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戈夫曼提出社会拟剧理论以来,西方旅游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系列表演转向的研究,这引起了旅游学者们的极大兴趣。旅游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相关研究,构建了旅游拟剧理论的知识体系,但这些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文章从系统论的视角和旅游规划的角度对旅游拟剧理论的构建提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重点剖析了旅游舞台布景设计、演员表演管理和剧本设计的规划要点,并揭示了旅游剧场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深层逻辑。通过本研究,为旅游目的地规划与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对目前国内旅游资源差异与整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建立广西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广西地区旅游资源的存量和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系统地比较了区内各市旅游资源的差异性,提出广西旅游资源整合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黑色旅游的旅游动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色旅游成为了北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和敏感性,国内尚未将这个概念作为真正的旅游产品提供出来。尽管属于黑色旅游范的服务和旅游活动已经展开,但业界和理论界对黑色旅游的研究和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在界定黑色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旅游心理学的旅游动机理论,探讨黑色旅游的动机,得出相关结论,是对黑色旅游开发和管理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宁波旅游市场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市场是旅游地区生存和发展的依赖 ,旅游地区的营销策略必须建立在对旅游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可见 ,认识旅游市场、把握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动态对旅游地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宁波旅游市场的结构和现状 ,分析了宁波旅游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相应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伦理也成为目前旅游活动中亟需正视和把握的问题。在国内,关于旅游伦理研究集中在旅游伦理理论构建、旅游伦理实践探索和旅游伦理教学强化等三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学科定位、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尚期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6):107+105-F0002,F0003
肇庆学院旅游学院现有教职工30人,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3名、讲师9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和在读博士的教师共9名,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15名。全日制在校学生1130人。旅游学院现设有旅游管理、国际酒店管理、历史教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4个本科专业,对合格的毕业生授予管理学学士或历史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造成旅游基础理论的匮乏、旅游核心概念的非核心化、旅游研究视角的任意化、旅游研究领域的泛化、旅游理论的不成熟性等旅游理论困惑和矛盾的根源,在于旅游艾斯特定义。要解决旅游理论的基本问题,就必须抛弃旅游的艾斯特定义,取缔旅游概念的核心地位,建立以旅游者概念为第一位的核心概念,这是解决旅游理论问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深入和各国产业升级,使得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中国也是如此。和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是旅游资料翻译和推介。在中国,旅游资料汉译英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的不足和错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改进。本文通过研究中国旅游翻译现状,旅游翻译核心要求,旅游翻译策略、方法,提出了改进旅游翻译质量的建议,社会、高校、译者共同努力,改善旅游翻译,助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陆文熙教授     
陆文熙,女,汉族,I947年生,历史学教授,西昌师专中文系毕业,四川大学进修、四川师院“专门史”研究生班结业。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政史系工会主席、系主任,从事历史、法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旅游等方面的教学工作省级“精品课程”《四川地方史》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产业化研究》、《巴蜀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两项,州重点课题《凉山旅游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等3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各类著述总字数6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常德市旅游资源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开发常德旅游资源的构想与建议。并依据常德市旅游资源的位置分布与开发现状,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旅游区域与旅游专线。  相似文献   

11.
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晚明社会风气的巨大变化使旅游成为一件正经事,大批文人热衷于游览名山大川观察社会风情,并蔚为时尚,许多人写下描写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文章,其中突出者遂成为著名的旅游家,个别超群者则成为杰出的地理学家。本文通过对明人文集中旅游文章的全面清理,既从数量上也从见识方面论证了晚明旅游风气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地理学从历史学附庸的地位转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旅游网络舆情属于新兴的网络和社会现象。研究旅游网络舆情对于维护旅游形象、提高旅游管理与决策水平、保障旅游产业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旅游网络舆情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旅游网络舆情的基本构成、发展机理、管理对策三个方面对旅游网络舆情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介绍,分析了主要学科理论对旅游网络舆情研究的贡献,提出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力求建立相对完善的旅游网络舆情研究体系,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开征旅游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及地方税系薄弱的局面出发,着重探讨当前我国开征旅游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张适时立法开征旅游税,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的旅游税制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同于旅行社的旅游组织,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贵阳市旅游集散中心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不成熟,本文从上海、杭州、北京、青岛四个旅游集散中心发展过程中提炼经验.并结合贵阳市旅游集散中心本身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其将来发展提出五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渝黔芙蓉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黔芙蓉江旅游资源品位极高,开发旅游业,建立芙蓉江旅游走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合理而有效地开发芙蓉江旅游业,需要上、中、下游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以实现优势互补。科学合理地开发芙蓉江旅游走廊,可以化芙蓉江流域的旅游资源优势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带动渝黔沿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过度旅游对旅游目的地造成紊乱的问题,对过度旅游的成因及危害进行总结分析,利用统计数据确定综合旅游密度、旅游强度、民宿密度3项判断过度旅游状态的指标,并将3项指标分数之和作为评价过度旅游的指标值; 使用Zipf分布双对数图与H/T断裂点法确定数据等级划分方式,采用定距分数累加方式建立过度旅游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国内外代表性旅游城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综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认为,过度旅游综合评价分数给出了旅游目的地过度旅游程度的相对顺序,能够推测各样本过度旅游风险所对应的要素,为制定过度旅游对应政策的优先级提供参考; 在样本城市中,国外过度旅游目的地注重流量管控、征收旅游税等三四级对策,而中国过度旅游目的地注重景区保护和流量管控等二三级对策,尽管国内样本城市旅游服务负荷已高于部分发达国家,但未出现排斥游客的过度旅游现象; 国内仍需要利用经济手段避免部分地区的旅游业依赖,升级城市景区保护为城市全域保护,适时推进旅游税政策。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中国宗教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体验活动,是国内外旅游学术界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244篇(1991~2009)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20年来国内的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内涵、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宗教生态旅游等5方面。这些成果从总体上反映出我国宗教旅游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方法单一、成果水平不高、适用性不强的特征。今后应加强宗教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系统的宗教旅游理论体系;丰富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联合,并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构建旅游商品体系是一个地方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建立完善合理的旅游商品体系对推动地方旅游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旅游商品层级体系建设的思路,认为地方旅游商品体系应根据资源条件、地方特色、产品的影响力、产品或工艺的美誉度,建立地域标志性产品、重要产品、一般产品三个不同层级的产品体系,并在此指导下,讨论了安顺市旅游商品层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21~22日,由北京联合大学主办,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承办的“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旅游研究:前沿·理性·责任”,旨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聚合旅游产业的研究者、规划者、参与者,集中讨论未来5年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关注,分享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商中国旅游及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严格界定研究假设前提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影响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据此建立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做了旅游竞争力的总体特征分析与城市类别分析.研究发现,14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阵营划分与人们的常识性客观认识存在差异,该差异反映了不同城市在旅游资源利用和城市旅游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广阔空间,就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