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学理论是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创作、艺术追求、文本特性及特征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它不同于普适性的文学理论。民族文学理论的建设也需要来自于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作为借鉴的资源,在这样的视野中,重读黑格尔的《美学》,能够启发我们重新思考民族文学研究,一是黑格尔辩证法对关系的重视可以纠正当前民族文学研究和民族文学创作中的“单边”局限;二是黑格尔对自然美的重视进而体现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看法,启示我们关注民族文学中的自然观、生态观;三是黑格尔提出的文体“变种”的思路有利于我们思考少数民族文体特殊性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二十世纪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逻辑进程 ,在阐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基础上 ,分别从二十世纪初、“五四”时期、2 0 - 70年代、新时期这四个大的历史阶段阐释了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特征、其演进发展与历史局限性 ,从而深入揭示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在近百年里的历史与逻辑进程。文章最后对台港地区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批评进行了评价 ,因而构成了对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的全方位理论描述  相似文献   

3.
文学理论批评化是导致文学理论危机的重要原因,因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并不属于同一个学理层面。搁置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片面发展文学批评理论,导致文艺学学科的知识化、浅层化和无序化。以方法论代替本体论研究,使“片面的深刻”相互否定,耗尽自己,最后只好走出文学的边界。促成文学理论批评化固然有文学理论自身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文艺学学科的体制化,学术研究功利化、市场化。因此,仅用二十年时间走完欧美百年之路恰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幸运:消化不良才中毒不深,改弦更张还有余地。在加强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借鉴欧美文学批评理论的成果,发展自己的批评理论,形成文艺学学科各部类共谋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由口头与书面、汉语与民语构成。起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书面文论,历经唐宋元明清至当代,异彩纷呈,独具风貌。它与汉族文论一道构成中国文论的整体,共同谋求与促进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概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到1930年左联成立之前这段时间的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它直接地与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相联系,是“革命文学”论争这一文学思潮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具体反映和实践。后期创造社成员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克兴等人与太阳社成员钱杏邨、蒋光慈等人的文学理论批评,代表着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理论倾向。其中,钱杏邨的文学批评活动最努力。钱杏邨写下大量的文学批评文章,并结集出版了《现代中国文学作家》两卷和《文艺批评集》一册,译介、研究外国文学的《力的文艺》一册,使他成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的主将。  相似文献   

6.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是文学理论批评形式特征的总和。中国古代文论文体有其鲜明的特色 ,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至近代 ,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革的方向 ,总的来说是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演进。具体来看 ,体式向多样化、大容量发展 ;篇章结构趋向完整精致 ;语言文字趋向通俗浅显 ;对西方文体从模仿趋向融会贯通 ;文体的外在形式向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老舍在1930年代所写的《文学概论讲义》等理论著作中对文学理论现代性进行过深入而独到的探求。他强调文学理论的科学性,给中国古代“文说”正名;张扬文学价值的审美愉悦性,反对滥加“利用”文学;重视文学研究的内部研究,不满文学的外部研究;强调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批评文学摹仿说和复古调。  相似文献   

8.
2009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研究现状述评、创作态势综述、理论批评研究、多民族文学史观以及少数民族文学本质属性诸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进展。英雄史诗和地域文学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族别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主体,32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均得到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考察和研究,展现出年度进展和收获。作家作品、三大史诗、民间文学总体探索和多民族文学理论审视等领域将会得到新的深入和推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我国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制、文学理论的“自律性”和“他律性”,以及克服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困境和危机的出路问题 ,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涉及诸多基本理论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点 ,反思和探讨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加强和深化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推进文学理论的发展。为此 ,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编发了一组文章 ,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等问题 ,从反思和重建的意义上进行研究 ,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徐其超、罗布江村主编主撰的《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四川民族出版社 2 0 0 1年 12月版 ) ,洋洋 6 6万言 ,探索和剖析了新时期四川藏、彝、羌、苗、土家、白等民族代表性的作家、诗人的双语文学创造成就 ,是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鸿篇巨制 ,是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一、批评理论的创新性该书首次提出“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认为“族群记忆”———既是民族文学产生的文化土壤 ,又是民族文学得以发展和独具魅力的根本所在。“多元创造”———既是民族文学走向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又是民族文学拓展…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前十七年和“文化大革命”十年,文学理论逐渐失去了自律性与科学品格。“新时期”的文学理论,从文化视野和科学精神两方面进行了反思,在理论模式、观念与方法诸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反思之后,文学理论应转向重建,但亟待解决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整合现有的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我国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制、文学理论的“自律性”和“他律性”,以及克服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困境和危机的出路问题 ,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涉及诸多基本理论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点 ,反思和探讨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加强和深化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推进文学理论的发展。为此 ,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编发了一组文章 ,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等问题 ,从反思和重建的意义上进行研究 ,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1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年度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2001年的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态势作了一个宏观的扫描。文章认为,2001年度儿童文学理论批评虽不丰厚但也有可观的收获,认为对当下儿童文学创作思潮与整体现象的关注、批评,是2001年度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对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研究,也取得了颇有价值的成果;在儿童文学文体研究方面,对幻想性文学中的童话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对民族独立运动时期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对“民族寓言”内涵的阐述,包括公与私的关系、寓言的表现力量和文化知识分子的作用三大方面。詹姆逊关注第三世界文学,既有建立“世界文学”的需要,也有立足自身文化的立场对美国文化的批判。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理论能激发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自觉,同时又带有鲜明的西方中心论立场。  相似文献   

15.
文学理论研究与历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国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和学科体制、文学理论的“自律性”和“他律性”,以及克服文学理论教学与研究困境和危机的出路问题 ,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涉及诸多基本理论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点 ,反思和探讨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加强和深化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推进文学理论的发展。为此 ,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编发了一组文章 ,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文学理论的现代性等问题 ,从反思和重建的意义上进行研究 ,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产生在南北朝南齐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学理论批评中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理论批评中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它“割情析采,笼圈条贯”,系统地提出了文质关系的理论,在我国和世界的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产生在南北朝南齐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学理论批评中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理论批评中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它“割情析采,笼圈条贯”,系统地提出了文质关系的理论,在我国和世界的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12年维吾尔文学理论批评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较全面地研究了有关诗歌美学方面的理论问题;重点分析和研究了有关文学创作及艺术欣赏心理学的一系列问题;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研究初步展开;提倡更新对"现实主义"、"现实"等概念的认识,对"审美价值"概念的含义进行了探索;进一步开展了文学批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曹顺庆的新著<中外比较文论史>,提出和肯定了超越历史、超越文化的一个理论架构"总体文学理论"(Ceneral Literary Theory).论者认为研究中外文论,必须把握文论中心和各民族文论特质.比较研究各民族文论的精神特质,要找出共同精神的中心,在这个中心的基础上,创造世界总体文学理论.书中的系统和观点、原则和方法、探讨的对象和范围都是明确的.实践了刘惹愚所倡导的寻求"超越历史歧异的文学特点、性质,及批评概念、准则."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的董学文教授积多年文论研究之功而筚路蓝缕,完成了一部研究文学理论的学理基础的原创性著作<文学理论学导论>,该书在建构文学艺学当代形态方面的学术价值体现在首先,以理论的自觉率先切入"文学理论的理论"、"文学研究的研究"领哉,为建设"文学理论学"探寻了有价值的逻辑原点;期次,以清醒的理论反思意识,把脉"理论失误症"的病根,也是该著的一大贡献;再次,以洞明的识见预设一个"文学理论学"的创意体系,是这部新著留给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