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惩劝与教化;儒教对传统小说之影响张振军儒家封建思想对我国占典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牢笼了我国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理论和创作。至明代中期,“泄愤”说的出现。打破了“惩...  相似文献   

2.
<醋葫芦>是明末清初的一部以"疗妒"为主旨的劝善类世情小说,其中有占两回文字之多的游冥情节.这些游冥情节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的冥界信仰.在小说功能上,游冥情节作为小说情节链条,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主人公死而复生的冥府游历过程也成为主人公性格转变及解决矛盾的契机,帮助完成作品的大团圆结局.<醋葫芦>地狱受罚的的"疗妒"手段在明清妒妇题材小说中很有代表性,超现实的"疗妒"手段表明多数男性对这一普遍存在的家庭现象的无奈.  相似文献   

3.
游冥故事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一个重要类型。游冥故事是冥界观念影响下的产物,绝大多数游冥事体涉及到冥府机构设置。比照人间官府,构建冥界官僚系统,是每个时期游冥故事冥府机构设置的共同特点。在民间冥界信仰中,冥府官僚机构中最基本的是冥王、冥官、冥卒三个层级。不同时期游冥故事中幽冥世界的建构反映了中国古代冥界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康国章 《殷都学刊》2007,(4):107-111
中国早期的小说主要是用来补正史之阙和崇艳猎奇的,从唐传奇开始,小说的劝戒功能开始被重视。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理论家与小说作家为了抬高小说的地位,有意识地加强了小说的劝惩功能,在他们看来,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的劝惩功能要超越其他一切文化形态。明末的拟话本小说深受小说劝惩论的影响,因此也生发出一些独特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5.
王颖 《北方论丛》2010,(3):25-27
明代中期"心学"理论的发展影响了晚明小说的潮流和风尚,在"主情"、"性灵"的文学理论大行其道的同时,晚明绝大多数文人都坚持,文学对真心真情的追求不能逾越儒家传统伦理的范围。明代文人认为小说具有"劝惩教化"价值功能,尤其是通俗小说作品,对于教化百姓知晓伦常道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游冥故事继承了中国文言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的传统,同时也是对文言小说史学“印迹”的扩展延伸。作为以超现实为表现内容的冥界游行故事,在叙述方式、体例等方面表现出史家“实录”的某些特征,显现出受史传文学影响的痕迹。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非常复杂,中国传统文化重史氛围的薰染,汉魏以来社会民众对幽冥鬼神的态度、创作者写作的主观宗旨、小说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小说观念的演变等因素,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游冥故事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唐代"入冥"题材的小说发展成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题材的作品包括"泰山巡游"、"地狱巡游"以及其它形式的"冥界游历",反映了唐代丰富的冥界观念.关注此类作品既有助于深入研习唐代小说,亦有益于探究唐代的宗教与文化现象.唐代"入冥"小说在不同阶段具有相异的特征,基本上与当时的宗教理念和小说发展趋势相合,折射了文化观念与宗教理念的演变与递变.  相似文献   

8.
冥使错勾及"具魂法"、"重生药"母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冥游返阳,如何解决当事人肉身保存问题?“具魂法”、“重生药”是中土冥游故事吸收印度民间智慧对当事人还阳技术问题的具体操作。“冥游得悉阳间未来事”与“预见母题”相交叉,冥游者常无意中获得秘密。在冥王公正与冥吏疏忽的行为比较中,冥狱威严与冥法公正,成为阳间吏治的一个生动参照,冥游者在人间的现身说法成为可能,并强化了故事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劝惩与娱乐--李渔小说的创作旨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小说的特色,既保持了该本小说的劝惩传统,又加入了他自己颇为欣赏的娱乐色彩,劝惩和娱乐共同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0.
许军 《广西社会科学》2003,(11):125-127
虽然宋元志怪和传奇与话本有共同的时代背景 ,但前两种进一步张扬道德劝惩观念并以之为重要主题 ,而后者则少有劝惩 ,这在作者的写作动机、作品内容等方面都有所表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文言和通俗小说两种不同文体形式分别处于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 ,有不同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及传播方式 ,从而形成不同的创作思想。劝惩观念影响了宋元小说的艺术特点 ,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劝惩论是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理论家提出的重要概念,通过对陆人龙《型世言》创作的剖析,可以看出劝惩论在一定时期内的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小说观是存在于作品和批评中的对小说的基本看法。中国古代主要存在两种小说观, 一种是主张粗陈梗概、依实照录、教化劝戒的正统小说观, 一种是主张虚拟和娱乐的通俗小说观。它们虽然在小说的功能、创作方法方面相互对立, 但在根底上它们又是相通的。一个实中有虚, 一个虚中含实; 一个教化兼具谐谑, 一个娱心亦且劝善。这两种对立同一的小说观既反映又规定了整个古代小说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3.
代智敏 《船山学刊》2008,(4):103-106
《西湖拾遗》是选编有关杭州西湖故事的小说选本,通过对选本与原作比较分析可知,经过选者对所选作品重新编排和修改,将话本小说体制补充完整,小说回目修改为上下两卷对偶整齐,对韵文部分进行改动,特别是在诗词方面的改动使诗词和小说融为一体,增强了小说的魅力。《西湖拾遗》的选编表现了失意文人寄情山水,“西湖”故事与选者心态契合;原作中表现出的“忠”、“孝”观和以道德说教来实现小说的“劝惩”功能得到选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梳理和探讨古希腊至18世纪游历小说与游历式叙述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及特征,即探险游历文学的以情节为中心的游历式叙述模式,流浪汉小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游历式叙述模式及启悟小说的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游历式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神秘感影响下神怪小说的创作心理和接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神怪小说起源于古代人们的鬼神信仰,鬼神信仰源至远古人类认识世界的神秘感觉和对鬼神的敬畏心理。在神秘感影响下,神怪小说的创作经历了从信鬼神为实有到自觉虚构的过程,创作的出发点是利用读者对鬼神世界的神秘感和人们喜新尚奇的探究心理,把写作神怪小说作为愉悦身心或劝惩的工具。读者阅读神怪小说则是为了寻根探奇,满足了解神秘的鬼神世界或作品人物神奇不凡际遇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古代的"仙境"的主要特征和道教的"仙境"说所带来的新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道教"仙境"说和神仙观念对中国古代"游历仙境"小说的重大影响,以及道教伦理在这类小说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巫术等通魂巫术对于“玩真”、“叫画”情节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古代鬼神崇拜柳岳梅如果说先秦两汉时代,充斥在小说领域的是仙风道骨,那么魏晋以降,则游弋着冥鬼幽魂。鬼神观念是古代先民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鬼神故事的创作与传播更是源远流长。有关魏晋六朝志怪或者鬼神文化研究的力作纷呈迭出,但整体描述、...  相似文献   

19.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了随船医生格列佛的游历故事。作者神奇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 ,寓言的笔法 ,特别是杰出的讽喻方式使作品享誉世界文坛 ;老舍的《猫城记》讲述“我”和好友乘飞机去火星旅行 ,后朋友身亡 ,“我”只身一人游历猫城的故事。两相对比 ,我们会发现 ,虽一为十八世纪西方小说 ,一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 ,二者在很多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20.
从宋代以来,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的写作动机被说成是时人诽谤欧阳询之作。时至今日仍从此说。实则不然,从小说情节的构建来看,《补江总白猿传》应该是写作者在中国古而有之的"猳玃盗妇"传说基础上嫁接汉译佛经中的罗摩故事创作而成。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的具体内容虽然与佛经中"罗摩故事"原型已相去甚远,但从主要情节的构建以及功能上(劝教)的一致性仍能折射出对印度佛经文学的摄取与承袭。通过小说文本与佛经的比较,体现出"猿猴盗妇"故事类型与佛经故事的关系,也可见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是受了佛经叙事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