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圆紫禁城     
正人们常说"三十而立",其实细想想也还真是那么回事,而我也是即将跨入30岁门槛的人了,回首过往,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与满足。我有可以陪着自己一起笑一起哭的好朋友,我有时刻陪在自己身边的亲人;我有一份还算是让老家亲戚朋友羡慕的工作;我有一处号称位于北京七环外的Dreamhouse(其实是在河北燕郊);我有一个让他站着决不坐着的听话老公;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北京  相似文献   

2.
吴一 《山西老年》2008,(2):52-52
提起"中风",人们可谓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一般人都知道它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之高;说陌生,是对它缺乏全面的了解,其中最普通的误解是把"中风"当成一种病。其实,它是一类疾病,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又称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正其实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个字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我70年代在欧洲读书,那时候我写关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我说还没有。他说,"你没有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像  相似文献   

4.
温乃鹏 《老友》2014,(11):1-1
正武则天崇尚佛教,在请120多岁的慧安禅师来宫中给她讲课时,见慧安禅师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便问其多大年龄了。慧安禅师说:"我不记得了。"武则天非常惊讶:"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怎么能忘记自己的年龄呢?"  相似文献   

5.
<正>几年前在美国上过一个课程,老师让我们所有人一天半不吃东西,然后饥肠辘辘、身无分文地上街去找吃的,只准跟别人说"我饿了",不能多说半个字。我是无法忍受饥饿的,这个练习真要命。我一个人在熟悉的圣塔莫尼卡镇海滩晃来晃去,经过了几家常去的、最喜欢的餐厅,可是我口袋里一毛钱都没有。最后饿得受不了,我终于开始行动。我看到一个穿着打扮都不错、三十多岁的男人,点了一个好大的比萨(我最讨厌的食物,不过乞丐就不挑食了吧!),还有热狗,一直在讲电话。好不容易等他  相似文献   

6.
城市与宽容     
查一路 《社区》2012,(30):60-60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从这个小城市走出去。虽然他才华横溢,可是熟悉的人却料定他不会有大作为。原因是这人很傲气,而且并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可是,很快他在一座大城市的一家大公司里,坐到了副总裁的位置。他给我讲了一种现象:中国人到外国去有出息,小城市的人到大城市有出息。地方小,人与人之间熟悉的程度高,彼此像一个篓里的螃蟹,用大螯紧紧夹住对方,即使篓子很浅,但谁也不能出头。朋友说的这种现象其实包含着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7.
郭甲虎 《社区》2012,(23):37
社区工作其实是个"杂活",什么都要干,大的来说,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五年一次的全国经济普查等;小的来说,社区的党务、计生、综治、民政等,一人兼数职是正常现象。那么"杂"的工作如何才能理顺,使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呢?我以为要靠"四心"工作法。  相似文献   

8.
1 时常问自己,我究竟是谁?其实我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用两条腿走路的人而已. 我努力在改变"此在",而追寻着"彼在"的自我,可是"彼在"的我又在哪里呢,又会是什么模样呢.追寻的旅途中,我黯然伤怀.那是对父母的感激,对帮助过我的人的感恩.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个庞大的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他们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微薄,不得不蜗居在都市一隅,往往是五六个人群租在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里,生活条件差,被媒体称为"蚁族"。其实"蚁族"不是中国的特色,它在国外早已存在。比起国内的"蚁族",日本东京的"蚁族"境况似乎更惨,我曾有过这段经历。前几年我大学毕业后到日本去  相似文献   

10.
正成为一名质量工程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两年间,我遭遇过困难,也遇到过令人开心的事,但最重要的是,在熟悉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很多人并不能从字面上马上理解我究竟是做什么的,其实我的工作内容是负责一切与工业产品质量相关的检测以及方案解决。简单地说,假如一个工业零件出  相似文献   

11.
自驾游还是相当自由的旅行方式,时间和路程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我有九年的驾龄,但是真正称得上自驾游的经历并不多,基本上都是周末去露营。我不喜欢一个人的自驾游,如果是一个人的话,我情愿乘坐火车,到云南发呆去。家人玩的概念和我不一样,基本没有一次自驾的时候没有和家人同行,我认为"好游伴是旅游成功的一半",所以如果碰到志趣相投的游伴,我就会选择结伴同行。在我的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是浙江水乡七日游。  相似文献   

12.
姐娘     
姐大我10岁。姐16岁那年,正是她该上高中的那年,一场大病夺走了娘的生命,父亲也在一次煤窑的塌方中,瘸了双腿,瘫在床上。从此,姐担起了一家三口生活的重任。父亲长年躺在病床上,看着姐小小年纪为了生计在棉纺厂做工却又无可奈何。那时,姐是棉纺厂最年轻的纺织工。有好几次,我发现她看着同龄的女孩子们进出县城那所本该她也一同进去的高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在中国出现了"韩流",在韩国出现了"汉潮",而在日本既出现了"韩流"也出现了"汉潮",不过在日本把"汉潮"叫作"华流"。"华流"的基本表现是关心快速发展的中国,而最突出的是很多人都在热心学习中国的文字和语言。2005年春,我以国际交流员的身份被派到日本,在鸟取县米子市从事文化交流工作,其中主要的一项任务是教当地居民学中文,在这过程中我经历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诗·秦风·小戎》"乱我心曲"之"乱",安大简作"■",从"又","嚣"声,"挠"字异体。《广雅·释诂三》:"挠,乱也。"典籍中习见"挠乱"一词。安大简"挠我心曲",即扰乱我内心。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挠"所从的"嚣"与古文字"乱"形近,后人误释为"乱",且"挠""乱"义亦相近,于是《毛诗》就写作了"乱"。由此字的释读可见,考释文字是整理出土文献最基础的工作。立足出土文献本身,重视传世文献,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得出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解释,这就是出土文献整理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有人叫他"傻子",有人叫他"疯子",有人叫他"怪人",而他则自称是"民间环保志愿者"——2008年1月27日,由《新文化报》、《吉林年鉴》、吉林电视台共同主办的第五届2007"感动吉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来自吉林省最贫困地区通榆县科尔沁沙地的治沙英雄、被人们称为"环保狂人"的56岁的万平排名第一,荣获了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奖!接过这沉甸甸的奖杯,听着观众热烈的掌声,万平显得非常平静,他说:"我做这个工作91个月了,谢谢所有关注、支持、帮助和安慰我的人。  相似文献   

16.
那年的大年初三,我记得很清楚,在我三姐家聚会,二哥说,生,你知道吗?九,你九哥去白马寺出家当和尚了。  相似文献   

17.
那天真冷     
傍晚,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街上的行人急匆匆赶着回家。我和慧慧撑着伞在人群之中穿梭。突然一阵寒风迎面而来,我不由地打了个冷战。就在一刹那我看见有一个人在我们前面摔倒了。我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爷爷,他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披散着的头发下面有张模糊不清的脸。雨中,老爷爷艰难地挣扎着,可始终站不起来,只能无助地瘫坐于泥泞之中。看来,这一跤摔得不轻。我停住了脚步,想过去扶他一把,可正在这时慧慧却拉住我的手说“:一个肮脏的乞丐,别理他,我们快走。”我很想伸出双手去拉老爷爷,慧慧却使劲拖着我向前走,我无可奈何地跟着她…  相似文献   

18.
张振清 《社区》2012,(3):52
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某个人因为压力太大或受到刺激,整个人突然"崩溃",不断咆哮、怒吼,摔东西、抓头发,甚至伤害自己……有人给这样的人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咆哮帝"。这样的"咆哮帝"、"咆哮姐"在生活中也并不少见。特别在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的现代社会,很多人感觉自己好像会间歇性地出现情绪失控,受到刺激就会变得特别烦躁不安,像着了魔  相似文献   

19.
在人生的旅途中,风风雨雨几十年,我有过焦虑和苦恼,也享受过喜悦和幸福。在我为党工作的40多年里,喜悦多于焦虑,幸福多于苦恼,体现在三个"没有想到":一是我一个大山里才疏学浅非科班出身的"土八路",竟然能够大半辈子从事文秘工作,成了"爬格人";二是我退休以后"下岗又上岗",发挥余热,一干就是25年,鬓发斑白的年轻老者成了耄耋白头翁。  相似文献   

20.
马德印 《社区》2011,(23):36
"九叔"是深圳盐田区沙头角中英街镇内居民对中英街居委会主任沙锦涛的昵称,他是第一位由中英街社区居民直接选出的居委会主任。通过我在中英街的工作经历,切身体会到沙主任不仅是镇内居民的"九叔",也是我们外来务工者的"九叔"。在我们的心里,"九叔"是关爱的代名词,他关爱着大家,温暖着大家,不管是镇内居民还是社区内外来务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