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携着喜马拉雅山的飞雪,踏着雅鲁藏布江的瀑水,著名的苗族服装设计师韦荣慧“从雪山”向我们走来。在’99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作为中国民族博物馆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这位该馆的民族服饰首席设计师又隆重地推出了主题为“我从雪山走来”的大型藏族传统服饰及时装展示会。一、“我从雪山走来”韦荣慧赋予这台藏族传统服饰及时装展示会12个表现系列:一,“雪山颂”:雪山代表着圣洁与美好,是藏族人民的崇拜对象,也代表着他们的愿望。法号、擂鼓、兽皮、树叶等,表现了藏族人的传统服饰所经历的远古时代。号与鼓的交…  相似文献   

2.
我是……     
我是一片云从漩涡中走来有阳光就是变幻的色彩我是一阵风从热流中走来有星云就能踪迹徘徊我是一粒沙从浪底中走来有潮汐就能随意淘汰沙不是我我没有沙的圆滑风不是我我没有风的浪漫云不是我我没有云的流彩我只是一棵小草从泥土中走来根系山川魂牵四海母亲给了我生命大地教会我忍耐沙在我脚下低吟云垂露为我洗礼狂风里我磨炼着柔弱的身躯这就是我生命不息青春常绿为母亲奉献着  相似文献   

3.
“我从不考虑明天的结果,也从不设想未来.我对教学生舞蹈、对自己,都采取一种强化教育方式.我不喜欢的事我告诉自己从不去想.我只是去做好我喜欢做的事,一步步地走好路.这是我在北京生活30年形成的原则.” 41岁的帕夏古丽手里摆弄着一根健身弹簧,那双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我,真诚中竟还有几分稚气的可爱.她的学生却告诉过我,这双厉害、挑剔的眼睛曾使他们敬畏过、苦练过. 帕夏11岁从新疆喀什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舞蹈.17岁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北京度过了她的少年、  相似文献   

4.
<正>他们是一群纯朴的土家农民,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他们在文明的喧嚣中,守望着精神的家园……在张家界市黄石寨的西边,再西去20公里,有一个美丽的村落,它依山傍水而建,院落相连;古柳新枝和断垣残壁的吊脚楼相互辉映;清晨扉门开启,鸟语花香;傍晚农耕归来,炊烟袅袅;入夜时有篝火迎宾,幕天席地,锣鼓喧天;一天之内,静谧与喧嚣共存,悠闲与感悟同在。在这里居住着  相似文献   

5.
他们从喧闹的城市走来,走向冰雪消融的原野,走向溢满甜蜜的大千世界……初夏的风刚刚闪动羽翅的时侯,我们和他们在塞外青城相识了。他——邵金旺,是扶着大青山长大的。那蕴蓄着追索和求实的目光里,闪烁着一种桀骜不驯、任凭什么风浪也不折服的性格。她——张家骅,一个娇巧灵透的南方女性。50年代末,她辫子一甩,来到了塞外草原。 1956年,邵金旺从天津师范学院(今河北大学)肄业,到内蒙古农牧学院执教。两年后,毕业于北京  相似文献   

6.
6月的当空丽日滚烫着大地的心脏,从浓浓的春意中走来的高步侗寨除去满身束缚,接受灿烂阳光的洗礼。也就是这个令人心跳不已的季节,我走进高步侗寨,再次感受高步侗寨的独特魅力。高步是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中比较大的一个侗寨,由高上、高楼、克中3个村组成,与广西三江的高秀侗寨仅一山之隔。青青的山,绿绿的树,在鸟鸣蝉唱中显现一望无际的盎然景色,律动的流水清澈透明,充满勃勃生机。崇山峻岭中的高步古朴典雅、玲珑剔透。6座鼓楼、  相似文献   

7.
“只要个个高兴AA欢乐,我就弹起红鲢的琵琶唱起动人的歌。”——一侗族琵琶歌《开场白》在京有“歌舞之乡”美称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黄一111乡,有一个土生一t:一匕、风情十足美名远播的“皇部们文化艺术团”。这支侗乡K间的艺术队伍,萌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成K在氏族风情旅游的舞台匕兴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从家〔S口的上坪子、草台子,一步一步迈向了山外的大舞台、演播厅;他们的歌舞,不仅滋润厂中外游客的心田,增进厂民族间的团结,而目给侗乡山寨带来了繁荣、富裕和现代文明。”一一裁、稻步“哆耶不知传过…  相似文献   

8.
杨旭昉 《民族论坛》2012,(13):55-57
<正>6月的当空丽日滚烫着大地的心脏,从浓浓的春意中走来的高步侗寨除去满身束缚,接受灿烂阳光的洗礼。也就是这个令人心跳不已的季节,我走进高步侗寨,再次感受高步侗寨的独特魅力。高步是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中比较大的一个侗寨,由高上、高楼、克中3个村组成,与广西三江的高秀侗寨仅一山之隔。青青的山,绿绿的树,在鸟鸣蝉唱中显现一望无际的盎然景色,律动的流水清澈透明,充满勃勃生机。崇山峻岭中的高步古朴典雅、玲珑剔透。6座鼓楼、5座花桥耸立于  相似文献   

9.
在奴隶社会里凉山怒吼着风雪,奴隶们身拖着沉重的锁链,没有自由也没有吃穿,日夜受不尽鞭打和磨难。山顶上刚烧完亲人的尸体,破屋里又传来孩子的哭喊,淌满了眼泪的大地,处处是血迹斑斑……旅行在凉山的日子里,无论在复盖着冰雪的崎岖山路上,在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旁边,或是在低矮简陋的土屋里,我常常听到人们,伴着竹笛口琴,唱着歌,申诉着彝族人民的苦难。歌声是那么悲壮和凄惨,难怪人们唱着唱着就哭起来!我在清晨的冷冻中醒来,迎着呼啸的刺骨的寒风,走向昭觉城外,浓雾像一张浮动的账幕,蒙罩着四周白雪皑皑的山野。山前一缕青烟萦烧在彝族村寨的上面。每当我看见彝族男女沿着山坡走来,我就忆起  相似文献   

10.
胡晨  扁舟 《民族论坛》2008,(8):18-19
<正>(一)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文艺表演上,有一道节目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一群从远古走来的"毛古斯",他们身披草衣,头戴草帽,赤着双脚,或碎步进退,曲膝抖身,或左跳右摆,浑身颤动,或摇头耸肩,全身茅草刷刷作响……这是由湖南湘西永顺县  相似文献   

11.
柔软的石头     
他们围着青藏高原上林立的群山中那些高大、雄伟、鹤立鸡群的山峰右绕而行,或骑马,或徒步,或者干脆一步一叩首地磕着等身长头,遇到山水自然或者人文景观则停步祭拜。他们煨桑、抛洒禄马,口中是对这些山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尽夸张的溢美之词。这样的场面,甚是庄严。这是笃信藏传佛教的高原民族对自然、  相似文献   

12.
他们的故事看似平凡,他们的生活看似简单,他们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用一种平凡然而伟大的精神,用一种力所能及的方式默默地做着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正。是这样的平凡,正是这样的纯粹,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使中国变得有希望,它感动我们,也感动中国-- 命运使我和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相遇199年33月,我被分配到武警广西总队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队服役。融水县聚居着苗、瑶、侗、壮、汉等5个民族,自然风景独特,民族风情浓郁,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比较落后。在融水白云、大浪等乡,有一个瑶族分支——红瑶,因为贫穷、封闭和受“狗不耕田,女不读…  相似文献   

13.
许鑫 《中国民族》2007,(8):36-39
这次随中宣部采访团22天的内蒙古之行,由西向东一路走来,沿途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格外吸引我的视线,让我为之驻足、为之留恋、为之动情。他们之中,有政府官员,有企业经理,有从异乡来内蒙古扎根生活的外乡人,有纯朴的少数民族牧民……这些人在人群中可能只是个体,然而,正是这千千万万个个体,共同见证、共同努力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60年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文明 《民族论坛》2012,(3):56-58
<正>黑茶,这个从丝绸之路上伴随着驼铃声走来的千年神秘之茶,再次在21世纪香溢天下。白沙溪,这个从1939年走来的老厂,以其执著、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引领着湖南黑茶的盛世崛起。茶之情:事在人为绝地反击安化,小淹镇,白沙溪。茶  相似文献   

15.
一天光加桑去串亲戚,在半路上遇见了那个常来寨子里叫卖土罐的贪婪小商贩。那小商贩背着一篮子土罐,见光加桑对面走来,想戏弄一下光加桑,就挡在路心,故意提高嗓门问道:「喂,你就是光加桑呀?」「是啊,我叫光加桑。」光加桑一边打量着小商贩,一边大声地回答。  相似文献   

16.
——他们没有高等学历,他们没有丰厚的收入,但是他们是真正的男子汉。 ——他们钢铁般的意志永远激励着我,督促着我,让我向军人看齐。 ——从他们那儿看到了拼搏进取、勇争第一的精神,这些都将成为我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走近军人,我发现他们不再只是一个象征,而是活生生可敬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丹青踏歌     
正缘分的奇妙之处在于,即便你想了她很多年,也未必得见一面,而缘分到了,便会一下子贴近了。丹青,就是这样踏着歌向我走来的。丹青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东北角的小镇,是隐在山谷中有着兰花气息的苗家姑娘,内敛羞涩,秀丽烂漫,在四月里,以肆意的春光迎客,以一条清澈蜿蜒的丹青河牵引着走向她的人们,以她柔和、清丽的姿容让人从城市坚  相似文献   

18.
晚霞为巨网般的雷达天线镀上了一层金边;云雀和鹦鹗在空中盘旋;散发着浓烈芳香的是秋风中的山地兰……来了,沿着那条铺满了山花的小路,走来了头顶上插着鸟羽  相似文献   

19.
盛夏之际,我来到“火洲”吐鲁番。一下长途汽车,恍惚跌进奇热难当的大烤箱里,流风灼脸,黄土烙脚,心烦意乱……道路两边停着许多辆装饰华丽的小型面包车。这时,一个英俊的维吾尔族小伙子朝我走来,他笑着对我说:“雅达西(同志),请上我的车,到大十字一个人一毛伍分钱。”前来接我的安同志见我略有迟疑,一面往车上放包,一面对我说:“现在都坐这车,毛驴车一年前就没了。”车子载着我们一行8人在萄葡城里那长廊般的葡萄架下穿行。记得3年前我来到吐鲁番,曾写过一篇介绍吐鲁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七月一日,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十周年。十年树木,自治州的发展也正象亚热带的丛林一样茁长起来。我最近在自治州的首府通什访问了几位黎族干部,他们都担负着自治州的各项工作,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黎族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看到了他们怎样从被压迫被奴役的年代走上繁荣发展的艰苦历程。五指山上找红云的人许多人都知道,在黎族人民的口头中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1943年,五指山区的黎、苗族人民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