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湖:由模糊走向清晰 翻开中国地图,在大片褐黄色的西部腹地,有一片用蓝色表示的水域,它便是青海湖,我国第一大内陆咸水湖。约2000 多万年以前,青藏高原地区是一片真正的汪洋,后来地壳运动,海底隆起成为陆地。而青海湖地区因断层陷落,形成一个巨大的外泻湖,湖水从东面出口泄入黄河。到了距今100万年前的第四纪造山运动中,湖东的日月山异峰突起,封闭了泄水口,于是便有了这个著名的内陆湖。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  相似文献   

2.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海湖北岸,南通唐蕃古道,北连丝绸之路,扼汉藏通衢之咽喉,揽山、海、湖之形胜,是一个美丽富足而又充满活力的地方。 海北藏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早在青铜器  相似文献   

3.
图①-③是西藏牧业区民居的主要形式:帐房。以白帆布做基本材料,而以黑、蓝色或彩色布做图案、装饰的谓之为“彩帐”,常是作为参加赛马、节日集会时的临时用品,亦多用在气候温和的季节,见①。作为牧区日常民居用的帐房是所谓中民帐篷,见②,拉萨语称为“巴”。这是藏区牧民的基本民居形式。而在夏季游牧时,频繁的走场、迁移用到的则是如③的轻便帆布帐篷,拉萨语称为“廊”。 图④- ⑦是一组西藏山南农业地区的民居形式:土木结构的平顶房。房屋四角的“玛尼旗幡”,构成一种特色景观。 图⑧-(14),反映的是西藏半林半农区的民居形式…  相似文献   

4.
边疆趣闻     
“倒淌河”水为什么倒流“倒淌河”在青海省的民族地区,它从日月山奔腾而下,向西北流入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一般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而它却由东往西,因此人们称它为“倒淌河”。由于它异样,所以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它美丽的神话和故事,其中一说为文成公主的眼泪流成的。“倒淌河”的水为什么倒流呢?据考察远在十多万年以前,青海湖和所属  相似文献   

5.
在安多地区的苯教史上,佐海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苯教晚期的历史上,佐海寺与青海贵德、化隆、循化、同仁、共和等地的苯教寺院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直接参与了这些寺院的很多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佐海寺僧人们的宗教活动不仅将这个地区的很多寺院用师承关系相连接,也加强了佐海寺与青海湖周边的苯教团体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这些地区苯教信众对佐海寺的认同感,对苯教这个古老的信仰在该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冬守青海湖——记一支保护湟鱼的渔政管理队伍文/吴宇数九寒天青海湖,一派“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的严酷景象。然而,一支由汉、藏、蒙古、回等民族组成的渔政管理队伍却以温暖的爱心,在冰窑般的湖畔搭起座座帐篷,为了国家名贵水生经济鱼类———湟鱼...  相似文献   

7.
浓情欢聚     
《民族论坛》2011,(11):42-44
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遇谓之“缘分”,如果将“浓情”加入,内心感动便在这深秋里温暖漫延了。  相似文献   

8.
知识荟萃     
瑶族为什么喜欢蓝色瑶族人最喜欢蓝色。尽管他们的服饰种类繁多,挑花绣朵,可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所有服饰,都是用蓝色的布料做底色,连被子、头巾、胸巾等都染成蓝色。瑶族为什么这样喜欢蓝色? 瑶族古籍《盘王大歌》中说:“寅卯两年发大水,天下万物皆被淹。”瑶族人民的祖先曾几度飘洋过海。在频繁的迁徙过程中,他们长期以深蓝色的大海和蔚蓝色的天空为背景,这蓝色的世界给瑶族人民留下了朴素、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墓”和“坟”是死者的埋葬之所,也是古人意识中死者在“另一世界”的生活起居之处。葬后以土填平谓之“墓”,墓上垒筑封土谓之“坟”;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同一种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由墓演变为坟是埋葬制度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墓和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同一切宗教性习俗一样是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尚无埋葬之俗,人死后随意弃置了事。《孟子·藤文公上》谓:“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大概即是反映了这样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智力的增长,血族感情的观念、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湖盆地带和四周山地是高寒优良的牧场,最初的牧民跟河湟谷地农业社群有很大的渊源关系。在千年的协同演进中,边疆牧区与内地农区、牧民与农民长期经济交流,互通有无,形成了农牧互补、相互依赖的共生结构关系。这一命运共同体在牧区现代化中,更是“旧邦新命”,经贸、人员、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紧密,展现了青藏高原民族交融、和合共生的状况。青海湖地区也成为我们管窥中华大地上不同生计、不同经济活动、不同民族和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找寻汉服失落的美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轻箬 《民族论坛》2005,(11):38-40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这是爱国诗人屈原《涉江》起首的文字。屈原一向以高洁出尘著称,一生都在歌咏香草美人,而他竟然爱慕一件衣裳若此,可见这件衣也足以与天然香草、绝色美人相媲美了。这件衣裳便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汉服。《左传》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华夏民族的名字就是从这华美的衣服而来。其实不仅仅是屈原,我们翻阅任何一本古典文集,里面关于华美衣冠的描述都可谓俯拾皆是。“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说的是与自然交融的和谐之美,“丝衣其晦,载弁俅俅”说的是盛大瑰丽…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误区,提起国土面积,仅知道960万平方公里的“黄色国土”,却很少知道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这似乎是常识上的误区,但实质上却是观念上的误区。其实早在我国明朝,郑和下西洋就曾把海洋文明和世界航海推向了巅峰……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大,受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国沙漠化土地平均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进入八十年代,沙漠化土地扩大的速度猛增到平均每年2100平方公里。目前,沙漠和沙化土地总面积已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达到153.3万平方公里.这其中,98%以上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蛮荒之地”等大大小小的沙漠,时时  相似文献   

14.
侗乡茶文化     
<正>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侗族人民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习俗中所表现出的种种文化现象,虽历经曲折,仍一直保持下来。以礼貌、文明为特征的侗家茶,便是侗族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的一种别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侗家茶别具情趣、美不胜言。每到侗寨主人让客人洗尘后,便连续端来三杯茶,第一杯茶谓之“生姜茶”,即用腌制的酸辣姜下茶,表示给客人清心;第二杯茶谓之“糖茶”,即用  相似文献   

15.
“墟”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虚”,本是荒坡土丘、遗址故城之义,可在我国的某一特定区域,它却是一个特指名词:集市。北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说: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又诗云:‘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即此也。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虚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虚不亦宜乎?吴氏之文,不仅指出了“虚”作为集市名称的使用范围,而且提出了“虚”之所以为“虚”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2022,(3):64-66
<正>湟源,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被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月山、华石山所环抱,宛如一只美丽的“白海螺”。这里属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为通往西部牧区门户,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茶马商都”之称。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里有座海心山,相传很久以前,海心山上有匹日行千里的龙驹,它要是跑上高原,人们就有好日子过了。为此,人们天天想啊,夜夜盼……这虽然是个神话故事,却反映了高原各族人民世世代代渴望改变交通落后的迫切心情。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们的美好愿望终于变成现实。经过铁道兵筑路大军5年的英勇奋战,青藏铁路于1979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上最大的荒漠——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腹地,有时会奇迹般地遇到这样的场面:在骄阳似火、砂砾灼人的熄火山下,常可见一片碧波般的人海。近看,一些穿着讲究、戴着蓝色大面罩的男人,骑着高大的骆驼,挥舞着短刀长剑,表演着娴熟的骑术;女人们披着蓝色的长披肩,佩戴着银制的手镯和耳环,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弹着用  相似文献   

19.
泸沽湖以湖心为界,湖东属四川盐源县,湖西为云南宁蒗县所辖。四周高山环绕的湖面又可分为两部分,当地人称水草丰美处为“草海”,其余地方则为“亮海”。亮海是鱼的世界、鸟的王国。 当地方言管泸沽湖叫“享拉美”,本意为母海。母海即母亲的海、女人的海! 泸沽湖周遭是一个由女人创造、女人主宰的王国,保存着当今世界上最为  相似文献   

20.
西藏密法     
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曾预言:藏学是21世纪的显学 藏学的精髓就是藏密。 藏密,藏语谓之“桑阿”,意即“秘密真言”、西藏今天的密宗,发展了苯教和印度佛教的密宗,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体系、侧重经典、修习仪轨、本尊伸祗等。如宁玛派,以大圆满法为该派的代表法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