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河南工业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为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构建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结构,以"校级平台课,院级平台课,专业平台课"为载体,以"打牢基础,突出应用,强调实践,提倡创新"为基本原则的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具体改革措施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个案带动研究类型的教学、重视中国比较文学史和突出中国问题、强调学术外语和英文原著片断的阅读、寻求教师个人学识与课程基础性之间的平衡这几个方面,陈述和分析了《比较文学原理》(又名《比较文学概论)》课的教学实验和改革。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是大学本科中文及其相关专业必不可少的一类专业基础课,承担着文学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但作为一种传统课程设置,目前的“文学史”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仍较多延续着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亟需改革。“学生参与”模式的建构是“文学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尝试,具有充分的现实和理论依据,“原典”阅读、“时事”追踪、“表演”和鉴赏实践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创新地坚持实施。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于高校外语金课建设体现了外语专业内涵建设的方向。外语金课在课程思政指引下获得方向性引导和理论支撑,有利于提升金课教学水平;课程思政以外语金课建设为依托,将德育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新文科教育指导下某地方高校外语金课建设的实践,分析课程思政与外语金课建设的联动效应,并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外语金课建设的有效路径,指出新文科教育推动了外语金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外语课程话语体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突出了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在文学史与文学原典、文学史与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给出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它以导读文本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学感受力与鉴赏力,并由此加强学生个人人生体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契合。它已经超越了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重写",通过还原历史现场、激发阅读体验的方法,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范式性"的思路,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在高校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甚至掀起了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热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化,现在作为基础学科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日益受到冷落。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时不断被压缩,由于各种公共课、通识课增加,加上双休日等因素,各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大都只剩下100课时左右,约等于80年代的一半。  相似文献   

7.
英语专业精读课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以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的主干课程,是"听力、泛读、快速阅读、写作"等课程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模式决定这门课程的授课效果和学习效果。本文以英语专业精读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精读课传统教学模式现状,探索互联网时代下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特点,丰富精读课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学教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文学课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传统科目。然而 ,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美国文学课的教学为例 ,说明文学选读或文学史等课程的教学要立足现在 ,联想过去 ,用文论指导 ,以红线贯穿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指导,部分高校已把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就“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指导提出了一些思考,“1+X”职业指导体系以职业指导课“1”为中心,“X”为课程以外的职业测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作为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整合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不能很好理解的原因,阐述图式理论在英语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文学史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图式理论在英语文学史教学中运用的具体设想,以提高英语文学史中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开发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为目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探讨研究了英语本科专业《英语阅读》课程的工作过程化开发模式,以此进一步完善并优化英语教学,培养英语+专业技能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并帮助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合理人才结构。  相似文献   

12.
"文学概论"课程为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主干课,也是学习文学类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本文试从分析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关于文学文本范例老化,与当代学生阅读领域脱节这一问题出发,探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课程讲授中适时调整文本范例,使其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领域,同时兼具经典文本的示范性和深广度,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精读课是大学英语的主要课程,它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总体英语水平。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以外语教学精读课为例,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读生词—分析课文讲解语言点—归纳中心思想—问题和练习。搬用这种方法,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往往忽视对整体内容和结构的理解,而且阅读的速度很慢,达不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精读课教学方式,笔者将整体信息阅读法引入我所任教的大学英语普通班精读课,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招生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面向一年级新生的工程导论课程也普遍开设。但是,目前在专业分流方法和新生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组织等方面仍然不够完善,不仅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利于各学科的均衡发展。本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基于国外几所大学案例,分析它们在大类招生、新生工程导论课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剖析工程导论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结合本单位实际,分析在专业分流和新生研讨课建设中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也应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为例,介绍了课程思政理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政治教育元素、价值观元素、中华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的融入,提出“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等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以此实现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大学生,为其他高校相关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但阅读课程的课堂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笔者拟从对话的视角,在阅读课程课堂活动的模式上进行尝试性的实践,试图改变学生目前的"休眠"状态。借鉴探究发现说与小组探究理论的基础上,笔者探究协作学习模式应用在英语阅读课程。通过学生课前探索、研究与课堂上协作环节,共同完成阅读课程的目标内容,真正实现阅读课程上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对话的目的。因此,动态的阅读课堂文化也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  相似文献   

17.
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发展的基本立足点,而“金课”建设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助力高校培养优质师资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师范类高职院校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推进“金课”建设工作,依然面临教师课程建设认知不足、课程内容价值失衡、课程结构背离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监督评价不足等现实问题。对此,高校与教师需进一步提高“金课”建设意识、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人才培养导向、建立配套机制,使“金课”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VARK学习风格模型,以对应分析方法对IY、第二步、CKCC和积极行动四门远程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的研究发现:课程学习风格偏好具有差异,其教学活动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搭配且混合式学习是实现不同学习风格的主要方式。其中,IY偏好视觉和动觉的学习风格,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观看视频,然后根据指示进行有道具的情境模拟活动,主要以视频课作为远程教学方式;第二步偏好读写的学习风格,教学活动主要包括阅读图片文字材料,然后完成书写类的作业,主要以数字课程作为实现方式;CKCC同样偏好读写的学习风格,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材阅读,同时伴随讨论和讲述,主要以直播课为远程教学方式;积极行动偏好听觉的学习风格,更加注重同伴间的讨论和互动,同样以在线直播课程为远程教学方式。这四门课程为其它远程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开发提供了借鉴,包括课程特色和教学目标与学习风格需匹配,以及混合式学习促进不同学习风格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课程建设实施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树立“师范·高职·专科”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理念,厘清学 前专业课程的“诗性、活性、灵性”三重属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课程平台,建设类别齐全、内容丰富的精品资源共享 课;以幼师生学习特点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创新“六导”教学方式,深入探索“课岗证赛融合、线上线下并联”课程教学模式; 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全程、多元、正向评价,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20.
经过对第一、第二课堂之间不能协调等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卓越人才培养的课内外联动机制,以此优化人才培养的路径。通过将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体系设计,丰富教学内涵,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内外一体化联动机制的“多级深化”,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才,在开放性学习模式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