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法或法律是不是意志?阶级社会的法是不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有没有一个法的意志性问题?在我们看来,这些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是早已明确解决了的问题,而且,生活实践日益证明马克思主义对这些问题作肯定回答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科学认识无止境。我们并不认为对法的认识只能仅仅归结为“意志”。人们完全可以在承认法律意志论是对法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深化对法的认识与研究。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是法律意志论被当作错误的东西来否定,这种否定还被誉为“法学理论的又一突破性进展”,是“对马克思法的学说的拨乱反正”,这是我们所不能苟同的。  相似文献   

2.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均是法学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从法与伦理的比较角度研究二者的功能、特点、相互转化以及互补问题,无论是在法学界还是在伦理学界,基本上是一个新的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法与道德的关系,发挥法与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也是我们建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法伦理学所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毒品问题的社会学透视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毒品问题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着独到见解和视角即透视法,且各种理论方法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这些独特的视角形成对毒品问题的五种透视法,分别是:社会病理透视法;社会失控透视法;价值冲突透视法;越轨透视法;标签透视法。这些理论成果对我们解决毒品问题有着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条竞合是关于法条适用的一个重要的刑法理论问题。在我国现行刑法分则条文中,存在着诸多的法条竞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将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在假冒专利罪的认定过程中发生的众多法条竞合现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作为社会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法,与社会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发展状况,是紧密相关的。法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理论中的基本问题。正确地认识法与经济的关系,深刻理解和掌握法的本质,会使我们更加自觉地运用法这个工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彻底打碎国民党反动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在彻底摧毁旧法制的基础上,总结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经验,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政权,适应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要求,即适应社会主义公有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针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修宪时要注意两个界限问题,一是我们现在探讨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新的问题。本来私有财产的保护不是个新问题,是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探讨多年的问题,那我们把它作为新问题来探讨有我们的价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大前提是不能动摇的,如果离开了这一条,我们完全可以照搬西方的一系列法  相似文献   

7.
对法之“合理性”的一些思考严存生1.自马克斯·韦伯以来,法的“合理性”(ratio-nality)问题已成为法理学讨论的一个热点。最近我国法理学界也开始注意此问题。的确,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它能为我们提供个正确认识法律的新角度,帮助我们更...  相似文献   

8.
论市民法中的市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市民法中的市民徐国栋我在《市民社会与市民法》一文中已说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法”应是市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批驳了以“公民”取代“市民”的观念。那么.市民社会和市民法中的市民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这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一、问题的意义市民的观念经过了长...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任何一个法律制度时,需要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也许不只是了解其中的法律条款是如何详细地规定的,而恰恰是弄清这个机制是如何运转的,以及由谁来操纵它的运转的问题。对于中国封建王朝的晚近几个时代,我们收集到了一些判例法(案例汇编),这是很幸运的,因为正是通过这些判例法(案例汇编),我们能够深入地研究上面提出的所需要回答的问题。然而对于唐朝,我们没有类似的资料可资利用,我们找不到判例法(案例汇编)方面的书籍,甚至从宋代保存下来的那种半虚构的材料也没有。在《文苑英华》这部书中保存有二千多份判词,其中许多是与法律问题有关的,但是,这些东西是抽象的理念的判词,就形式而言,它们是在考试中用的一种文体;就内容而言,它们大多数与其说是基于法律的,毋宁说是基于道德、伦理和宗教观点的;它们与法院的实际判决和诉讼程序,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可言。  相似文献   

10.
陈伟 《兰州学刊》2008,(8):8-10
文章是对哈贝马斯法哲学的核心范畴——事实性与有效性——的语言学基础进行的阐释。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在语言层面上的张力是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真理理论、意义理论的主要论域。因此,对这一问题的阐明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哈贝马斯后期政治哲学、法哲学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语言学转向后究竞什么是思想、事实、规范等这些法哲学基本问题有一个大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对《诗经》“兴”法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关于其性质与界说的分辨上,而对它到底具备有哪些类型的研究,至今甚少。这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在确定了“兴”法的性质与界说之后,“兴”法的分类问题,就应提到日程。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一,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兴”诗的全貌,二,有助于我们比较具体地了解古“兴”法艺术的多样性,以利更好地总结与继承。  相似文献   

12.
就业歧视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如何有效地治理就业歧视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结合美国反歧视法的实践,得出了对于我国反歧视立法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是江泽民总书记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 ,经过我们反复试验 ,认为试讲评议法 ;情理诱导法 ;讨论法 ;问题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法律发展是一个非线型的运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法律和其他社会因素之间隐含一种互动与制约的关系。因之 ,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发展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法律发展的进程。而新度经济学代表代表人物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分析工具 ,特别是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法律发展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国家地位问题、国家制定法和民间法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业净产值是确定农业劳动报酬和决定农业扩大再生产规模的一个重要数值,又是计算我国国民收入不可缺少的部分。农业净产值怎样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配法,也称倒算法;另一种是生产法,又称正算法。这里,我们着重讨论的是如何用“生产法”来计算农业净产值的问题。用生产  相似文献   

16.
具体的"民间法"--一个法律社会学视野的考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于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社会而言,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难以回避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发生在现实中的中国和外国的一些“民间法”案例的介绍和分析,试图得出一个结论,即“民间法”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由此认为,我们很难在极其抽象的意义上对“民间法”作出一种理论解说和评判。并进而认为,在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不存在普遍法则,只存在具体的案例中所体现和表现出的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孰是孰非的问题和判断。作者的以上结论是针对着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在国家法和“民间法”问题的讨论中对“民间法”无限褒扬的趋向,以及对“民间法”所表现出的一种抽象而虚无的理论评判的研究趋向。并且想着重指出:在国家法和“民间法”之间,重要的不在于它叫什么,而在于它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事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是由权利和义务所构筑而成的逻辑规范体系 ,然而 ,一切权利和义务 ,进而 ,一切法律规范 ,都可以还原为事实问题。因此 ,法律事实是纯粹法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自表面看 ,似乎纯粹法理学除了研究规则 ,便不涉及任何意义上的事实问题 ,从而它只是一个法律社会学的问题。我们认为 ,其实不然。因为任何法律规则都不过是既成事实的语言 (文字 )表达而已。法律所反映的 ,只是“事物的法的本质”[1] ,规则存在于事实当中 ,而不是相反。因此 ,我们存在的事实决定着我们的法律选择 ,同时 ,我们的法律选择只有作用于我们的存在事实中时 ,才…  相似文献   

18.
论法的经济性周佑勇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法的全面渗透和融合,法的经济性已成为当前法学界必须着力予以研究的基本法理问题。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一、法的经济性的内涵效益和效率是我们普遍追求的目标。如果法没有效益,则社会对法的需求就会降低,法的权威性就会受到影...  相似文献   

19.
张弛 《东南学术》2012,(1):96-101
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领域。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有关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都是基于各个部门法的法经济学理论所类推、类比而发展出来的。法经济学向国际法研究的扩散趋势,其意义在于这种方法拓展了我们对于传统国际法认知的边际,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法经济学也许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但确实为我们了解与接近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何有效的把握法经济学这一工具在国际法研究中的应用,对我们来讲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20.
对德国人格权发展的六个阶段进行梳理考察,揭示出德国人格权法由具体人格权到一般人格权的发展过程,由判例法到法典化尝试再回归判例法的曲折轨迹.特别是通过回顾德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有关人格权问题的交锋与争辩,使我们更为清晰地理解今日德国人格权法状况,从而为我国人格权法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