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边各族人民经过41年的艰苦努力,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延边经济发展迅速.1990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可达到42.2亿元,比解放初增长了20.1倍,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了2.1倍;国民收入可达到34.3亿元,比1978年增长4.2倍;全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79年至1990年累计达到50.2亿元,是前30年的2.5倍. 为加快延边经济的发展,延边州委和州政府根据州情特点,提出了如下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遵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面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面向市场需求,以基地型农业为基础,以资  相似文献   

2.
凉山地方民族工业是在解放后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截至1988年底,全州已有全民制职工21.17万人,比刚建州的1952年增加了21.12倍,其中少数民族职工30073人,比1952年增加了40.20倍。职工年均工资1723元,工业企业人均创产值8433元,分别比1952年增长了5.7倍和2.27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州的劳动、工资、保险三大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改革用工制度。1985年起在全州国营企业新招工人中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废止了“顶替”和“内招”职工子女,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招工办法,已招收劳动合同制工人18432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36%。并赋予厂长(经理)辞退违纪职工的权力,建立起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和调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国家的帮助和扶持下,财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州财政收入,1988年达到19818万元,比1950年增长148倍;比1978年增长2.68倍。财政自给率也由1978年的34.79%,上升到1988的62.23%。在17个县(市)中,有一个市上解,5个县基本自给。做到了十年改革,十年财政平衡,略有结余。坚持正确的理财思想,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讲求新形势下生财、聚财、用财之道,努力增加财政收入,是改善凉山财政状况,实现财政平衡的必由之路。财政的积累主要来自工业的发展。改革十年来,引进、筹集用于新建和改造企业的总投资达12.52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91亿元,新增固定资产9.75亿元。1988年实行承包的地方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实现税利、企业留利、职工工资总额、净上交财  相似文献   

4.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粮、油、禽蛋等主要农副产品大多丰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内外贸易增长较快,交通邮电通讯事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民族自治地方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之外,离不开国家的大量投入。1996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119.06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了十几倍,而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从1978年的0.79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15.09亿元,也增长了18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阿坝州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绿色立州、科教兴州、旅游富州、水电强州、稳定安州、依法治州”工作思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夯实科教、能源、交通、通信“四个基础”,建立绿色、旅游、水电“三个高地”,着力培育支柱产业,突出特色经济优势,使全州经济规模迅猛扩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综合财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02年,全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5亿元,是1978年的12.5倍,按…  相似文献   

6.
肃南县少数民族牧民祖祖辈辈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马当步,牛驮垛,酥油灯,手推磨”是其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肃南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5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9.49万元,2003年达到9300万元,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141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40元,是1958年124.4元的32.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1.2亿元,户均11412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由解放前的30多岁增加到了现在的70岁。82.6%的乡、85.5%的村、90.1%的户达到了小康标准,1997年全县整体跨入牧区小康县…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上半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累计投入民生方面的支出资金累计达到78.3亿元,占上半年全州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数的77.1%,主要用于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商业服务业、住房保障等方面,有力地推进了全州各项民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教育投入给予优先保障。截至6月底,全州教育支出累计完成数达17.8亿元,同比增加2.4亿元,增长15.4%。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州科学技术支出  相似文献   

8.
这里,一切都变了.曾以凤凰降临栖息的传说而得名的来凤县,1985年率先在鄂西自治州八县市中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一番的目标;1986年工业总产值又超过农业总产值;1989年县财政收入4745万元,是改革前1978年的14倍;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上升到2.3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改革政  相似文献   

9.
改革的风风雨雨,在青海高原海北藏族自治州这片辽阔的草原上吹洒了九个年头。九年中。海北州的畜牧业经济以崭新的姿态、最佳的效益,跃居全省畜牧业经济发展之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1987年全州畜牧业总产值达5136.4万元,比1980年增长92.5%,牧民人均收入874.8元,比1980年增长2.4倍。全州19个牧业乡中有8个乡的人均收入超过千元、人均收入最高的乡达到1503元。80%的牧户实现了定居,其中草场围栏、栅圈、供水点和定居点建设“四配套”的定居牧户,占全部定居牧户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关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我国民族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9160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198%,年均增长速度9.5%,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从1989—2001年,13年民族地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83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0.8%;仅2001年当年完成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3610亿元,相当于1989年的近10倍。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空前丰富的产品,使民族地区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01年民族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51亿元,比1989年增长3.7倍,年均增幅高达13.8%。在经济总量指标大幅增长的同时,民族地区人均水平不断提高,到2001年,全国…  相似文献   

11.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30年来,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优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5亿元,是1984年的49倍;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7亿元,是1984年的73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8亿元,是1984年的9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466元,是1984年的16倍.  相似文献   

12.
海北水利事业伴随着自治州的各项建设事业走过了从无到有,茁壮成长、不断前进的发展道路。截止2002年底,全州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04项,总投资达到18954万元,比建州40年的1993年增长2.8倍。特别是1998年以来,自治州不失时机地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作的力度,这一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工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与1952年比,三州工业总产值增长了70倍。农业总产值增长1.8倍。粮食总产量增长1.63倍。大牲畜年末总头数增长16.9倍。商业购销总额增长了20多倍。社会购买力也大为提高。凉山州人均由原3元增加到94元,增长30倍。甘孜州人均也由原13.8元增加到150元,增长10多倍。这些事实,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其中,与正确执行党在民族地区的价格政策,发挥和使用价格的杠杆作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产业是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生产力发达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对缓解就业压力,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加资金积累,活跃城乡经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人民生活的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国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三大产业都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199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4亿元,比1980年增长4倍,平均递增15%。“七五”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稳定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同时,调整了三大产业结构,使第三产业的发展、幅射能力不断扩大,经济  相似文献   

15.
2000年至2005年,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回眸这5年,红河州经济在战胜各种困难中稳定发展,取得了全州财政总收入连续跨越50亿元、60亿元、70亿元、80亿元四个大的台阶,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60.8亿元的目标。同一个5年,融入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红河州财政,成绩斐然。回眸过去5年红河财政人深感骄傲和自豪,备受鼓舞。红河财政人走过一段令人难忘的历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十五”时期红河州财政改革与发展财政收支的大幅增长,为支持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财力保障财政收入方面:全州各级财…  相似文献   

16.
<正>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导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近,我们对湖南省零陵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进行了调查。江华瑶族自治县,工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2627万元增加到1990年的16743方元,增长633.5%,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2411元,比1950年增长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32元增加到1990年的236元,增长737.5%。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主观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战略任务,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十年,民族教育成就有目共睹。首先,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不断增加。据1988年统计,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达到12. 5万多人,比1978年增加24. 8%;普通中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达到281. 6万多人,比1978年增加14. 1%;中等技术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达到8. 8万多人,比1978年增加8. 4%;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传来喜人的讯息:在前一年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下,这个旗1983年一举夺得农牧林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大丰收,出现了“八个突破”、“三个翻番”和“五个增多”的新局面。这“八个突破”是:粮食、油料、甜菜、植树造林、饲草储量、财政收入、多种经营收入以及牲畜出拦率、商品率等都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三个翻番”是:工农业总产值达2亿7千5百多万元,人均产值662元,都比1978年增长一倍多;人均收入500元,比1978年增长了4倍。随之而来的是“五个  相似文献   

20.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效与特点今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20年来,通过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纵观20年的发展历程,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特点明显。发展的速度快。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和新疆五个自治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84年的40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7269亿元,年均增长9.8%,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1984年以来,民族自治地方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极大改善。200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118万千瓦,是1984年的3.6倍。工业生产稳定发展。1998年工业总产值完成5313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