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台以《花烛夜》、《师生情》、《年关宴》为主要戏目的花灯戏,正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紧张排练,这是为11月上旬即将召开的全国秀山花灯论坛献演准备的。秀山因花灯而扬名,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秀山花灯以歌舞为主要表演形式,融百戏、礼乐、纸扎艺术和宗教、民俗为一体,这一民间艺术表演活动一直保留着原始宗教特点和表演习俗以及以歌舞为主体的“跳团团”等艺术特色,全县,有以清溪、溶溪、龙池、洪安、梅江为代表的6个地区风格流派。秀山花灯起于唐,兴于宋,明末清初时开始有掌调师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2.
秀山,位于渝、湘、黔、鄂4省(市)边区结合部,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居住在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文化艺术极为丰富,尤以秀山花灯最受青睐。秀山花灯,是一门古朴、诙谐、抒情、优美,集歌、舞、戏表演为一体,并以打击乐器、琴弦乐器为伴奏的综合艺术。源远流长秀山花灯秀山花灯,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明、清,发展于民国政府提倡的“新文化运动”,辉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秀山花灯的原始名称叫“跳团团”,属土著人祭祀歌舞的形式。清代“改土归流”、“赶苗夺业”后,大量的汉兵汉人从江浙湖广一带迁居秀山,高度文…  相似文献   

3.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6,7(2):74-84,123-126
选择学术反思的“小角度”,简明回顾、辨析重庆秀山花灯传承保护十年(2005-2014)研究成果的内在学术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四部学术专著《中国花灯论文选》、《秀山花灯文化生态的考察与思考》、《从文化特色到经济特色——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调查》、《灯神乐舞——秀山花灯人类学研究》的学术意识、理论依据、逻辑理路等方面展开阐释.作为民俗类国家级“非遗”秀山花灯传承保护的核心学术问题,就是基于文化经济视域,秀山花灯本体“灯体艺用”与“艺体灯用”对立观念整合的学理阐释、秀山花灯文化基因活态传承与市场利用具体路径的探讨.应该高度重视,秀山花灯作为中国花灯本体研究的“这一个”案例,及其成为国家级“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田野调查点研究的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秀山花灯戏是由载歌载舞的秀山花灯派生出来的一个剧种。其形成时间可追溯到清末民国初年。在当时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秀山边沿地区的梅江、洪安、石堤、溶溪、峨溶等地,相继传入了辰河戏、阳戏、灯儿戏、京剧、川剧等剧种。一些花灯艺人受到启发,创编了一些时间在10—30分钟,角色限于生、旦、丑,故事情节短小单一的折子戏,又称“单边戏”。花灯小戏表演少者2人,多者不超出5人;道白纯系秀山方言,特别是花子(丑角)的刷白(讲白话,吹牛)风趣诙谐,起着承上启下,烘托气氛的作用;人物身段动作生活化,随意性强;唱腔多为一至两个调子贯通始…  相似文献   

5.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结合部,系渝东南“门户”。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素有“武陵明珠”、“小成都”之美誉。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8%,是著名的花灯歌舞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庆直辖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抢抓机遇,大力发扬“务实树形象,苦干求发展”的精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2年,全县各族人民以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饱满政治热情,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6.
花灯二人转,顾名思义,即由二人表演的跳花灯形式。它分男角和女角。男角,又名丑角,亦称花子或赖花子;女角,又名旦角,亦称花妹或幺妹子。过去受封建旧礼教的影响,传统的旦角多是男扮,新中国成立后才改为女扮。它的名字过去也并不叫二人转,而是经历了从“跳团团”到“门斗转”再到“二人转”的漫长过程。“跳团团”源于秀山土著民族的祭祀歌舞,他们在祭祀活动时,围成圈跳动,故而得名。唐宋时期,土著先民进京纳贡,不但观赏了京城的花灯盛会,也带回了皇帝赏赐的精美花灯。因此,在以后的祭祀活动中,他们把花灯高挂于祭祀堂内,围绕花灯欢舞。随着…  相似文献   

7.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21,12(3):29-36, 97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立足于哲学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应用,重视日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交往功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落脚点在“交”,即“相互交汇,有所接触”的“交往”。这样通过“民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生活的应用理解,阐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逻辑起点。风俗习惯在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与传承,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活动。重庆国家级民俗类非遗的秀山花灯,当代以来舞台化精品打造历史经验收获不少,但我们可能更应注意的是其民间交往功能存在的问题,政府主导的秀山花灯春节“跳花灯”习俗活动,成为本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文化交往功能重要载体,有助于美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愿景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分析与探讨了重庆市"秀山花灯"仪式艺术的表征性、隐喻性和功能性意义,认为通过对仪式艺术形式及内容的解读,可以直接进入仪式表达的核心,进而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艺术来传递思想、表达意义以及仪式艺术场域的形成与宗教意图间建立的连接。  相似文献   

9.
走进罗水     
宗荷 《民族论坛》2007,(10):56-57
自1987年以来,文化部在全国开展了民间艺术之乡和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截至2002年,全国已有486个县(市、区)及乡镇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特色艺术之乡"的称号(2007年该活动申报名称统一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7年,欣闻我省张家界罗水乡正在积极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本刊在省民委副主任赵仁秀的带领下特走进罗水,看看这方神奇土地如今展开了怎样的笑颜。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3,(5):51-53
正遗产发现地:麻阳苗族自治县花灯戏,是湖南地方小戏剧种,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在湖南,它主要包括以平江为代表的湘北花灯戏、以嘉禾为代表的湘南花灯戏和以麻阳为代表的湘西花灯戏。湘西花灯戏的前身是"花灯",因脱胎于灯节赛会而得名。湘西花灯戏首先出现在今麻阳、凤凰一带,后逐渐流传到整个湘西地域,并影响邻近的湖北、重庆、贵州等省市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2,(12):67-67
11月15日,湖南省民委副巡视员褚世林一行7人到桑植县开展小城镇建设工作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走访了桑植县瑞塔铺镇,并听取了桑植县委、县政府、瑞塔铺镇政府关于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该镇是桑植县白族聚居地之一,是国务院授牌的"中国花灯之乡",是文化部授牌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11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城乡统筹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也是湖南省民委、中国石油湖南销售公司小城镇建设工作联系点。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2,(23):67
<正>11月15日,湖南省民委副巡视员褚世林一行7人到桑植县开展小城镇建设工作调研。调研组一行首先走访了桑植县瑞塔铺镇,并听取了桑植县委、县政府、瑞塔铺镇政府关于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该镇是桑植县白族聚居地之一,是国务院授牌的"中国花灯之乡",是文化部授牌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11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城乡统筹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也是湖南省民委、中国石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13,(11):58-59
张家界高花灯是湘西北土家族地区较古老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主要流传于张家界市永定区沅古坪镇等地。在与沅古坪地区接壤的沅陵、桃源、慈利等周边区县,也有少量玩高花灯的习惯。永定区历史悠久,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孕育了这多彩炫丽的民族古典舞蹈。  相似文献   

14.
正芙蓉桥白族乡素有"大鲵之乡"的美誉,在这片面积达70.2公顷的广袤土地上,峰峦迭起,绿色葱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大山之下,各路溪涧汇聚成壮丽的酉水河。酉水河畔,在此栖居数百年的白族儿女依山傍水渔樵耕作,与美丽的自然和谐相处。张家界是中国大鲵最主要的原产地,芙蓉桥则是张家界的"大鲵之乡",从对大鲵的抢救性保护,到人工繁育大鲵,到大鲵系列产品研究,芙蓉桥白族乡的人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与恐龙同时代的"地球纪念物"和极其珍贵的"活化石",大鲵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和中国二级保护  相似文献   

15.
金陵 《民族论坛》2004,(8):44-44
张家界花灯是一种非常有趣、极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性小戏曲。每逢春节,张家界各乡各村的花灯队伍便云集城镇,登台演唱,引来千百群众围观。台上演员全身投入,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不断。花灯在张家界如此深得人心,魅力无穷。那么,它是怎样在该地生根、发展并壮大的呢?  花灯艺术扎根张家界,成为张家界人人喜爱的传统小戏。笔者以为:辰溪县是花灯从四川传入张家界的通道之一。清道光元年《辰溪县志》载:“庆元宵,有采茶歌及川调贵调之属,其词俚鄙,操土音。”这种在元宵上演的音“土”词“鄙”的川调贵调,与四川花灯极为相似。辰溪县…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乌江三角滩锰业公司向韩国出口120吨电解金属锰,实现了第一笔自营出口业务。据重庆海关统计,2004年秀山电解金属锰直接出口创汇实现16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5倍。秀山锰业从开采加工到形成产业,从默默无闻到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凝聚了秀山几代人的心血,特别是近几年全县干部群众思改革、谋发展,奋发进取,“发锰财,猛发财”的梦想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仙居花灯素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仙居花灯起源于唐朝,伴随着明清时期制灯技艺的日趋成熟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文革、破四旧等历史原因,仙居花灯制作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仙居人民开始怀念起热闹喜庆的元宵灯会,在仙居县政府、文化局和民间老艺人的共同挖掘下,仙居花灯才得以重放光彩。本文就仙居花灯的历史起源进行简要追溯,同时就仙居花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8.
仙居花灯素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仙居花灯起源于唐朝,伴随着明清时期制灯技艺的日趋成熟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文革、破四旧等历史原因,仙居花灯制作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仙居人民开始怀念起热闹喜庆的元宵灯会,在仙居县政府、文化局和民间老艺人的共同挖掘下,仙居花灯才得以重放光彩。本文就仙居花灯的历史起源进行简要追溯,同时就仙居花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9.
齐岳山上氤氲缭绕, 清江河流一路向东.鄂西南,这片曾经谱写过无数壮丽诗篇的沃土, 正孕育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西部名城利川市.利川全市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59.2%,是国内外闻名的"坝漆之乡""水杉之乡""莼菜之乡""黄连之乡""山药之乡""歌舞之乡".  相似文献   

20.
宁夏的味道     
想像宁夏,就必须调动你的双重意识: 一方面要确认她是地处雄浑苍劲的西北高原,另一方面要把江南某一个花红柳绿莺飞草长之乡在心里头搬一搬,搬到西北高原上。这样两方面感觉合在一起,就是宁夏了。这片土地同时具有大西北与江南水乡的鲜明特色——必须坚定不移地这样想像,宁夏的概念才基本对头了。是否违反自然规律地域规律?一点也不。比艺术家的艺术更艺术,这就是宁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