏文文献中的■指“王”“主人”“长官”和“兄长”。而后世藏文史料对■的记录相对稳定,语义的演变多指“释迦牟尼”或某一成就者。藏传佛教在16世纪后半叶再度传播到蒙古地区,自此■称谓从“主人”传入蒙古语,记作■uu。■uu在蒙古语中产生语义演变,兼指为“寺庙”“拉萨”或“西藏”。■uu又借入满汉文继而出现“joo”“昭”“召”“招”“招地”“西招”等音译称谓。  相似文献   

19.
电影《刘三姐》成功地塑造了歌仙刘三姐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在40岁以上人的心目中,刘三姐的歌声是他们童年时代耳熟能详的调子;在50岁以上人的心中,刘三姐是他们少年时迷恋的电影人物;而60岁以上的观众则把刘三姐看成是与世俗婚恋抗争的最佳代言人。近日,笔者特地走访了这位影坛老明星——刘三姐扮演者、著名壮族演员黄婉秋。她虽然已经做了奶奶,但风采依旧,无论是忆往昔还是论时事都思维敏捷,神采飞扬,言语动作充满了魅力。黄婉秋演活了刘三姐1943年春节前“小年夜”那天,黄婉秋降生在山青水秀的桂林。按民间的说法,这天出生的人是灶王爷爷…  相似文献   

20.
电影《农奴》最近在全国上映了,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西藏农奴翻身的故事影片。我刊编辑部邀请了部分同志举行座谈。参加座谈的人,有西藏少数民族参观团的藏族团员和中央民族学院的藏族学生,他们过去都是身受压迫的西藏农奴。下面发表的就是他们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