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多种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任务,必须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多种实现形式。农业内部规模化经营应主要采取家庭农场经营;联合(合作)农场经营;村办(集体)农场经营;大中型工商企业投资的农业规模化、企业化经营等形式。农业外部规模化经营应主要实现“公司 基地 农户”经营;农业合作社经营;政府主导型的农业产前、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昌杰 《学术交流》2004,(11):110-113
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且进展缓慢,在农业产业化的几个关键环节上薄弱是重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产业化基础薄弱;二是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的动力不足;三是农业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基础薄弱;四是龙头企业发育不良。推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要牢牢把握重点,着力强化这些薄弱环节。一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二是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三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四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2):98-101
农民社会心理的现代化程度和水平,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中逐渐成熟,社会心理的现代性特征不断增强,但农民社会心理还是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和迷茫,并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时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制度、重建乡土文化等来优化社会心理,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农民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户需求视角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户需要农业高校提供"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服务;农业高校提供了面向农村的文化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实现了供求对接;农业高校文化服务尽管富有成效,但存在对农民的意见征求不够、服务人员数量少、驻村服务时间短、服务内容单一、有的服务收费偏高等突出不足。应从充分了解农户农村文化服务需求、改进农业高校农村文化服务政策、创新农业高校农村文化服务体制、探索农业高校农村文化协同服务模式、固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等方面,完善农业高校农村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孙玉贤 《社科纵横》2007,22(3):10-11
本文从研究制约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着手,力图为实现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转变增长方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提升农业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辉 《学术交流》2004,(8):70-72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使我省农业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黑龙江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制约因素,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主导产业;建立专业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完善市场体系,健全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新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坚  尹国俊 《学术交流》2006,(11):107-110
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两条途径:增加工业品的投入,或增加农业生产性服务投入,前者研究较多而后者研究较少。生产性服务投入是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提高生产性服务投入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能加快农业的发展。通过比较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投入与美国、日本农业生产性服务投入,发现我国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的一个原因在于生产性服务投入较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可以从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量上反映,因此,要加快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工作面临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现 ,促进农村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黑龙江省双城市的具体做法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群 《学术交流》2013,(2):96-99
土地流转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加速农民非农化进程,上呈城镇化,下启农业现代化,实现我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进而促进"三化"的协调发展。城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应与推进土地流转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调节农村劳动力供给与城市劳动力需求平衡。土地流转是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必须通过土地流转的桥梁作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与工业的对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赖于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进行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农业综合开发;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下大力气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1.
论农民经纪人的作用与队伍建设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销售难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农民经纪人恰恰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农民经纪人是联结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在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地应大力发展和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同时,作为自发涌现的农民经纪人队伍还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组织规模小、行业分散、无序流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对其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While a small percentage of Zambia's farming households practice advanced agricultural technics and produce significant yields, the majority of Zambians have barely broken out of subsistence level farming. Government programs to assist the small farmer have proven unsuccessful largely because of economic pessure to keep family members on the farm as laborers. A household's size, as well as the age and sex of its members, are crucial factors in moving the rural population towar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 large family is clearly an asset to Zambian farmers. At peak points in the agricultural season, it is difficult to hire helpers since everyone is working on their own land, even the poor villagers. Because young men and women from poorer households tend to migrate to the cities, these families are much smaller and have fewer males than the more prosperous families. Although a Zambian man's ideal strategy is to marry several wives and raise a large number of children to ensure a labor supply, this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Only after achieving a certain minimal technological level can a farming household support a large enough group to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at has taken place so far in Zambia is largely the outcome of demonstration effects and, more recently, the fruit of family remittances from the cities.  相似文献   

13.
秦兴洪 《学术交流》2002,3(6):64-68
世纪之交中国农民增收缓慢 ,其主要原因有农业投入不足 ,基础脆弱 ,经营规模小 ,生产水平落后 ,人口不断增加 ,耕地、水资源等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等。加速农民增收的思路是减少农民 ,取消对农民的各种歧视 ,打破城乡壁垒 ,发展地区经济 ,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岗位  相似文献   

14.
杨磊  刘建平 《社会》2015,35(2):218-240
本文通过“混合地权”的概念来解释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内在结构、关系和实施机制。借用制度分析方法指出,混合地权的制度系统包括财产权利、公共治理、社会关系和观念习俗等四个维度,它们是具有很强约束力的制度安排。通过对Z村村民小组的个案研究发现,不同维度的规则对混合地权的实施都产生了影响,共同决定了农地产权实施的过程和效果,使得地权实施呈现出不确定性规则的内在逻辑,陷入多重均衡和交易成本高的困境,且承包经营权和集体成员权之间的张力是根本性矛盾。个案研究还发现,农民的财产权利观念不断增强,家庭承包经营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在经济社会转型中,应完善集体土地所有制的社会化治理机制,构建起一种平衡多方利益的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民的地权选择与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得到多数农民的认同。但是,当前农村的土地权属关系仍不明晰、不稳定,农民最担心和反对的是国家或集体剥夺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农民不仅要求土地承包权的长期稳定,还有实行土地私有化的愿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总方向应该是:完善土地二轮延包,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农地退出机制,实行"农地稳定、公地调整"的政策,建立农村地价评估机制,从而进一步明晰和强化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确保"农民对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将长期保持不变,也就是永远不变"。  相似文献   

16.
山区发展休闲农业潜力非常大,全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周边农村都有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山区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村经济最好的资源,是发展休闲农业的生产资本,可以容纳一大批农民当地就业,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是一种新兴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农村现有的土地山林和生态环境是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的固定生产资本之一,农家小楼的投资建设加上生态环境构成完整的休闲农业的固定生产资本,其投资应该由国家财政来解决。农业财政方针转变为资本性投资功能,解决多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本增长缓慢问题,国家应该承担投资的风险。只有劳动者获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本才能够进行扩大再生产,才能够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王兆林 《创新》2012,6(1):76-79,127,128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产权制度、流转制度、财产制度等环节暴露出很多问题。创新农村土地制度,释放农村土地生产力,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坚持与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模式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的特征.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推进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公司(企业)+农户;合作社;市场+加工企业+基地(农户);野力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  相似文献   

19.
李丁 《社会》2014,34(4):91-118
本文将农民、农民工以及已经获得非农户籍的“新市民”的“农民子女”作为分析对象,以农民子女跨越城乡二元系统的市民化进程来透视中国社会系统的开放性与社会分层流动机制。基于CGSS调查数据等资料的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职业非农化水平快速提高,但身份市民化机会长期保持不变,两者之间的断裂日益扩大。这种断裂不仅表现在水平上,也表现在分配机制上。职业非农化的途径日益多元化,教育的作用相对弱化,家庭背景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而户籍非农化(身份市民化)因升学之外的传统途径不断收缩,教育成为影响户籍非农化的主要因素,从而保持了有限的户籍非农化机会在农民子女间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0.
吴群 《求是学刊》2005,32(5):50-54
文章提出“三农”问题的实质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与其他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公平发展;依靠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劳动力转移促农,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促农;建农补农实现反哺促农;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以城带乡促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