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性质使然。在新形势下,党报应该重新认识和估价党报民生新闻的优势与价值所在,占领民生新闻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于基祥 《学术交流》2001,(2):155-156
在现代新闻中,平民精神日益突出.即老百姓日渐成为新闻的主要采写对象,新闻越来越多地在为老百姓说话.对新闻媒体而言,平民精神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要使新闻回归生活,平民精神是最重要的体现.新闻工作者只有敏锐地观察生活,才能采写出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蒋凌 《社科纵横》2013,(10):151-152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在保持政治权威性的基础上发挥地方党报优势,从大众化视角寻求更广泛的受众,做大做强经济新闻,达到加强贴近性和提升影响力的目的,已成为党报在经济新闻报道中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党报在报道经济新闻时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做经济新闻要在紧贴时事、解读好经济政策的基础上,采写过程中有所创新,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将专业的经济事件呈现给读者。最后,本文还指出,要破解党报关于经济问题的新闻报道这道难题,只有培养一定数量既有新闻素养、又有经济专业知识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进行采访,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些政策综合化进行报道,才能使经济新闻报道真正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同时,担负着上传下达、左右贯通的任务。一方面向下传达党中央的声音,另一方面又将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反馈上去。其明确导向、纠正错误、鼓舞士气、阐述事理等方面的作用,是任何一种文体无法替代的。新闻评论在地方党报中的功能和地位地方党报是党的喉舌,这一性质决定了新闻评论在地方党报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其功能和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揭示出来:一是号召和动员作用。地方党委的方针、任务确定之后,如何将其阐述清楚、贯彻到底?如何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并为完成目标任务不遗余力地奋斗?舆…  相似文献   

5.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 ,党报责无旁贷。党报要在本质上、整体上把握好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 ,坚持“政治家办报” ,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党报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上狠下功夫 ,注重引导艺术 ,提高引导水平 ,真正发挥它的政治性、指导性、思想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平民是法治发展的动力,现代法治本质上是平民法治。平民意识所要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只是形式上的平等,而是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平等相结合,以真正体现法律的公正。据此,作者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了平民、权民与人民,平民意识与特权,平民法制和社会进步,法制的进步是人民的胜利诸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苏敏 《创新》2010,4(6):123-125
党报的传播活动是以接受为目的的,党报的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功能须经读者阅读才能完成。接受美学中与新闻传播有关的主张对党报传播的理论创新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在党报传播创新的实践中,也体现着接受美学。  相似文献   

8.
谢延秀 《学术交流》2007,(1):174-177
青年女作家池莉之所以引起当代文学评论家的注目,就在于她的小说创作诱发了“新写实主义”的文学潮流。在分析池莉小说的审美特征后,可以发现,池莉的”新写实”小说既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又有别于现实主义创作流派,在题材选取、人物塑造、叙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格。池莉用平民意识关注现实生活,描写世俗百姓在物欲压抑下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闷,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楚卫华 《唐都学刊》2003,19(2):80-83
中国的都市电影或多或少都具有一种平民化色彩 ,追溯其历史渊源 ,不难发现 ,其发展历程与平民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讲述故事、关注平民百姓的文学影视作品的备受青睐 ,无不说明人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 ,平民的视角、平民的意识和平民的精神对中国都市电影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桥"平民住宅"及其管理制度的构建,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在城市住房保障领域的重要尝试,其中不乏创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天桥"平民住宅"问题丛生,其居住区的扩建没能有效实施,其管理制度也渐趋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1.
辛晓玲 《社科纵横》2005,20(5):228-229
文章从本土意识、平民意识、时代意识、承担意识,多角度地论述了市场经济大潮中纯文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报经营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处于新闻工作龙头位置,肩负着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发展情况的党报,也开始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反映了党报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运作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当然,这种不适应,并不是否定了党报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必然滋生以自由选择为基本特征的受众群体。这就使新闻受众市场的竞争成为现实。我们必须直面党报在走向市场时所面临的来自各方的压力和不可避免的挑战。在实…  相似文献   

13.
从地方党报来讲,新闻版的很大一部分版面是报道当地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这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现在都市报纸一改以往对上级指令性任务不得不登而敷衍塞责的做法,而是主动配合,努力投其所好,尽力搞好党政报道。这是因为,众多报纸从多年的办报实践中认识到:一、抓好党政报道,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需要,也更能体现政治家办报的原则;二、新闻舆论要当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就必须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三、宣传好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刊发一些政情新闻,也增加了报纸的卖点。应该说,除了一些领导的长篇讲…  相似文献   

14.
吉益民 《社科纵横》2008,23(3):127-128
省级党报面临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解困之道并不是舍弃自身特色,盲目从众.当务之急应该是检讨自身新闻传播误区,更新新闻传播理念,破除报道风格程式化紧跟时代步伐,惟陈言陈规之务去,以高质量、高品位的新闻报道吸引受众,赢取生机.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关于农村、农民的现代书写,以知识分子敏锐感受到的现代性对乡土中国的冲击为基质,引入了国民性省思与现实主义关切.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伴随"劳工神圣"与"到民间去"的平民意识自觉,乡土文学与感时忧国、新民立人的时代命题相结合,成为现代文学的主流脉络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了以自然人性为宗旨的乡野边民的忆念与想...  相似文献   

16.
王贵斌  张建中 《社科纵横》2004,19(1):122-123
现有研究很少从受众心理角度出发 ,考察新闻“三贴近” ,服务广大群众 ,基于此 ,本文从受众心理角度出发 ,以受众需要为探讨对象 ,考察新闻改革“三贴近”的必要性 ,并依据受众研究的成果来探讨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江户时代武士道的平民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向卿 《日本学刊》2004,(5):120-134
江户时代 ,在民众的主体性活动、通俗文艺形式和教育普及等因素的作用下 ,武士道逐渐为平民所接受 ,成为全民的道德和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它强化了日本人的一体意识和同质性 ,成为日本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这一现象的产生 ,跟武士与平民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相关 ,同时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8.
辛晓玲 《社科纵横》2006,21(9):120-121
本文从散文的品质、散文的平民意识和散文的意境三方面论述了20世纪中国散文的审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禹红 《学术交流》2005,(6):172-174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已成为媒体竞争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因此,挖掘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价值,使新闻价值实现最大化,已成为各路媒体记者的立身之本.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走"三贴近"的路线是一条重要途径.媒体新闻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被受众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一大批新报纸、新电台和电视台相继诞生,就报纸而言,不仅数量增加了,而且品种也增多了,既有综合性的党报,也有特色鲜明的企业报和专业报,以及趣味浓厚的晚报。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研究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三中全会后,绝大部分省市区相继建立了新闻研究机构,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并出了一批成果。这对深化改革,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