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论墨子的军事防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子主张“非攻”,反对不义战争,赞同正义战争。他的军事防御思想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有备无患”是积极防御的基本前提;二、全方位的防御思想;三、建立高效畅通的指挥系统;四、全民皆兵的群众战争思想。为了军事防御,他还设计制造了相应的武器装备,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于军事领域。墨子立足于小国的军事防御思想与孙子研究大国进攻规律的《孙子兵法》,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所区别,两者构成了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双子星座”。  相似文献   

2.
马文惠 《理论界》2022,(11):69-76
在内容与体系上开展对墨子“非攻”思想的探求,需深入墨子思想并对墨子“非攻”思想进行梳理与价值性检讨。“非攻”作为反侵略战争思想,是墨子政治哲学的目的,但其最终未能实践政治意义,也需要现实的反省。总的来说,墨子“非攻”思想蕴藏在墨子的人性论、社会政治思想与人生观间,体现了墨子对社会下层百姓的关切。但对墨学被称为“世之显学”却未被统治者采纳,未能成功将其对下层的关切转移成统治者的关切等问题,需要进行检讨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学说中,墨子学说是与儒家学说并立而行的两大时代显学.我们今天仍不断地从墨子的思想中发现东方古老的和平智慧.墨子的和平思想与他的人性理论密切相关.墨子用人性恶解释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的必然性,而将人性善看作是和平的伦理学基础.人的善良本性唤起人的良知良能,使得人们之间“兼相爱,交相利”,遵行和平共处、友爱共利的行为规范,在一个国家内部建立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在国与国之间建立一种尊重和互利的关系,实现永久和平.可见,墨子是从“所染”、“兼爱”、“非攻”、“天志”等篇所阐述的道德哲学角度,演绎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为核心的国际交往伦理规范,与康德所奠定的国与国之间实现永久和平的法治规范相映生辉,同为人类实现永久和平理想的普遍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萧鲁阳 《中州学刊》2004,(6):151-155
《墨子》鲁山方言的考古对墨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极大地促进了对墨子书籍的校勘;其次,从《墨子》中俯拾即是的鲁山方言可显见鲁山风习;其三,墨子方言研究更有助于准确理解墨子思想的真谛;其四,《墨子》方言把人们带到了以古代鲁阳即今河南鲁山为中心的一个非常狭小的地理范围,墨子鲁山方言是确定墨子里籍"鲁山说"的非常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张波 《理论界》2013,(6):158-160
墨子的生态思想主要表现在墨子的思维方式生态化和消费方式生态化,思维方式生态化主要体现在墨子运用矛盾和整体性思维方式而提出的十大主张中,尤其蕴含兼爱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以及天志中天人合一思想;消费方式生态化主要体现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在诸多学派中,作为显学之一的墨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其他学说不同,墨子道德思想弃儒用夏,其道德修养主旨以“义”为核心,以“兼爱非攻”为道德修养理念,以勤俭节约为道德修养准则,以贤良兼士为理想道德人格。墨子还提出了实现其道德修养目标的方法论,即树立“尊天非命”的自立自强信念,采用“择务而从事”的实践路径、正己修身的反躬自省法以及博施济众的强说法。墨子道德修养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致力于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更加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先秦时期独具特色的道德修养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华 《文史哲》2003,(3):91-95
墨子的文化观 ,以对文化起源的功能主义解释为基础 ,强调文化应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 ,应当为民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现实服务。墨子认为 ,这不仅是文化建设及发展的核心与主旨 ,同时也是文化比较和判断的依据与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讲 ,墨子所探讨的 ,实际乃是优良文化的塑造和推广问题。但是 ,由于在其论述的过程里 ,本身尚有诸多矛盾及未明之处 ,因此 ,便使得墨子有关文化问题的探讨 ,显得较为抽象 ,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墨子科技思想最突出的特质是强调道技合一,他的科技实践围绕着义利共同体这一中心来进行。在墨子那里,为天下兴利除害既是科技发展的出发点,也是科技发展的排他性目标,因而墨子科技思想带有重利贵用的伦理学取向,具有强烈的伦理诉求。在那样一个生产力相对低下、战乱频仍的时代,提高农业、手工业的生产能力以及对于战争灾祸的遏制成为墨子科技实践的内驱力。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唯科学主义的弊端也日渐显现,其中之一就是道与技的越发游离。在某些层面,科技的发展甚至越来越危害到人类自身。这一背景使得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墨子科技思想穿越两千年时间隧道,仍能发出最响亮的现代回响。  相似文献   

9.
墨子强调祭祀,主张祭祀的对象是上帝、神、山川、天、鬼五大方面,对祭祀有原则要求:选择神职人员、清洁身体、选择祭品、时机、节约等,同时还认为不应该过分依赖(或者怪罪)神灵。墨子的祭祀观念,是中国民间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信仰的综合之一,可以说中国祭祀文化里有不少墨子元素。  相似文献   

10.
墨子所用比喻的逻辑性质不是一维的 ,而是多维的 ,既具有西方逻辑中类比推理的性质 ,归纳、演绎、综合的性质 ,又具有类似于印度因明论式的性质。其中和印度因明论式相似的 ,涉及五支作法和三支作法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新抗战史观     
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之际,大陆抗战史观正在悄然转变中:在强调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民族精神与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赞扬国民党抗战将士的爱国精神,承认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领导抗战,正面认识抗战时期的蒋介石。这种新抗战史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条件、原因与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时间与空间相互联系,具有相对关系而不是绝对分离的。先秦墨家对此已有一定的理解。通过对《墨经》的解读,特别是“宇”“宙”(久)等概念的诠释表明:墨家已认识到时空二者相因相从,密不可分,止和动与时空也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墨家仿佛觉察到了“动”是绝对的,而“静”则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3.
蔡丽娟 《兰州学刊》2008,62(3):125-126,133
西塞罗在《论演说家》(De Oratore)中阐述了历史的特性、历史的目的以及应该怎样写作历史。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没有超出修辞学家的认识范畴,认为历史写作应该强调两个方面,即历史的“真实”和文学的加工,“真实”在他那里其实是“公正”,而文学的渲染则体现了历史应该具有的教化功能。他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对后来罗马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谈世界眼光     
世界眼光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为基础的对历史和发展问题的观察视角。这种视角包含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凸显了横向思维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开阔视野,努力培养自己的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5.
对黑格尔合理思想的唯物主义改造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列宁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他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具体真理是多样性的统一;具体真理是对立面的统一;具体真理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人的问题的考察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实的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必然的个人"、"偶然的个人"、"有个性的个人"等发展状态.通过对"现实的个人"这几种不同发展状态之间的关系的梳理,比较完整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的个人观.马克思的个人观对于探讨和思考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自康德开始 ,发生了由实体本体论向存在本体论的转变。存在本体论放弃了事物背后的绝对化本质的追寻 ,而执迷于存在的方式 ,其思维方式的置换正是哲学本体论向文艺学本体论转换的方法论依据和哲学前提。在形式和内容二分法的扬弃基础上产生了形式的一元论 ,以存在本体论为依据的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论研究 ,为中国 80年代形式本体论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摹本 ,中国审美观念加快了“向内转”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慈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地平线上打开马克思主义慈善观具有重大意义.今天,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慈善观,既需要全面梳理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慈善思想并与之对接,更需要积极与当代中西方各种慈善理论展开对话,借鉴其合理的思想精华.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立场,反思地解答中国慈善问题,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19.
解休谟问题     
韩东屏 《河北学刊》2001,21(4):55-58
从“是”能否推出“应当”的休谟问题,经一些西方哲学家的论证,变成价值判断决不能从事实判断中推导出来的休谟法则。对此也有西方和我国的研究者不予赞同。可他们的立论大都经不起仔细推敲。依我之见,休谟问题乃是一个虚假的问题,因为“应当”不是由于有“是”,而是由于有“可以”才被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朝廷命官,云贵总督岑毓英在中法战争中并不完全认同清廷关于完全驱逐法国侵略势力出越南、帮助越南复国的战略目标,而是从实际出发,采取的是切实可行之策.以往学界认为岑毓英在中法战争中的所为系妥协退让,征诸于事实,这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