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分析韩国现代社会儒教文化背景和儒教文化功能,并阐述如下几个观点:(1)形成价值观之两极的东西方文化不仅具有相互融合的可能,而且具有成为加速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的文化形态;(2)就儒教的历史合理性而言,其伦理价值观念未必能体现时代的精神,因而,无论儒教在当代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功能,都只能看作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的具备普遍有效性,因而,儒教能否在未来21世纪的文化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将取决于对其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儒教文化与韩国现代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教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长期以来在韩国社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并通过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影响着韩国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及整个经济文化生活。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 ,韩国社会已从农业社会发展成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本文对儒教文化在韩国现代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将如何演变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韩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儒教文化一直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儒教文化是韩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儒教的精神和价值观念深深扎根于韩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文章简单概括深受儒教文化渗透和影响的韩国现代化模式的特点,再论述了儒教文化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同时,文章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三个层面剖析儒教文化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之后,总结了韩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韩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韩国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其特征就是以儒教思想为核心,多种文化并存发展.而这种混合文化形态与韩国传统饮食拌饭——以米饭为主食、混合其他食材的烹调手法在实质上不无相通之处.这种“拌饭文化”把各色文化加以韩国式改造,再与韩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分析韩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看到这种“拌饭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这一文化形态形成的根源有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大致来说,历史因素使儒教思想深入韩国人的内心,并使其成为韩国社会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文化转型以其社会经济转轨、制度创新的形式,实现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体性变革,从而体现韩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在对传统儒教价值观的改造与发展中,韩国寻找到了一条在儒教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的路径。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韩国企业价值观也出现了明显的嬗变,集中表现在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的价值观转向;由权威主义向人本主义的价值观转向;由重义轻利向义利兼顾的价值观转向等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韩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研讨会于2007年10月19日至20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本届大会由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与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举办,由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郭齐勇教授及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儒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锡源教授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韩国,以祖先祭祀为本质内容的中秋丧祭文化既是对韩国人最重要、在韩国社会中覆盖最广,又是最具韩国人特色的文化现象。其实,从新罗开始至整个高丽时期的近千年,韩国人的丧祭文化还是以佛教式为主导。然而,从朝鲜王朝开始,随着朱子学的“一统天下”和《朱子家礼》的普及,丧祭文化逐渐转向儒教式。这种转向不仅在丧葬形式上,而且在生死观上也都表现出了根本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在地两班”以“奉祭祀,接宾客”的生活方式,又为儒教丧礼文化在韩国的最终确立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序言东亚(中国、韩国、日本)的儿童观,特别是在近代,有着以中国儒教为轴系的家长制的相似性。众所周知,诚如中国孟子所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儒教道德以断绝继嗣为最大的不幸。因此,极为重视家族谱系延续性与繁衍性的近代社会,婚姻以得子获得继嗣为终极目的,孩子被置于维持血缘家系的存在、奉祭祖先的重要位置。基于中国儒教伦理观的家长制,产生了三从、七去等严格要求女性的社会道德、伦理与习俗,足行“四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贤妻良母的义务。在韩国,近代李氏朝鲜(1393-1894,以下简称为李朝)的女性将生…  相似文献   

9.
日本儒教的贤妻良母主义女子教育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文化学视角分析儒教的女性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教育观对日本各历史时期女子教育的方式及内容等方面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从一个点面上探讨日本如何使传统文化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我国正确处理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韩国宗教文化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是一个传统宗教与新兴宗教同时并存的多宗教国家。这种多种宗教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同韩国的自然风土和历史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及政治制度等有着密切关系,并受到中国、印度、阿尔泰语系古代诸民族宗教文化和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韩国的宗教曾经历了原始巫教的产生、儒佛道三教的传入、基督教与传统宗教的冲撞、新兴民族宗教的崛起等几个发展阶段。本文简述佛教和儒教在韩国的演化面貌。韩国宗教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宽容与和谐。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宗教。  相似文献   

11.
韩国医疗保障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非政府主导下的民间分散医疗救助、国家主导下的分阶段建立医疗保险和社会环境大变化下医疗保障制度整合三个阶段,这期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韩国民族强烈的民族主体性、事大主义倾向、儒教文化、家族主义、政治社会意识等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促进了韩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迅速发展,也造成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困境:民族主体性为医疗保障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民众的诉求推动了医疗保障政策的发展;受事大主义倾向的影响,韩国多借鉴国外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注意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儒教文化使得韩国在发展医疗保障制度时采取了差等适用政策;家族主义使得医疗保险主体为在职的男性工作者,同时将医疗负担寄托于家族或家庭,割裂了社会连带性责任,造成韩国医疗保险脱保和不纳保现象的发生;政治社会意识推动医疗保障政策实施的主体实现了由政府到民间的转换,造成了多元诉求下医疗保障政策的多变性。我国在发展医疗保障的过程中应注意汲取韩国等国家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借助文化因素推行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2.
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认为儒教伦理阻碍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建立在中国社会结构基础上的儒教在一定程度上为独裁制和官僚制度服务,同时儒教的追求、经济信念、伦理中心等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导致了儒教的必然失落。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现代化的趋势使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儒教的精神实质,这就使得儒教的重塑成为必然。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儒教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韩国历史上的高丽时期,儒释道三教虽然各有发展,但呈现出很强的交叉发展以及融合的面貌。虽然历代君王实施儒教振兴政策的很多,但是他们几乎都崇尚佛教。民间的文人志士身上也深刻体现了这种三教互相融合的现象。这种融合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植于韩国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朝鲜王朝,乃至今天的韩国社会。这对我们解决当今多元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演出过程和核心内容来看,其实质是“祭”仪,即韩国传统萨满巫俗和儒教祭仪的传承。端午文化作为历史上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汉字文化圈”的共同文化现象,在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端午文化都具有共同的“文化分母”,即祈福禳灾。  相似文献   

15.
自公元372年中国佛教传入韩半岛,韩国佛教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始终与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众生活紧密相联,成为韩国文化、甚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以来又以人类福祉化、佛教生活化、佛国净土化的方针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古老的佛教不仅没有被现代社会所抛弃,反而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韩国核心价值观是在精神上支撑整个韩国社会的共同价值原则、目标和取向。概而言之,韩国核心价值观即"家庭至上"、"爱国主义"、"诚信知礼"、"民主法治"和"宗教宽容"。作为韩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韩国核心价值观是在根深蒂固的儒教传统中、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中、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中、以基督教为主导的西方文化的浸润中形成的。同时,韩国坚持立足传统文化与吸收现代文明,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倡导与社会层面的参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以及媒体"软性引导"与法律"硬性规定"四个路径,着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而这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日两国学术界中,关于儒学还是儒教的论说由来已久。从"儒学"的原始形态来说,"儒学"并不是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宗教;从"儒学"的展开历史看,中国儒家学说的主流从来没有成为如西方现代"Religion"那样意义上的宗教。把儒学称为"儒教"的表象之下,反映了对西方文化受容的变异。中日两国虽然都用"儒教"一词,但是在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有着两国近代史化过程中社会对待宗教不同态度的痕迹,存在相互认知上的错位。正确认识儒学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家族的研究历来以分析现象和把握实际状况为主。然而,这种研究模式很难准确地把握家族的正体性并揭示其方向性。基于这种问题意识,我们试图通过儒教的家族观确立家族的正体性以展望未来。儒家的全部实践伦理都是从家族出发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家族占据着儒教社会的中心地位。儒教的家族是“道德的共同体”,家族成员是“关系的自我”。因此,也可以在道德行为的实践和普及上获得儒教家族的存在意义。儒家非常重视家族成员所具有的“关系”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扩大到社会乃至国家。我们可以从儒教的这种家族观中看到克服人际关系的疏远化和形成积极的“关系性”人性的可能性。当然,在儒教的家族观中也还残存着传统时代消极的文化因素,适应现代社会也有很多问题。但是,儒教家族观中的未来指向性的后现代理念价值还是值得充分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南儒教是越南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时从中国输入的。越南封建国家建立后,儒教经历了受抑制到推崇的过程。随着殖民统治的确立,越南儒教走向衰微。古代越南没有创造独立于中国儒学之外的学派,而是将中国儒学应用于越南。但越南并非一切照搬,而是有所选择与发挥,使之具有一定的民族化的特征。儒教在越南流传二千年之久,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曾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入民间。其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非常巨大和深远,在当代越南仍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儒教婚姻文化与异地非儒文化的冲突表现 :一是儒教地位的确立及其影响 ,儒教的坚固的地位是由于它的政教不分所决定的 ;二是儒教婚姻文化的特征 ,即他主性、男尊女卑 ,其目的是繁子孙、广家族 ,以此为主要特征的儒教婚姻文化在与异地非儒文化交流时就必然出现冲突与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