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人才一般都有鲜明的个体独立性,表现为认识的独立性、实践的独立性和生活的独立性。同时,还具有素质的完整性和知识的连续性。要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即突出创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其具体措施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专业和加强跨专业联合培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实施跨专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协同创新理论在高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目前国内高校开展了以专业并行模式、专业融合模式、第二专业模式、大学科教育模式、跨学院教育模式为代表的跨专业教育,其突出问题包括专业、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教学管理和部门协调不便等。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结合武汉工程大学开展"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整合完善跨专业一体化培养方案;优化跨专业教育组织和机制;强化跨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3.
要想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首要的问题是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必须创新。笔者以《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为题开展研究表明 ,开放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以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考虑知识变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说明了大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指导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研究探讨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是培养电气专业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提高电气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建立自主研究学习方式,以及探讨跨专业相互配合,提高横向沟通能力,争强独立创新意识等,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知识创新与创新能力、知识创新与创新体系,以及我国建立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创新体系的意义等方面,以比较和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我国创新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科学地提出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各种模式。最后,指明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科学思维对知识创新起着指导性作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中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是知识创新中进行科学思维的三种基本类型.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想像和联想、直觉和灵感、科学假说等方法是这三种基本思维类型在知识创新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实践教学的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等主要环节入手,探讨了以创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创新人才素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的主体。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认为知识经济所要求的创新人才素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9个方面 :1.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崇高的献身精神 ;2 .对创新需求的敏锐预测与准确把握 ;3 .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并勇于挑战 ;4 .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有效的知识综合 ;5.遵循创新规律与科学素养 ;6.规范的创新行为与人文关怀 ;7.科学的创新思维与艺术修养 ;8.个性的张扬与良好的心理品质 ;9.创业精神与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流体传动方向学生的培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分别在基础理论学习阶段、专业理论阶段和毕业设计综合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工程意识入手,采用功能单元等方法,建立了工科层次化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创新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要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前挖掘培养创造意识,以校企结合拓宽创新环境,提高指导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技术创新过程为基础,构建符合企业技术创新要求的人才素质结构模型。认为:知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源,作用于技术创新构思成果的评价与反馈,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研发阶段的知识共享、交流与转移,推动技术创新扩散的发展,实现技术创新生产过程优化与营销创新;人才管理则可以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全员创新,提高风险意识、强化学习能力,提高团队意识、构建高效团队,保障有序生产、提高营销能力,确保有效沟通、提升人才素质。阐明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知识创新与人才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5点对策协同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人才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包括: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全员创新;客观评价,预测风险,及时反馈;优化员工知识结构,提升员工团队意识,促进知识共享;提高生产效率,鼓励营销创新;吸收创新成果,提高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创新观念是教师推行创新教育的认识前提。教师的创新观念主要包括 :创新价值观、创新平凡观、培养创新素质的教育目标观、多元人才观、动态的知识观、立足发展的教学观、注重个性的学生主体观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工程设计过程的特征,总结了工程设计问题的类型.并在对创新基础、创新才能、创新意识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创新设计方法——就地出发型、由此思彼型、多向扩散型、集思广益型.  相似文献   

15.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毕业设计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毕业设计过程缺乏创新精神和动力的原因,探索了在毕业设计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工业设计已涉及产品创新的整个过程,在产品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产品创新视野剖析了工业设计应具有的创新思维、创意实现、方案整合三种能力,进而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以上三种能力是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及保证,并认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水平的发挥。文章首次提出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提出了通过毕业设计选题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知识整合是企业提升集成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关于集成创新中知识整合的流程和机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分析集成创新中的知识特点,即复杂性、分散性、内隐性和黏滞性,阐述了知识整合在集成创新中的角色,并构建了集成创新中知识整合的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对有效地利用知识整合提升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集成创新中知识的特性以及知识整合的过程,提出了集成创新中知识整合应遵循动态优化原理、自组织原理、黏性削弱原理和择优去冗原理。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当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标,本文从当代科技创新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入手,探讨了企业如何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之间的动态、双向的匹配、协同与互动的创新模式;提出科技创新在于学科交叉和汇聚,在于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创新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国家需求推动和市场牵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