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夸张是英语和汉语所共有的修辞格.其中数词用作夸张或渲染(数量夸张)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段.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英汉数量夸张在辞格上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虽然英语中的数量夸张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汉语中的数量夸张更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修辞格之间常常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 ,所以在英汉互译时有必要先弄清楚二者的异同。本文通过对英语修辞格Irony和汉语修辞格反语从定义、作用、分类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从而在进行两种辞格的翻译时 ,主要采用再现原文的复制法 ,即直译。但为了能使原文更清楚 ,有时也采用增添字词的译法。  相似文献   

3.
汉语书面广告对修辞格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语体是职业语体的分支语体,是职业化年龄段的语用主体在继续习得语体原型的同时,以广告的交际方式、语言及非语言材料的运用为权重,对语体原型所作的偏离。汉语书面广告具有运用修辞格的共体性特征:精练的修辞格是广告的功利性、广泛性特点与汉语群体认识参照点、认知模式相联结的"触发器";汉语书面广告对修辞格的运用,大体可概括为常态辞格与非常态辞格的统一、汉语符号辞格与非汉语符号辞格的统一、传统辞格与新创辞格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的移就辞格与汉语移就辞格是基本对应的。移就修辞手法属语言的超常搭配,常常移情于物。从逻辑关系上分析,这种搭配是不合理的,但用于具体的语境中却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因此,在翻译移就表达法时,既要注意尽量保持原作的写作和修辞风格,又应顾及译文的流畅通顺,还要准确传达原文蕴含的深刻意义。翻译移就修辞格时,可采用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修辞研究源远流长,但是现代修辞学的建立却和引进西方的 rhetoric(修辞学)密切相关。1923年唐钺《修辞格》一书就是模仿纳斯菲尔德的《高级英文作文法》中的部分内容而编写出来的。他把英语的figures of Speech 译为修辞格(简称辞格),这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他根据英语各种辞格的内容,参照我国古籍中有关修辞的命名,把汉语定出五类27个辞格来。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结构和语序等各方面差别都很大。但是,如果撇开这些因素不谈,单就修辞的手法而论,那么,除了个别专门涉及音韵的修辞格如Alliteration (头韵法)而外,英语绝大部分常用修辞格都与汉语修辞格相同或相似。有几种英语修辞格在分类上与汉语修辞格互有参差,然而那不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是双方有着相同的修辞现象。还有几种常用的英语修辞格,虽然找不到对应的汉语修辞格,但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也存在着具有同一特点的修辞方式,只不过至今还没有发现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翻译中,部分英语习语可译为汉语成语。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既是英语和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英语修辞格中音韵格和意象修辞格的角度对可译为汉语成语的英语习语作了部分归纳。在音韵格中,本文从头韵、重复和韵脚三方面予以小结。在意象修辞格中,着重从明喻、借代、讽喻和拟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在翻译一些英语习语中的恰当运用。同时也指出不能滥用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8.
英汉辞格的对比与翻译在英汉辞格研究中非常重要。通过比较知道 ,汉语辞格反映和英语辞格Oxy moron在构成方式、修辞作用以及本质上都有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它们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也有诸多重合的地方。这为探讨它们的互译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般说来在翻译英语Oxymoron和汉语反映时可以采用移植法、拆译法、融贯法、引申法、加词法或改词法 ,然而这些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英语双关是一个常用的修辞格,文章从定义、语用变迁、构成要素和分类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英语双关成为辞格的关键是利用英语特有的文字形式、音位特征和句法关系 ,即同形异义词或同音异义词。因而它的汉译必然会存在可译性限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一是在可能情况下用汉语双关直译 ,二是采取变通手法 ,选用功能对等的某一修辞格 ,尽可能地保持其修辞效果和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metaphor(暗喻)和metonymy(借代)是英语修辞学中重要的辞格。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把metonymy这一辞格译为“借喻”或“转喻”。然而,汉语中metonymy相应的修辞格宜为借代。本文对metaphor和metonymy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在概念、结构、过程、目标、主观与客观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对比喻的思维方式的分析,探讨暗喻产生的原因;同时,将两种辞格同汉语辞格加以比较,尝试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以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受到语言能力的制约,更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本国文化干扰、英汉思维差异等方面是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提高他们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翻译技巧教学与原语和译入语宏观层次的语言文化对比知识联系紧密。这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初学者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未来的翻译统编教材中应该对与翻译有密切关系的宏观语言文化对比知识做专题介绍  相似文献   

13.
汉英颜色词语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在传统文化、职业、经济、政治象征意义的异同。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是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语产生不同象征意义的原因。由于人类文化相互渗透、趋同的影响,了解汉英语言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地了解汉英两种文化,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提高汉英两种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从英汉句子结构的语义层面出发,着重探讨英语和汉语句法结构顺序象似性的共性与个性,基于时间、空间、概念以及语用等不同的维度来归纳分析英汉句法的顺序象似性,揭示英汉句法象似性的普遍存在与有理据。  相似文献   

15.
汉英称谓语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英称谓系统的表现类型和使用特点各有不同。汉语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 ,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此外 ,汉语的亲属称谓泛化与头衔性称谓偏好极具特色 ,而英语的亲属称谓与头衔性称谓不仅种类少 ,且其使用范围也受到相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英汉语言在构词时使用了一些相同的方法 :象形构词法 ,复合构词法 ,词缀构词法 ,缩略构词法 ,泛化构词法 ,拟声构词法等 ,因此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时应充分发挥母语的优势 ,利用母语与目标语在构词方法上的相同性来准确地记忆、推测目标语中的新词汇 ,并根据需要创造出为人接受的新词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汇诞生,译者在汉译英时易产生“Chinglish”倾向。文章通过了解中式英语的成因和对中国英语概念的界定,提出若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恰当地使用规范中国英语进行翻译,译者需要从多个角度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专业术语的英译目前存在不少的错译情况,其原因乃在于译者对法律专业术语的特殊性以及中英两种法律文化的差异缺乏深刻的认识。法律术语的翻译不仅要进行语言的转换,而且要涉及法律思维、法律理念的变化、协调和衔接。法律术语的翻译除了要求语词之间在语义上要基本对应外,还要力求做到译出的法律术语要与原文本的法律术语在法律功能上基本对等。  相似文献   

19.
英汉称谓语由于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有异有同,其中透视出的性别歧视现象一直受到许多语言学家和社会历史学家的关注。文章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英汉称谓语中的姓名称谓、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和指代称谓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此外,文章还对如何避免使用歧视性称谓语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中举足轻重,相关修辞表达更是丰富多彩。文章从明喻、暗喻、借喻、夸张、通感、象征等修辞角度对汉英颜色词加以较为详细的比较和探讨,剖析并例证了它们在两种语言中修辞功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