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日本在台湾问题和历史问题上接连做出的举动,把中日关系进一步推入了低谷。究其原因,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在作祟。 相似文献
2.
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8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朝日新闻》社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中国人将历史问题看作是影响中日关系的第一因素。无疑,切实执行中日双方达成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共识是解决历史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日本的历史观与政治潮流则显示:日本难以如德国般反省二战历史。这就引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问题?本人的看法是:中方应当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超越历史问题,为了国家的总体和长远利益,这可能是中国不得不吞下的一枚苦果。这个观点的得出,乃基于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而得出的逻辑判断。在开始讨论之…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中日关系若干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日两国互有需求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在全球也是有分量的国家。两国地理上隔海相望,血缘上十分相近,文化上渊源深厚,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其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高端产品;日本以贸易和技术立国,需要中国这样潜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投资和贸易市场,还需要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日用品。中国如果失去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其损失的一部分可以从欧美寻求替代,而一旦日本失去中国大市场,在世界其他市场接近饱和或尚未发育的情况下,其损失难以弥补。其二,日本经济十多年来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这种鲜明对比决定了日本必须搭乘中国快车以寻求经济重振的外力和契机。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最快的是同中国的贸易,赚钱最多的是投资中国的企业;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出现中国大陆逆差的现象;在日本的经济增长中,中国拉动的部分接近一半,超过了美国;2003年,日本对中华经济圈 相似文献
4.
放风性宣示再度成为首相的安倍晋三,在不同场合对其外交方针作了放风性宣示,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几点在于:1.严厉抨击了民主党政权3年来的外交失误,认为正是这种人为的失误造成了日本外交的混乱。2.坦言"不加强美日同盟,就无法获得强大的外交实力",表示"希望最先访问美国"。3.将尽早寻求改善中日关系,但在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正>对中日两国而言,钓鱼岛成了两个国家改善关系的最大障碍。同时,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再次突出。日本为牵制中国而在军事和安全方面进一步向美国靠拢,中国则认为美国为了防止中国崛起而挑动中日矛盾。于是一个奇怪的局面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合作伙伴——美国和日本,恰恰成为中国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如果跳出当前博弈看历史,中日关系本不应是今天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自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以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中日关系的发展总体上是平稳友好的。然而,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关系可谓进入了多事之秋。2012年,在中日两国迎来建交40周年这样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两国关系却跌落至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解读中日矛盾,应围绕历史认识问题的是非之辨、领土问题的主权之争、安全问题的战略之变这影响两国关系最为突出、矛盾最 相似文献
8.
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中日关系中相当经久、广泛和深刻的紧张构成了中国对外关系中很少数特别令人担忧、也特别催人思索的方面或问题之一。不仅如此,尤其具有忧患意味的是,这紧张的最突出、也最具深远危险性的特征,在于中日两国各自很大部分国民之间(甚或略为夸张地说是中日两个民族之间)近年迅速增长着的互厌和敌意,亦即一位中国作者最近一篇重要文章的副标题所说,是“中日民间之忧”。[1]该文以某种报道文学似的生动有力的方式,加上冷静的理性思考,列举、警示和谈论种种现象,那是我们大多数人总的来说其实都相当熟悉,但往往远不那么勇敢…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以她不堪回首的耻辱论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一段讲话。可以看出,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能力”就是人们产生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钓鱼岛、东海争端及历史问题导致目前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紧张,甚至带来双方在军事上的不确定因素。作为亚洲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不仅仅涉及亚洲的安全与稳定,甚至威胁世界和平。就像120年前的甲午战争一样,当前中日争端并非仅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事。1894年中日之爆发甲午战争,如今过去了120年,整整两个甲子,期间,中国与日本都经历过太多的重大事件,包括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八·一五”光复后,延边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问题。党顺应各族人民的意愿,在延边推行了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延边的民族问题。延边在土地改革中注重解决民族问题,是延边土改的重要特色。而这种在土地改革中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为党在延边设立朝鲜族自治区域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合作活动越来越多,国际商务谈判也日趋频繁。跨文化问题势必成为影响谈判的主要和难以控制的因素。本文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入手,分析了其产生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跨文化问题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问题教学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介绍了BOT方式在我国的发展背景和优势,分析了BOT方式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目的是使BOT方式能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17.
思维力在智力结构诸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他因素的发展,指挥并调节其他因素的运用,如果没有思维力的参与,其他诸因素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历史教学应把开发思维力放在重要位置上。求异思维、逻辑思维和迁移思维是历史思维的基本形式。一、求异思维的开发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性思维,它具有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特点。思维的敏捷性,即思维的速度。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某一问题,经过短时间的思考迅速作出反应,也就是快速抓住问题本质,迅即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巧设 相似文献
18.
19.
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标志着国家和民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承载着后世了解历史、继承传统、创造未来的美丽梦想.因此,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历史文化名城总是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和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管理为依据,分析、寻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从而探讨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