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于歌谣的研究,见诸于报刊的文章的论点和切面都是从民间文学的角度进行的。笔者认为,对于歌谣来讲,这种学术取向是不全面的,它不符合歌谣尤其是民间歌谣的本质含义和根本目的。因为,歌谣尤其是民间歌谣,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上层建筑,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人民现实生活和内心情感、观念的真实表白。它的文学层面只是一个形式的问题,无论它的形式如何完美,笔触如何细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化,壮族的风俗歌谣呈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特征,除了主体样式——文学之外,还有与之相关的图腾祭典、宗教信仰、农耕文化、人生礼仪、音乐舞蹈等等与民族民俗文化有关的文化形式,这些文化形式,在壮族社会中有较强的文化功能,或多或少都影响着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如果我们对壮族风俗歌瑶进行立体的文化考察时,就会发现,壮族风俗歌谣及其与之有关的文化活动,有着浓郁的宗教信仰色彩,在其文化圈内围绕文化主体(比如青蛙)进行的各种文化活动,以歌谣文化为主线,音乐、舞蹈等为副线,相辅相成,使其文化呈现出极为明显的立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民间歌谣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以及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审美情趣。它不仅是一种艺术现象,也是一门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研究对象。民和土族的民间歌谣也一样,它不仅是民和土族人民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更具有社会历史价值。探析土族民间歌谣语言的语言特点,是我们理解和认识这个民族群体必不可少的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三姐歌谣是壮族民间教育的源泉和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探讨刘三姐歌谣与壮族民间教育的渊源关系,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壮民族现代文明和谐社会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千百年来,勤劳的瑶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以卓越的才能创作了大量的民间歌谣。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丰富了生活,形成了瑶族人民古朴自然的民族艺术特色,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能。现根据笔者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三水瑶族乡调查时所得的资料及手头所有的歌谣对瑶族民间歌谣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社会功能作一些分析。一、瑶族民间歌谣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一切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对西藏的一切应该来个再认识。藏族文学亦不例外,应该从西藏的实际出发,来个再认识的过程。当代藏族文学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藏族文学能否真正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和团结人民的精神武器,能否牢固地植根于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学土壤里开花结果,取决于它能否具有本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三十多年来,我区和其它有关省区的文学工作者,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撰写了不少反映藏民族生活特色和描写藏族人民光辉形象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为西藏的革命和  相似文献   

7.
苗族医药是苗族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苗族文化宝库的瑰宝,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苗族医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族特点鲜明,自成派别和体系,对多发病、疑难怪病有独到之处。苗药具有用药简便、药源广泛、价钱便宜、疗效显著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一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医学发展与整个苗族历史发展紧密相连。其源古远,在古老的民间故事和歌谣中常见反映。据传说:苗族医学的始祖是药王爷爷。歌谣中唱道:“药王药王,身明晶亮,穿山越谷,行  相似文献   

8.
<正>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及情感表现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它既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气质与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他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总观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功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感应功能 民族音乐是通过民族的特有形式演、唱(奏)方法进行的,具有民族的特性和风格。它除了一般音乐能满足人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艺术活动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民族舞蹈较为亮眼,不仅依靠着古老形式与独特美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贯穿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更是让广大群众看完后由衷自豪,不仅是文化做到了很好的传承,更是凸显了民族间的团结气息,是一种很有内涵的舞蹈。本文,我们就针对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做一个简单的研究,希望能增加大众对民族舞蹈的认识,并逐渐喜欢上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艺术活动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民族舞蹈较为亮眼,不仅依靠着古老形式与独特美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贯穿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更是让广大群众看完后由衷自豪,不仅是文化做到了很好的传承,更是凸显了民族间的团结气息,是一种很有内涵的舞蹈。本文,我们就针对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做一个简单的研究,希望能增加大众对民族舞蹈的认识,并逐渐喜欢上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瑶歌的整理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千百年来,瑶族人民用诚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和简明的手法创造了无数的歌谣。这些歌谣充分表现了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瑶族的劳动、生活与追求,不愧是民族文艺园地的骄艳花朵。可惜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很多瑶歌没能保存下来,幸存至令的仅有一小部分。现在,瑶族人民口里尚存的历史瑶歌是活的记录,而借助汉字留存的历史瑶歌就成了宝贵的文献遗产。解放后,党和国家对瑶族的文化遗产十分关怀、重视,对历史瑶歌做了很多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情歌的两个阶段及女性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直到明代才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作家文学,因此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独占文坛。在土家族民间文学的艺术宝库中歌谣文化又特别发达,而五彩缤纷的情歌则是歌谣中一枝分外鲜艳的奇葩。土家族情歌不仅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而且多角度、深层次地反映了土家族男女青年微妙复杂的婚恋心态,洋溢着民族美德。  相似文献   

13.
平山尤家庄小唱流行于河北省中西部平山地区,是集民歌演唱、高跷舞蹈表演、民族器乐演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平山民间艺术文化的大融合,展现了平山人民的人文内涵及其凝聚的民族生命力,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本文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推进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人文风俗、精神内涵的总称。广场舞作为当下新时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逐步完善形成了广场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广场舞文化有机结合,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场舞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民间舞蹈本源追溯、广场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传统文化融入广场舞文化产业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人文风俗、精神内涵的总称。广场舞作为当下新时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逐步完善形成了广场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广场舞文化有机结合,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场舞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民间舞蹈本源追溯、广场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传统文化融入广场舞文化产业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世界民族艺术史上极为罕见、在中亚地区特别是维吾尔人民居住生活的西域地区影响最广泛的民间演唱艺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今天终于走红全国及世界乐坛和舞坛。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这块瑰宝,是勤劳而充满创造精神的维吾尔人民智慧的结晶。她从千千万万民间乐调、民间歌谣中汲取精华,用音乐、舞蹈、诗歌演唱等形式表现了维吾尔人民的情操和理想。所以,与维吾尔人民的历史文化同步发展的十二木卡姆音乐,已经深深地根植于维吾尔族人民的心中。维吾尔人民的音乐舞蹈历史非常悠久,原始社会首先在民间产生了很多音乐,同时也有职业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7.
壮族民间歌谣与歌圩源远流长,在壮族人民生活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在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和新时代的冲击后,壮族民间歌谣与歌圩又在壮乡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平山尤家庄小唱流行于河北省中西部平山地区,是集民歌演唱、高跷舞蹈表演、民族器乐演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平山民间艺术文化的大融合,展现了平山人民的人文内涵及其凝聚的民族生命力,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本文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推进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民间舞起源于民间,人民群众通过舞蹈的形式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劳动过程表现出来,并且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才出现在我们面前,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中国民族民间舞本身是随性的,不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约束,并不是通过不断练习就能够掌握的,是人民最真实情感、情绪的表现,要结合文化、情感、技巧等多种因素才能充分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人民,有着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其能够治理和维护地方的社会秩序,使苗族人民得以生息、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长期的历史斗争中,逐步形成自己一套民族习惯的规约。其中,起到最高约束作用的是“禁盗岩”。过去,“禁盗岩”的“岩”规“岩”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禁盗岩”的埋岩形式是由寨老召集全村(有的几个村屯) 群众,在村边的山坡上,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